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风光迥异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 题: 第二课 自然环境 (第4课时 风光迥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各地景观图片资料,使学生对世界各地景观图片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各地景观图片,理解世界各地地形和气候的差异造成了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环境,从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各地地形和气候的差异造成了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观察并理解世界不同地形和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图片等资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展示:《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
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展示图片:冰雪覆盖的北极地区(寒带气候)、针叶林广布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茫茫的撒哈拉沙漠(热带沙漠气候)、森林覆盖的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美丽的非洲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
比一比:每张图片及图片说明中介绍了哪种地形?(森林、草原、沙漠、冰川、高原)
答一答: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 找到这些地方的大致位置,试着说出它们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模气候、极地气候、高山气候)
说一说:这些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议一议:分析一地景观是由哪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形、气候、动物、植物等)
我们看到不同的景色、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
构成:各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
原因: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气候
知识拓展——关注家乡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通过地形和气候特点,典型植物、主要动物等几个方面来描述家乡的的景观。
我们的家乡浙江的地形有何特点?“七山一水二分田”
我们的家乡浙江的气候属于哪种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请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家乡的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你能感受到气候条件对家乡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吗?(请举例说明)
当堂检测
1、“终年严寒,人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以打猎和捕鱼为生”,以上所描绘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撒哈拉沙漠 D、北极地区
2、下列动物与其所在地的自然景观对应正确的是( )
A、斑马——非洲热带稀树高草 B、北极熊——南极冰雪高原
C、企鹅——北极海洋浮冰 D、雨林大象——亚寒带针叶林
3、关于下列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景观位于非洲热带草原 B、乙图所示景观位于南美洲热带雨林地区
C、丙图是中国的内蒙古大草原 D、丁图所示景观位于南极洲
4、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这三幅图各表示什么景观?
(2)三幅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
(3)说说当地典型的动植物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6、观察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
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
7、(题目见课本)
沿北纬40度自东向西横穿亚洲大陆,经过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委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沿东经100度自南向北纵穿亚洲大陆,经过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高原高山气候——温带荒漠草原气候——温带草原气候——亚寒带草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极地苔原气候——极地冰原气候
复习小结
如此美丽神奇的风光,展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财富的源泉。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不断适应、利用、改造着环境。经过长期的开发,大自然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要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保护环境,让蓝天碧水长存,我们才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个地方的景观往往是地形或气候某个主导因素影响的结果,也可能是某几个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业布置
完成作业本和图册相应练习;
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文地理)上册第二框 气象万千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人文地理)上册第二框 气象万千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风光迥异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风光迥异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导入,合作探究,小试牛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第2课 与山为邻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第2课 与山为邻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