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177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177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177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1779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1779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1779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1779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1779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教学课件ppt
展开1、了解外力作用的几种表现形式。2、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区别风力作用与风化作用4、.掌握风、水形成地貌的过程、成因、区别
仔细观察下列地貌景观,说说外力作用有哪些主要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
风化作用的结果使得地壳表层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状风化物
穴居的动物,植物根系的生长等可以松动岩石或使岩石破裂。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是指岩石在氧、二氧化碳、水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使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常见的流水溶蚀地貌有溶蚀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
生物风化作用——根劈作用
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称为生物风化作用。生物对母岩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根劈作用],也有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
1. 风化作用与气候有什么关系?哪些地区物理风化比较强烈,哪些地区化学风化比较强烈?2. 风化壳的厚度与哪些条件有关?哪些地区的风化壳比较厚?为什么?
1.温度越高,湿度越大,风化作用越强。干燥的环境中,主要以物理风化为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湿润的环境中,主要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2.气候、生物热带森林地区温度高,水分多,生物越丰富,风化作用越强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
风化作用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哪些地区物理风化比较强烈?,
哪些地区化学风化比较强烈?
温度越高,湿度越大,风化作用越强
干燥的环境中,主要以物理风化为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湿润的环境中,主要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二)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冲走。
河源向 (后退/前进)
河流侵蚀作用的三个方向
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沖走。
侧蚀使河谷 。
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
河流上游,地形坡度陡,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岩石软硬性质不一,较松软的岩石易遭受流水侵蚀,岩性较硬的留下形成V型谷或峡谷。
瀑布又称跌水,溯源侵蚀,瀑布向河源方向发展。
横向环流河水流过弯曲的河谷,其主流线因惯性作用而向凹岸偏移,受到较强离心力作用的上层河水会加速流向凹岸,使凹岸水面变高,产生向下水流。凹岸下降水流沿河床底部向凸岸推移,即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以维持水流的连续性,这样就使河床水流构成连续的螺旋状推进的横向环流系统。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时,把泥沙也带到了凸岸。
河流流经平原,河道曲折,河水自然截弯取直,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湖泊。
牛轭湖自然景观Natural landscape f xbw lake
河流流速与流水外力作用的关系。
河流流速越大,侵蚀作用越强;河流流速越小,沉积作用越强。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河流流速与携带泥沙颗粒粒径之间的关系。
河流流速越大,携带泥沙颗粒粒径越大;河流流速越小,携带泥沙颗粒粒径越小。
河流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沉积作用逐渐增强。
河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形平坦开阔,水流速度变缓,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
三角洲形成的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
河流携带的泥沙和海水中的离子。
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河口三角洲River Estuarine delta
1、同一条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沉积物颗粒大小有何变化?同一河段在垂直方向,由上至下沉积物有何变化?2、冰川沉积物排列与河流沉积物有何差异?
河流沉积:上游-下游: 下游某处垂直方向下-上: 冰川沉积:
先融化先沉积,杂乱无章
秦 岭
太 行 山
通过学习,说说侵蚀与沉积的区别。
侵蚀是流水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沉积是流水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的降低而沉积的现象
1. 水蚀作用会造成一些特殊的地理现象。例如,当河流源头向上游溯源侵蚀到达并切穿流域分水岭后,有可能发生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现象,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在图 2-44 中,原来流入另一条河流的支流,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流入恶沟。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读图 2-45,从水蚀作用角度,解释图 2-44 中的水系演变现象。
恶沟河源头更陡,河流侵蚀作用教强,不断进行溯源侵蚀,切断了原来的分水岭;进而袭夺了原来流入另一条河流的支流,使其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流入恶沟。
课 堂 活 动
(2)发生袭夺后,旋峰峪附近的河谷径流量减小,搬运能力减弱,大量的河流冲积沙石和沙土在此沉积下来。(3)恶沟河的径流量加大,侵蚀能力加强,河谷会不断变宽变深。
(2)旋峰峪附近的河谷非常宽浅,径流量很小,却充填着大量的河流冲积沙砾石及亚沙土。试对这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3)议一议,发生袭夺后,恶沟的径流量及地貌会发生什么变化?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前述河流弯道横向环流原理,完成相关任务。(1)在洪水期,为什么都江堰能保证灌区不受洪水威胁?在枯水期,又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
江水经宝瓶口进入灌区,入口窄而深,可以有效节制河流流量。宝瓶口与右侧的飞沙堰之间建有泄洪道,其上建有溢流堤坝,当水位较高时,飞沙堰也可以起到泄洪引流的作用。
分水鱼嘴将弯曲河段分为外江和内江,内江流经岷江凹岸,流量大于外江,因此能够保证有充足的水源流入灌溉区。
(2)为什么都江堰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泥沙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
