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测试题 一、单选题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两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时刻要( )①自尊自信,关爱他人 ②换位思考,包容他人③诚信做人,信守承诺 ④自立自强,善于合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不以规矩,难成方圆”、“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话蕴含的道理有( )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遵守规则②要重视道德修养增强守法观念,防微杜渐③有错不改,就可能走上违法道路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民事责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陶瓷大师钟振华,秉承“做瓷先做人、立艺先立信”的师训,2019年6月人选“中国好人榜”。钟振华的事迹告诉我们( )A.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B.不讲诚信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C.诚信只与个人有关,与企业和单位无关D.只要诚信就一定能获得事业的成功4.云南男子贺某因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他的行为属于(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5.下列行为属于尊重他人的是( )A.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他人 B.歧视身体有缺陷的人C.冷漠、忽视他人 D.积极关注、重视他人6.下列骑车行为中,属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是( )A.骑自行车包括骑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B.骑车时不勾肩搭背.嬉笑打闹、数车并行C.在空旷无人的道路上骑自行车时,双手离把D.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歌,或者用手机打电话7.小斌等几个15岁的学生多次纠集在一起,使用暴力、言语威胁等手段,抢劫其他未成年人财物,后被公安机关抓获。经人民法院审理,小斌等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这警示我们( )A.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B.要依法履行公民的义务C.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D.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判刑8.交谈时态度谦逊、语气友好、内容适宜、语言文明,既能提升个人魅力,又能营造信任、友善的交谈气氛。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小钱与人交谈时,常常把唾沫溅到别人的脸上B.在他人讲话时,小敏常常与别人“交头接耳”C.小华在教室走廊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高谈阔论D.小组讨论时,小明等对方把话讲完后再发表个人意见9.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仪礼之邦”,下列蕴含“礼”的有( )①礼士招贤万古名,高台依旧对燕城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小明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他常常不经同意就拿别人东西,到食堂买饭也不排队,课堂上小动作不断。他的做法( )①不遵守规则的表现,必然受到舆论谴责②是违法行为,不改是很危险的③是不文明、不尊重他人、不道德的行为④没有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1.某高速公路收费站电子屏上滚动着这样醒目的标语“车让人,让出文明;人让车,让出安全;车让车,让出秩序;人让人,让出和谐。”这一标语的内容说明了( )①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②得不到他人尊重会产生自卑感,③处处忍让有损个人人格尊严④尊重能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第十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发布了针对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研究成果。其中,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群体的研究表明,法制意识淡薄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64.7%的未成年人在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这警示我们( )①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②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③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我们要以礼相待,和谐共处。在与少数民族人民交往时,我们应( )①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 ②入乡随俗③不违反少数民族禁忌 ④态度谦和,用语文明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经查,李某等人故意隐瞒从疫区来即墨的事实,不服从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在本人和共同居住亲属中有人出现感染症状后,拒不配合相关部的调查与隔离,市公安局即墨分局对李某及亲属等四人(已分别隔离、收治)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李某等人的行为可能是( )A.犯罪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15.以下对社会秩序认识错误的是( )A.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B.社会秩序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C.有秩序讲规则,特殊情况就不能及时很好处理D.良好的社会秩序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16.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下列关于法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模式、标准或方向B.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C.法律无所不能,能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D.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17.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四位同学对有关诚信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下列同学的观点中你赞同的是( )①小张:诚信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②小李:现实中骗子太多了,讲诚信容易上当③小刘:未成年人可以不讲诚信 ④小玉:要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18.漫画"代价"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违法者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B.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C.违法行为都要受到罚款的处罚 D.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19.“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样两把——谢谢和劳驾。”这句童谣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时应该( )A.诚信待人 B.举止端庄 C.用语文明 D.仪表整洁20.下列对自律和他律说法正确的是(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他律就是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③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 ④他律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可有可无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1.肖成的爸爸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肖成爸爸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罚款责任22.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如:请人帮助说“劳驾”。请人指点说“赐教”,求人谅解说“包涵”,等等。这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 )A.欣赏他人 B.乐善好施 C.换位思考 D.文明有礼 蒋某某、孙某某夫妻二人在生产包子、饺子及调味料时,非法添加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并对外销售。昆山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蒋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判处被告人孙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据此回答下题。23.蒋某某、孙某某的行为违反了( )A.民事法律规范 B.行政法律规范 C.刑事法律规范 D.治安管理处罚法24.下列对这一案例认识不正确的有( )A.食品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一年六个月属于主刑C.罚金人民币六千元、五千元属于附加刑D.犯罪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 25.关于诚信,理解正确的有( )①就是诚实、守信用 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标准,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 ③要实事求是 ④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26.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各包括哪几种刑罚?27.[学法懂法依法维权]初中生小明和同学小亮正骑着自行车一同行进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一辆轿车为躲避前方来车拐进自行车道,将小明碰倒在地。轿车司机下车后发现被碰倒的是一名学生,便驾车飞奔逃走。经诊断,碰撞造成小明小臂骨折。(1)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你认为同学小亮应该如何机智灵活地去做?(2)小明及家人可以运用哪些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8.阅读下列三则材料,请你探究,完成下列任务:●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客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然,态度蛮横,导致列车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1)为什么这两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权利,但却受到处罚?●我国古代汉朝人季布从小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他非常重视承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做到。他因此在当地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广受欢迎。乡亲们都说:“得黄金万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一句话,比金子还贵。(2)从上述关于季布的故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发?●2019年以来,李某在网上捏造事实,无端诽谤多人,情节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李某还在网上编造、散布对国家机关产生不良影响的虚假信息,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经公开审理,人民法院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3)你认为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4)从上述材料得到启示后,你应该做什么样的人?29. 课堂我展示周四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问:“当路遇歹徒行凶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小明赶紧抢答:“冲上去勇敢搏斗”,老师接着说:“小明真是个勇敢的孩子!那么同学们接下来思考一个问题,这样做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能不能给小明提一个更好的建议?”假如你是小明的同学,你会怎么发言?30. 文明花开,幸福满城。人人维护优良社会秩序,让社会管理、生产、交通、公共场所等方面秩序更加和谐。创建文明城市让人们生活更加美好!(1)如何正确认识自由和规则的关系?(2)怎样自觉遵守规则
参考答案1.C 2.B 3.A 4.A 5.D 6.C 7.A 8.D 9.B 10.A 11.B 12.D 13.A 14.A 15.C 16.C 17.C 18.A 19.C 20.A 21.C 22.D 23.C 24.D 25.B26.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27.(1)①记住肇事车辆的特征及车牌号码。②记住肇事司机的去向。③请路人帮忙拨打“120”急救电话以及拨打“122”报警。(2)①与侵权者协商。②请求有关部门调解。③寻求法律服务机构的帮助。④向人民法院起诉,讨回公道。28.(1)这两位乘客的行为,违反规则,扰乱公共秩序,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构成违法行为。他们看似行使自由权利,实际上是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处罚。(2)①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赢得信任;我们要做一个诚信、老实、正直的人。(3)①网络谣言违反网络道德,②扰乱社会秩序,③妨碍公共安全,危害社会稳定,④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给他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4)①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②讲究诚信,信守承诺;③遵纪守法,做守法的公民。29.小明,你“路遇歹徒想守护正义”的初衷是正确的。但我们不仅要敢于斗争,还要讲究策略,做到见义“智”为。如果一味追求勇敢,可能会因为力量悬殊,不但制止不了违法犯罪,而且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安全带来危害。30.(1)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2)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外在约束,又需要自我约束。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