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机械运动练习
展开机械运动本章综合测试(1)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月球绕地球转动
B.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C.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D.草地上的小草慢慢长高了
2.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以下估测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中生上学骑自行车速度约10m/s
B.单人课桌高度约为80cm
C.一个铅笔芯的直径约8μm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3.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
4.甲、乙两物体速度比是1∶2,路程比是2∶1,则运动时间之比是
A.1∶1
B.1∶2
C.1∶4
D.4∶1
5.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示,将运动员跑步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A.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再增大
6.同学们学习物理知识以后,对身边的事或物进行了估测,以下数据与真实值相差最大的是( )
A.学校的课桌高度约为
B.新纪念币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C.物理教材长度是
D.某同学跑成绩为
7.甲、乙两小车在平直轨道上从同一点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由图像判断错误的是
A.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C.经过6秒,两车相距0.6米
D.通过3.6米的距离,甲车比乙车少用3秒
二、填空题
8.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物理课本宽______;
同学们观看了一场电影花费的时间可能是2______;
一张纸厚度______。
9.大觉山位于抚州市资溪县境内,大觉山源流急流飞舟,惊险刺激,如图所示,当游客坐在橡皮筏内顺流而下时,以橡皮筏为参照物,游客是________的;坐在橡皮筏上的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两边的树木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________为参照物.”
10.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实验记录是12.82cm、12.81cm、12.28cm、12.81cm、12.815cm,这五次记录中有_____次错了,错误数据是_____,该物体的长度应是_____。
11.汽车在长100 km的公路上行驶,前50 km的速度为20 m/s,后50 km的速度为10 m/s,汽车后50 km用的时间是________,在这100 k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三、计算题
12.下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动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福州到泉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2)列车在8:18的速度多大?
1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全程24 m,前一半路程需4 s,后一半路程需6 s.那么,
(1)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______________
(2)后一半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___________
(3)全程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________-
四、简答题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15.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有个人一次乘船出门,途中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总会让船停下来去打捞.可是,这个楚国人与众不同.他并没有 让船夫停船,只是在船帮上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个记号,船开到目的地后,他才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江去打捞宝剑.这个故事就叫“刻舟求剑”.
请你回答:宝剑是从刻有记号的船帮掉下去的吗?这个人没有捞到宝剑而闹出了笑话,说说这个笑话里包含着的物理道理.
五、综合题
16.下表为简化的武广高铁线上G1057次高速列车时刻表,请根据列车时刻表,解答下列问题:
(1)岳阳东至广州北的铁路线长为______km,G1057次列车从岳阳东运行至广州北的时间为_____h_____min;
(2)G1057次列车从岳阳东运行至广州北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______?(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7.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分析丙车图像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在前20s内,丙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像,在前5s内______车运动的较快,它的速度是______m/s;
(3)观察分析甲和乙车的运动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车做______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 月球绕地球转动,则月球与地球的位置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
B. 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苹果与地面的位置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
C.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躲里穿行,月亮与云朵的位置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
D. 草地上的小草慢慢长高了,小草与地面的位置没有变化,不是机械运动;
故选D。
【点睛】
牢记机械运动的概念,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且要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B
【解析】
解:
A、初中生骑自行车的速度在15km/h=15×m/s≈4.2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一个铅笔芯的直径大约是1mm=1×103μm=1000μ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3.D
【详解】
如图为时间---路程的图像,龟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在0—t2和t3—t4时间段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比乌龟快,在t2—t3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为0,处于静止状态.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子所用时间比乌龟少,所以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故选D.
4.D
【详解】
由得;则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故选D。
5.A
【分析】
要判断速度的变化,即运动快慢的变化,因为三段长度(路程)是相等的,故可以直接比较所用的时间.
【详解】
计时是以A图开始,到B图时,路程为20米,时间为2秒;
从B图到C图,路程20米,时间为4﹣2s=2s;从C图到D图,路程20米,时间6﹣4s=2s.故可知,三段路程都是20米,时间都是2秒.所以速度是保持不变的.
【点睛】
本题是一道信息获取题,通过题目给予的信息,从中找出对解题有用的.
