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练习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练43 外儒内法——治国思想的调整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练43 外儒内法——治国思想的调整,共5页。
A.秦始皇开始认识到焚书坑儒错误
B.秦朝并未完全摒弃儒家治国思想
C.历史叙述难以摆脱主观因素影响
D.《史记》所载历史不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可知秦始皇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体现出秦始皇吸收了儒家的治国思想,B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秦始皇开始认识到焚书坑儒的错误,A错误;材料中《史记》的记述是比较客观,没有体现主观因素的影响,C错误;《史记》的记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并不是不符合历史事实,D错误。
2.(2020·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9月联考)刘邦曾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陆贾著《新语》称“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这一思想( )
A.满足了统治者追求长生的愿望
B.反映了新政权励精图治的风貌
C.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逐渐恢复
D.体现了儒家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答案 C
解析 陆贾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属于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有利于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故选C项;这一思想是为了满足汉初经济恢复的需要,排除A项;这一思想主张休养生息,而非要求新政权励精图治,排除B项;这一思想属于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排除D项。
3.(2020·安徽省A10联盟摸底)据《春秋繁露》记载,君主“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若“逆天”,自然界就会出现诸如日蚀、地震等灾异。这一主张( )
A.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B.体现了道家的治国理念
C.彰显了儒家的治国思想
D.消弭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君主‘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若‘逆天’,自然界就会出现诸如日蚀、地震等灾异”可知这一主张属于董仲舒的天谴论,要求君主施行仁政,故选C项;材料重在强调董仲舒的仁政思想,并不是强化君主权威,排除A项;董仲舒的仁政思想来自先秦儒家思想,排除B项;董仲舒的主张并不能消弭自然灾害的影响,排除D项。
4.(2020·承德市第一学期调研考试)董仲舒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并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旨;他把一些自然现象加以神秘化和宗教化,使其成为一种社会规律来加以宣扬,从而提出“灾异谴告”说。由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谴告”说( )
A.意在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B.使儒学完成思辨化进程
C.有利于限制皇权的滥用
D.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并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旨”可知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灾异谴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故选C项;东汉以后儒学处于独尊地位,排除A项;理学使儒学完成思辨化进程,排除B项;春秋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局面,排除D项。
5.(2021·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性高中第一次联考)董仲舒认为“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所以君主应当使“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当义而出”,“使德之厚于刑也,如阳之多于阴也”。这一思想( )
A.完整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
B.完全突破了先秦儒学的范畴
C.有利于约束君主的行为
D.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答案 C
解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属于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君主使德之厚于刑也,如阳之多于阴也”这一思想说明对于君主暴政有一定制约作用,故C项正确。“天人感应”思想并不是完整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故A项错误。董仲舒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思想不具有辩证意识,故D项错误。
6.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
A.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商鞅变法使“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以赡不足”,这说明董仲舒是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对商鞅变法进行反思,因此A选项正确。
7.(2021·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第一次联考)董仲舒高扬“崇儒更化”旗帜,寻找到与地主制经济最相契合的文化形态——涵盖阴阳家及法家的新儒学。之后,汉代帝王在实际运用中,大都儒法兼采,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由此可知汉代儒学( )
A.具有包容性和政治张力
B.尚未确立天下独尊的地位
C.适应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无法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涵盖阴阳家及法家”可知,汉代儒学吸纳了别家的思想,具有包容性,再据“汉代帝王在实际运用中,大都儒法兼采”可知,其在政治生活中的运用并不死板单一,而是具有张力,故选A项。
8.(2020·安徽省蚌埠市一模)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 )
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
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
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可知,吕思勉认为汉武帝尊儒是当时历史形势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汉武帝时尊儒是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并不是道家的顺其自然,排除A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尊儒也是如此,并没有超越时代,排除C项;材料“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可知,吕思勉认为尊儒并非为了强化君权,排除D项。
9.(2020·赣湘粤三省六校4月联考)“引经决狱”是开始于汉武帝时期的一种审判方式,司法官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裁判案件的主要依据,这反映出“引经决狱”( )
A.保证了审判公正性
B.审判完全依据儒家经典
C.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D.是儒学官方化重要体现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司法官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裁判案件的主要依据”并结合所学可知,“引经决狱”是儒学官方化的重要体现,D正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裁判案件的主要依据不能保证审判公正,A排除;材料反映了儒家经典是裁判案件的主要依据,“完全依据”的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引用儒家经典,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C排除。故选D。
10.(2020·东莞市一模)商鞅变法时期推行家庭分异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汉代提倡家庭和睦,出现一些父子兄弟同产共居的大家庭。自两汉以后,更是形成一些累世同居的义门大族,家庭人数达数百人。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儒学教化功能增强
B.门阀士族力量壮大
C.田庄经济得到发展
D.小自耕农逐渐衰退
答案 A
解析 从秦到汉再到两汉以后,血缘、亲情在维系家庭、家族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观便是以血缘感情为心理基础,以宗法人伦为主要内容。自汉代儒学独尊以来,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故答案选A;题干中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儒学教化功能的增强,没有体现门阀士族力量的壮大,排除B;田庄经济发展和小自耕农的衰退均无法体现,排除C、D。
11.(2021·广东省名校联盟联考)有学者指出,门阀士族在汉末大乱中坚守儒家共同体信念,作为清流而身遭党锢;在五胡进入中原时,携带着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流入南方;在东晋面临北方强敌时力挽狂澜;在南朝以下刨上的浪潮中致力于重建新朝秩序。该学者意在强调门阀士族( )
A.为平乱治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B.在乱世中坚守了自身的责任
C.维护了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
D.推动了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材料“坚守儒家共同体信念,作为清流而身遭党锢”“携带着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流入南方”“面临北方强敌时力挽狂澜”“致力于重建新朝秩序”等信息可以看出,门阀士族在汉末、两晋和南朝的乱世中仍然坚守自身的道义与责任,故选B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23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原卷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顾炎武生辗转,步游天下,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23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顾炎武生辗转,步游天下,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练51 思想解放的潮流——从睁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畬认为,梁启超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