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5.1《法不可违》(课件+视频素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21768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5.1《法不可违》(课件+视频素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21768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5.1《法不可违》(课件+视频素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21768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5.1《法不可违》(课件+视频素材)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217681/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5.1《法不可违》(课件+视频素材)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217681/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5.1《法不可违》(课件+视频素材)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217681/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5.1《法不可违》(课件+视频素材)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217681/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5.1《法不可违》(课件+视频素材)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217681/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授课课件ppt
展开守法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节 法不可违
1、了解民事权利的内容、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2、知道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合同的含义;3、懂得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分类;4、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5、生活中学会做到遵章守法;学习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学习难点: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民法的规范范围。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46-52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什么?3、违法行为可分为哪几类?4、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5、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6、民事权利有哪些?7、合同的含义是什么?8、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小勤的行为触犯了法律。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紧急提醒!这种违法行为每天都有人在犯!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的含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民法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我们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称刑事违法行为为严重违法行为。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去改正,很容易发展为犯罪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①都有社会危害性;②都是违法行为;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异同
有人说:“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公安局,难死法院。”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是在危害程度和处罚方法上有所不同。(2)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3)用这种观点指导自己的行为是极其危险。
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重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
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
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然而,他十几次往返全国各地作空中飞行,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
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视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想一想,自己或者身边人有做过类似事吗?
有人做过这些事情。例如,有的人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有的人故意毁坏路灯;有的人在铁路线路上 放置障碍物,或者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等等。
误区二:有人受到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的表现和误区
误区一:有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
(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2)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3)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4)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5)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安全,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
我国为什么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含义
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上述行为是违法行为。镜头一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给他人带来财产上的损失;镜头二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对他人的人格尊严造成侵害;镜头三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了其创作作品的积极性。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的规范范围: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如果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
含义: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
人身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
(1)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各种交易活动。交易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既要靠道德的约束,又需要合同法律的保障。(2)合同,又称契约,是由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而形成的协议。(3)合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4)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3)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4)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5)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
小王家里饲养的宠物狗经常夜里狂吠,邻居很有意见,多次与小王交涉,小王却理直气壮的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现象,邻居于是报警,说狗叫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小王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小王很不服气。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小王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小王的行为扰乱了他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妨害了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因此要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
公安机关为什么会对小王施以处罚?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我们要明辨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围绕“法不可违”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①法律为人们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③一个人如果法律观念不强就会走上犯罪道路 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守规矩是人们行为的底线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某披萨店女老板吴某感染新冠肺炎后,不遵守隔离管控规定,造成定点医学隔离10人、集中场所隔离87人、居家隔离76人的后果,不仅给当地造成严重影响,还引发居民恐慌,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判刑10个月。对于此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①吴某咎由自取,最终受到了行政处罚 ②吴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④吴某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3、致远和爸爸一起出去吃饭,爸爸在喝了很多酒后还坚持要开车回家。致远对爸爸进行了劝阻。你认为下列可以成为致远劝阻爸爸的理由的有( )①喝酒不开车,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②酒后驾车是一种违法行为 ③酒后驾车危害公共安全,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④稍微喝点酒可以开车,但是喝多了酒开车不安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 2021年十一假期,2名男旅客因躲在高铁卫生间内吸烟,触发烟雾报警器突然报警致列车降速,分别受到1000元罚款和限乘180天的处理。他们的行为是( )①行政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③严重违法行为 ④一般违法行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如何理解法律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 、行政、刑事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运用你的生活经验,拓展空间,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51法不可违教学课件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pptx、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docx、“捡万元金手链后丢弃”被判赔8376元并不冤枉mp4、最牛驾驶员无证酒驾近视2千多度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51法不可违pptx、少年犯看守所泣不成声mp4、身边违法行为mp4、非机动车违法多发mp4、顺丰小哥被扇耳光mp4、顺丰小哥被扇耳光后续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