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B.汽化C.升华D.凝华
2.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3.冬天,没有太阳,冻成冰条的衣服也能晾干,下列现象产生的原理与之不同的是( )
A.防虫樟脑消失B.白炽灯的钨丝变细了
C.香水没用却变少了D.干冰不见了
4.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5.城市环保建设——洒水车给街道洒水是环保工人的必修内容,是净化空气的主要举措。洒水过后,路人感觉凉快一些,是因为水蒸发了,属于( )
A.液化现象 放热B.液化现象 吸热C.汽化现象 放热D.汽化现象 吸热
6.小林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100℃的碘不会升华
B.零下10℃的酒精也能汽化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气温
D.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
7.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大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 )
A.晾晒衣服B.体育锻炼C.播种小麦D.高空作业
8.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的早晨,汽车玻璃上有一层白霜,这是水的凝固现象
B.夏天吃雪糕时,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雪糕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有小液滴,是可乐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9.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D.都已结冰
10.关于电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食品在冷藏室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
1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B.一点都没熔化
C.全部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12.物质M原来没有流动性,在发生某种物态变化后具有流动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物态变化一定是熔化
B.这种物态变化一定是升化
C.物质M发生该物态变化一定需要放热
D.物质M发生该物态变化一定需要吸热
1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夏天水管外壁出“汗”B.冬天室外堆的雪人变小
C.河面上飘起白雾D.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霜
14.下列选项中与图甲(蜘蛛网上的露珠)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湿毛巾降温B.冰冻的衣服晾干
C.蜡烛熔化D.雾的形成
15.如图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在BC段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B.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
C.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CD段物质处于气态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为______℃,由下表可知若要测甲苯的熔化温度应选由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制造的温度计。
17.苏州太湖湿地在阳光照射下,水会不断______ (填物态变化)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水蒸气会______ (填物态变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降雨,整个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物态变化实现不断的循环,形成一个巨大的______系统。
18.爆玉米花是将玉米粒放入铁锅内加热,玉米粒中的水分受热后__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变成水蒸气后体积迅速增大,将厚实的壳涨破。
19.炒酸奶的制作过程蕴含着物理原理,液态的酸奶混合水果倒在低温操作台面上短时间内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酸奶,入口酸甜。
20.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填“低”或“高”);气体打火机中的液体是在常温下通过对燃气采用______的方法,使之液化后贮存在打火机中的。
21.如图所示,人在读取温度计示数时,正确的位置是________, 读数是_________℃。
三、计算题
22.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经校验不准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是4℃,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水中时温度为94℃,用它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为22℃.
(1)请你计算一下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2)当用该温度计测量时,被测量的温度为多少时读数(测量值)是正确的?
23.某同学自制了一只温度计,通过实验发现此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并不准确,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示的温度计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的关系图像。
(1) 分析图像信息推出T与t的数学关系式;
(2) 若将此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
(3) 若用此温度计测出教室的气温为23℃,计算教室实际气温有多高。
24.有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当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显示的温度是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显示的温度是96℃,把它插在温水中,示数为20℃,则该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物质
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酒精
-114
78.5
铝
660
2327
碘
113.5
184.4
铜
1083
2595
水银
-38.8
357
甲苯
酒精
水银
熔点(℃)
-95
-117
38.8
沸点(℃)
111
78
357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樟脑球是固态的,变小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A.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水量会减少,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盘上面放一些冰块,金属盘的温度更低,水蒸气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错误,故C符合题意;
D.烧瓶内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冷的金属盘液化,也可能是高温的水蒸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金属盘的温度升高,则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
冬天,没有太阳,冻成冰条的衣服也能晾干,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A.防虫樟脑消失,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最后不见了,属于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白炽灯的钨丝变细了,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香水没用却变少了,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干冰不见了,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A.海水吸热,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故A错误;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晶,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故C错误;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洒水过后,路人感觉凉快一些,是因为水蒸发了,水变为了水蒸气,即汽化,汽化时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A.碘的熔点是113.5℃,在100℃时处于固态,能够升华,故A错误;
