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959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959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959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9598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9598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9598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9598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9598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人教部编版古诗三首图片ppt课件
展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习写日记。
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
默读篇章页上面部分的语句,说一说: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什么?
自由读课文,画出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交流:你认为“多种方法”是什么?
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这3首古诗,猜一猜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后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行”字。
山 行[唐] 杜 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读诗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请大家拿起笔来圈一圈。
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如果你行走在其中有何感受? 围绕“远”“斜”,说说诗人是不是在山中行走。
朗读古诗,体会秋天的美好。看下列图,哪幅图更美?你喜欢哪幅图?秋风中枫叶仍精神抖擞地染红了山岭,你有何感想?
读后两句诗,读出画面感。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美丽的景色在诗人的笔下充满了生机。读诗句,想画面。这次秋游中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运用借助注释、图片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的心情。
诗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运用所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完整地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眺望远景——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色彩鲜明
驻足欣赏——枫叶 霜叶——生机盎然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赠刘景文[宋] 苏 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请大家拿起笔来圈一圈。
说一说,下面哪副图吻合诗意,并说说理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唐]李商隐《赠荷花》
荷尽:荷花凋谢。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在诗中指的是荷叶。
菊残:菊花开败了,一看就知道是深秋季节。
菊 花 [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天所有丰收的景象,作者用了一个词概括,那就是——橙黄橘绿。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诗题是“赠刘景文”,读到这里,你觉得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运用所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完整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听音乐背诵古诗。
在夜里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叶绍翁 南宋诗人,他擅长写七言绝句,还擅长写景抒情。他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历来为人所传诵。
这首诗的作者,你了解多少?
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tiǎ①用竿子等把东西举起或支起。②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③一种刺绣方法。④拨弄,引动。
tiā①用肩担着②挑、担的东西。③量词,用于成挑儿的东西。④选,拣。
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律。画一画诗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透过这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注释——————————【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呼呼梧叶送寒声。萧萧梧叶送寒声。
我们写风常用“呼呼”,而诗中用了“萧萧”,能否把它换成“呼呼”呢?对比着读一读。
古人常用“萧萧”来表现秋天的凄涼。看,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就这样写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当年,杜甫年老多病,流落他乡,登高望远看到了树叶随风飘落,长江水滚滚奔腾,他心生悲凉和孤独之情。诗人叶绍翁也正是通过“萧萧”一词表达了内心的这种情感。
我们还可以从哪儿读出诗人的孤独之感?
诗人为何称自己为“客”呢?
因为他漂泊在外,不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在外作客。这里的“客”可以解释为“客居他乡”。
诗人祖籍在福建,他隐居西湖湖畔已经很多年了。此时,他独自漫步湖畔,听到秋风萧萧作响,看到梧叶漫天飞舞,他思潮起伏。
诗人正是借助秋风、梧叶这些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种写法叫作借景抒情。这正如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者为何在这里用“知”字,而不用“见”字呢?为什么这两句诗不倒过来说呢?灯下的儿童在捉蟋蟀,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是的,他并没有亲眼看到,只是看到了夜里篱笆下的灯火而猜想到的。
【诗意】料想是孩子们在拨弄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读古诗交流,为什么诗人在思念家乡、倍感孤独时还要写挑促织这样有趣的事情呢?听音乐读古诗。
我们学过哪些借景抒情的古诗,还记得吗?
静夜思[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样借景抒情的诗句还有很多。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唐]王安石《泊船瓜洲》
借助月亮来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 盼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 盼课堂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课时,作者简介,初读诗歌,想象画面,黄河奔腾激荡的声音,气势磅礴,气势雄伟,《牛郎织女》,默写古诗,总结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点击汉字学习笔顺,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课文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点击汉字学习笔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结构,上中下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