6.C
【解析】
【详解】
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即在80cm=0.8m左右,故A符合实际;一般一元硬币的直径在2.5cm左右,新纪念币5元硬币的直径比2.5cm要大一些,约为3.0cm,故B符合实际;物理教材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6cm=2.6d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中学生百米跑的成绩在14s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C。
7.A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象找出小车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求出两车的速度。
(2)根据两车的速度大小,结合运动方向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变化情况。
(3)由图象直接找出经过6s,甲车与乙车间的距离。
(4)根据速度公式分别求出甲、乙两国通过3.6m所以时间,得出时间差。
【详解】
A、由图象知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可见v甲>v乙,故A错误。
B、由于v甲>v乙,且都向东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故B正确。
C、由图象知:经过6秒,s甲=2.4m,s乙=1.8m,两者相距s=s甲-s乙=2.4m-1.8m=0.6m,故C正确。
D、通过s=3.6m的距离,;由图象知:t乙=12s,甲车比乙车少用12s-9s=3s,故D正确。
故选:A。
8.mmhmm
【解析】
【详解】
(1)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在18.25cm=182.5mm左右;
(2)同学们观看了一场电影花费的时间可能是2h;
(3)一般纸张的厚度在90μm=0.09mm左右。
9. 静止 橡皮筏
【解析】(1)当游客坐在橡皮筏内顺流而下时,以橡皮筏为参照物,游客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游客是静止的;
(2)以橡皮筏为参照物,两边的树木相对于橡皮筏向后退,树木是运动的;
10.212.28cm 12.815cm12.81cm
【解析】
【详解】
在这五个测量值中12.28cm明显与其它结果偏差较大,属于错误;
12.815cm与其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也属于错误;
因此应该把这两个数据排除在外,物体的长度为:
。
【点睛】
求平均值时,注意有效数字的个数,它能显示出尺子的分度值,所以结果要保留与其它测量值一样的有效数字,除不尽的话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11.5000s 13.3
【解析】
【分析】
用公式算出前50km和后50km所用的时间,再算出后50km的时间t2,总时间为t=t1+t2,最后用公式计算出汽车在100km的平均速度。
【详解】
由可得,汽车行驶前50km的时间:
,
行驶后50km的时间:
,
汽车行驶100km的时间:
t=t1+t2=2500s+5000s=7500s,
根据汽车行驶100km的平均速度:
。
12.(1)160.6km/h;(2)列车在8:18的速度为零
【解析】
【详解】
从表格中可知,列车从福州到泉州行驶的路程s=174km;
时间;
列车从福州到泉州的平均速度:
;
(2)由表得,8∶18时列车在泉州车站停车,即处于静止状态,故速度为零。
【点睛】
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为平均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中间物体停止运动,则停止时间也应计算在内。
13.3m/s 2m/s 2.4m/s
【详解】
前一半、后一半的路程s1=s2=s=×24m=12m,前一半路程用时t1=4s,后一半路程用时t2=6s.
(1)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v1===3m/s;
(2)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v2===2m/s;
(3)物体在24m全程内用的时间:
t=t1+t2=4s+6s=10s,
全程上的平均速度:
v===2.4m/s.
答:(1)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m/s;
(2)后一半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2m/s;
(3)全程上的平均速度是2.4m/s.
14.子弹在飞行员脸旁,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说明子弹和飞行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二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满足这种情况的条件是子弹和飞机运动的方向相同,并且二者的速度也一样.
【详解】
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是因为子弹相对于地面高速运动,而飞行员相对于地面也在高速运动,当两者的飞行速度和方向都相同时,两者相对是静止的,所以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子弹.
15.故事中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箭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箭是运动的.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详解】
解答:故事中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箭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故宝剑是从刻有记号的船帮掉下玄的;包含着的物理道理是: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
16.808256275.5 km/h
【解析】
【详解】
(1)由列车时刻表知,岳阳东至广州北的铁路线长为:
G1057次列车从岳阳东运行至广州北的时间为:
;
(2)根据得,G1057次列车从岳阳东运行至广州北的平均速度为:
。
【点睛】
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为平均速度,需要注意的是中间列车的停止时间也应计算在内。
17.静止 2 乙 3 匀速 两车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
【详解】
(1)[1]由图象知,丙车在AB段的路程保持不变,所以丙车此段处于静止状态。
[2]在前20s内,丙车的路程为15m,则平均速度
(2)[3][4]由图象知,前5s,甲车的路程为10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15m,丙车通过的路程10m,所以乙车运动得较快,它的速度
(3)[5]分析甲和乙车的运动图像,甲乙两国的路程-时间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此可以得出甲和乙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两车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据知,物体的路程-时间图象是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即图象的倾斜度不变,而这个倾斜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大小。
科学华师大版1 机械运动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科学华师大版1 机械运动同步练习题,共14页。
科学第1章 运动和力1 机械运动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科学第1章 运动和力1 机械运动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机械运动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机械运动课堂检测,文件包含1机械运动解析版docx、1机械运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