受横向环流的作用,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中挟带的泥沙被底流由凹岸带至凸岸。宝瓶口地处弯曲河段凹岸中部,右侧是飞沙堰,入口宽而浅,利于减缓河流流速,使泥沙快速沉积;而左侧是灌区,入口窄而深,河流流速较大,不易发生沉积。
A、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
B、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 戈壁沙漠、裸岩荒漠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 沙丘、沙垄
(二)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日多,风力大,地表沙石多。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岩石软硬性质不一,较松软的岩石易遭受风力侵蚀,岩性较硬的留下形成风蚀柱。
风力堆积Wind accumulatin
风力侵蚀Wind ersin
在风沙搬运的过程中,当风力变弱,或遇到障碍物(如山体阻挡,或地面草丛、建筑物阻碍),或下垫面性质改变时,会对风沙流产生影响,导致沙粒从气流中跌落堆积,从而形成各种形态的沙丘。
2、请你描述图中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探究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1、地面风从戈壁沙漠地带卷起颗粒物,一部分颗粒物由地面风直接搬运,另一部分被吹上高空由西风激流搬运2、在今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和大山的阻隔开始降尘,并最终堆积形成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表面千沟万壑的形成:
东南季风带来的降雨,对黄土进行侵蚀,导致了今天黄土高原一些地区千沟万壑的景象。
学以致用:请你结合流水作用的原理
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风速的降低而逐渐沉积
思考:1、请用箭头在图2中画出风向。 2、请在图2上用箭头表示颗粒物粗细的变化方向。 3、分析风力强弱与搬运物颗粒大小一般规律。
黄土的物质组成和分布特征反映了黄土的成因。列举黄土是风成的证据。
黄土是以粉沙为主的土状沉积物。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气候区。
推测黄土墚、黄土峁的形成过程。
黄土高原水蚀作用形成许多沟壑,称为黄土梁。随着水土流失的继续,水土流失更严重,呈现出更多的沟壑和一块块馒头状的小丘,为黄土峁。
根据黄土高原的区域特征,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措施。
缓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引黄淤灌。
调整农业结构,小流域综合治理。
孤立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
黄土塬是顶面平坦宽阔、面积较大的黄土高地
黄土呈灰黄或褐黄色,是一种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具有多孔性、垂直节理发育等特点。黄土物质的颗粒以粉沙(0.005~0.05 毫米)为主,富含 CaCO3。全球黄土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或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我国黄土区的西面和北面与沙漠相连,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戈壁、沙漠、黄土。黄土地貌以地面破碎、沟谷众多为主要特征。它可分为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谷)间地地貌等类型。按沟谷的发育阶段,黄土沟谷地貌可依次分为纹沟、细沟、切沟、冲沟四种类型。坡面上最常见的是细沟和切沟。细沟的规模较小,可以横跨耕作;切沟的宽度和深度都较大,不能横跨耕作。黄土沟(谷)间地地貌可分为塬、墚、峁三种类型。黄土塬是顶面平坦宽阔、面积较大的黄土高地,黄土墚为长条状的黄土高地,黄土峁是一种孤立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
(1)黄土的物质组成和分布特征反映了黄土的成因。列举黄土是风成的证据。(2)推测黄土墚和黄土峁的形成过程。(3)根据黄土高原的区域特征,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措施。
(1)黄土是以粉沙为主的土状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气候区。(2)黄土高原水蚀作用形成许多沟壑,称为黄土梁。随着水土流失的继续,水土流失更严重,呈现出更多的沟壑和一块块馒头状的小丘;为黄土峁。(3)植树种草,保持水土。缓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引黄淤灌。调整农业结构,小流域综合治理。
1.“金刚宝石”来自于: A. 冰川漂砾 B. 花岗岩风化 C. 天外来客(陨石) D. 火山喷发2. 普陀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板块碰撞一火山喷发 B.多雨多雾一气候温凉 C. 海上仙山一地广人稀 D.山青水秀一常绿林广布
浙江省普陀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是我国5A级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驰誉中外。“金刚宝石”(如图)就是其中之一,这里“飞来石”如天外来客。据此 回答1~2题。
3.阅读雁荡山峡谷图片,试分析该景观形成的原因: A.古冰川作用 B.古岩浆活动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4. 雁荡山形成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岩浆活动—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风化 B.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风化—流水侵蚀 C.搬运—流水堆积—变质作用—地壳抬升 D.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流水堆积--地壳抬升
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经过抬升、切割、剥蚀,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回答。
下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空气和水(固态或液态),箭头表示岩石的位移方向,读图完成
5.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张裂作用6.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温度
② ③ ④
国土资源部在广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世界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如图3),读图完成 7.形成“乐业天坑”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火山喷发 C.流水溶蚀 D.断裂下陷
8.图4中各地貌形态与“乐业天坑”成因相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课前预习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表形态的变化,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内力作用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评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风蚀作用,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风蚀地貌,风沙运动,丹霞地貌,风积作用,图说风力沉积作用,新月形沙丘,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水蚀作用,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横向环流,沉积作用,位于山前空地,河漫滩,河口三角洲,河谷的剖面形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