B.酒精的熔点(凝固点)是-114℃,所以-10℃的酒精处于液态,能够汽化,故B正确;
C.水银的凝固点是-38.8℃,-40℃的气温水银变成固态,所以水银温度计不可测量-40℃的气温,故C错误;
D.铜的熔点是1083℃,铝的熔点是660℃,用铝做熔化铜的器皿,铜还没有达到熔点,器皿(铝)就熔化、漏了,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
A.为降雨,不适宜晾晒;故A不符合题意;
B.为晴天,适宜体育锻炼;故B符合题意;
C.为霜冻天气,不适宜播种;故C不符合题意;
D.为雷雨天气,不适宜高空作业;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
A.初冬早晨,汽车玻璃上有一层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A错误;
B.夏天吃雪糕时,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不是雪糕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故B错误;
C.从冰箱中取出的可乐瓶过一会儿表面有小液滴,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可乐瓶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夏天用电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流动,促进了汗液的蒸发,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不是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
烧杯里是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要让小瓶里的水结冰,小瓶里的水在达到零度后还必须被吸收掉凝固所需放出的热量,既然小瓶外面的水也是0℃,小瓶中水不能放热,所以不结冰。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凝固,故A错误;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食品在冷藏室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使冷藏室里温度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
冰熔化要达到熔点0℃,且不断吸热。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烧杯中的冰块熔化时,达到熔点,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冰会达到熔点,但是温度与烧杯中冰块的温度相同,所以试管中的冰块不会熔化。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D
【详解】
液体和气体具有流动性,称为流体。物质M原来没有流动性,在发生某种物态变化后具有流动性,物质M可能发生了熔化或者升华,熔化和升华均需吸热,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
A.夏天水管外壁出汗,是液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室外雪人变小,是升华现象,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B符合题意;
C.雾是液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冰箱中的霜是凝华现象,这个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详解】
蜘蛛网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湿毛巾降温是蒸发(汽化)吸热的应用;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升华的现象;蜡烛熔化是熔化的现象;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故选D。
15.B
【详解】
AB.由图像可知,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是熔化过程,其温度是48,即该物质为晶体,其熔点是48,故A错误,B正确;
C.由图可知,该物质从第5min时开始熔化,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第10min是全部熔化变为液态,故CD段该物质是液态,故D错误。
故选B。
16.48 酒精
【详解】
[1]由图,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为48℃,所以海波的熔点为48℃。
[2]固态甲苯的熔点为-95℃,在给出的几种物质中,只有酒精的凝固点低于固态甲苯的熔点,故应选用酒精温度计。
17.汽化 液化 水循环
【详解】
[1][2][3]湿地在阳光照射下,水会吸热不断变为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水蒸气升入高空后遇冷变为小水滴,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降雨,整个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物态变化实现不断的循环,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18.汽化
【详解】
爆玉米花时,将玉米粒放入铁锅内加热,玉米粒从铁锅吸收热量,其中的水分吸热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由液体变成气体,汽化后,体积迅速增大,将厚实的壳涨破。
19.凝固
【详解】
酸奶由液态变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
20.低 压缩体积
【详解】
[1]水中含盐,盐水的凝固点要比水的凝固点低。因此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
[2]气体打火机中的液体是在常温下对燃气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1.B -7
【详解】
[1]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所以正确的位置是B。
[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10”在“0”的下方,所以此示数低于0℃,则示数为-7℃。
22.(1)20℃ (2)40℃
【详解】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而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4℃,中间是9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
温度计插入液体中显示温度是22℃,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22)=20℃;
(2)根据根据实际温度和显示温度相等,设液体的实际温度为t,
×(t)=t
解得:
t=40℃
23.(1)T=0.9t+5 (2)5℃ (3)20℃
【解析】
【详解】
(1)测量温差:32℃−14℃=18℃,实际温差:30℃−10℃=20℃,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8:20=9:10;分析图象可以发现:14℃−0.9×10℃=5℃,32℃−0.9×30℃=5℃,由此得出测量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关系为:T=0.9t+5℃;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0℃+5℃=5℃;
(3)将23℃代入T=0.9t+5℃,可得:23℃=0.9t+5℃,则0.9t=23℃−5℃,所以t=20℃。
24.17.4℃
【解析】
【详解】
解答:(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100℃96−4=10092℃;(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0℃时,液体的实际温度10092℃(20−4)+0℃≈17.4℃。
【点睛】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1)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6℃,中间是92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0℃时,距离4℃有16个小格,求出16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4℃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