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5 方方的物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美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5 方方的物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故事导入,方形的特点,方形的优势,动手实践,学生作业,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二
课题:方方的物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方形物的观察,能够发现周围方形物体,感受方形给我们带来的方正感、稳定感、庄重感。
技能目标:用方形卡片进行联想,能够表现出方形物体有趣的细节。
情感目标:充分体会方形的造型情趣,提升创新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寻找周围的方形事物,能够对周围类似方形的物体简单概括,并进行细节表现,体验方形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以方形为基础,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现方法,为事物增加细节。
课前体验
寻找生活中方形的事物。准备蜡笔、水彩笔、勾线笔、胶棒、方形卡片。
教学时间
1
总课次
1
板书设计
方方的物
特点:庄严、安定、方正
方法:联想、添画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个小姑娘叫做小红,有一天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来到一个奇怪的星球,奇怪在哪里?
师:都是方形的物品。原来这是一个方形星球。
2、你能找到哪一些东西是方形的吗?
生:方形的辣椒、方形的小猫、人也是方的……
3、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方形世界,那在我们的星球上你能找到哪些事物是方形吗?
生:门窗、橡皮、作业本、直尺、电脑……
4、同学们的联想能力太丰富了。老师这有也有一些神秘的袋子,待会请小组同学共同的来打开它,看一看你能找到哪些方形的呢?在白色纸上把它画下来。
师结:其实我们生活中方形的事物远不止这一些还有一些建筑、家具、门头、雕塑等等。今天就和小红一起找找方方的物。
板书:《方方的物》
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是好动、好奇、爱玩。所以,直接用故事和神秘的袋子导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好奇的心理,牢牢地抓住了孩子的视线,为教学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二、方形的特点
过渡:老师这儿也有两个东西,有谁愿意上来体验一下,摸一摸,告诉老师与圆形相比方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方正(外形)、安定(不容易滚动)、庄严。那么生活中方形的物会不会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感觉呢,我们和小红一起去商场看一看。
1、图片:手表。过两天小红的爸爸要过生日了,他想送给爸爸妈妈一人一块手表,他该如何选择呢?
师:圆形是妈妈的,方形的是爸爸的。妈妈的性格比较温柔像曲线一样柔美。爸爸总是默默的付出,带给我们安定和幸福。
2、图片:茶壶。商场里可供选择的物品还真多。小红就在这两件物品当中选择了一件。因为小红的爸爸比较有个性,喜欢与众不同,你猜猜小红会选择哪一只?
师:相对于我们普遍看到的圆形茶壶,方形的茶壶更具个性。其实方形的茶壶并不是现代人设计的,在古代一些能工巧匠们就开始追求自己的风格,方正的外形不仅能让他们的设计与众不同,更能彰显自己刚正不阿的品格。
3、图片:鼎。挑选完了礼物,小红快速的走到商场的中央,原来她发现了一件方形的物品,可是老师左看右看也没有找到方形,你能帮助老师找找吗?
师:鼎在古代是只供皇亲贵族用来煮肉的一种器具,后来这种器具演变为一种权利和信用象征,神圣不可侵犯。而方形的外轮廓,使得这个鼎更加有庄严的感觉。在现今很多银行的门口都有使用。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方形和圆形具体的事物对比,积累对于方形的感受和经验。加上大量图片的欣赏,初步了解方形给我们带来的心理感受,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
三、方形的优势
过渡:在商场的不远处,围着一群人,他们在看什么呢?
1、图片:西瓜
生:非常的合理。不容易滚动,充分利用空间,易于托运。
2、图片:车轮
生:不合理。设计成方形太颠簸,乘坐的人不舒服,开起来也不太安全。
3、图片:盒子沙发
生:合理。更加的节省空间。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这里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有趣情境,让孩子在好奇中开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感受方形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
四、动手实践
过渡:刚刚我们看到的设计都是方形给设计师带来的灵感,那么方形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灵感呢,当然,首先我们得有一个方形。
1、视频片段。讲解:注意方形的大小。撕坏了怎么办?(教师示范)
2、学生练习,撕方形,贴方形。
过渡:同学们的方形撕的真好看,那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如果你有魔法,你想把你手中的方形变成什么?
视频片段。讲解:添加方形物体的细节。 添加背景。 涂上颜色。4、教师现场示范。
设计意图:第一次的视频示范,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联想和添画;第二次的现场示范,帮助学生克服下笔的畏难情绪。在欣赏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手撕方形卡纸的办法,通过手撕的不确定性和多种可能性,让卡纸的边缘形状产生不同的状态,以便更好地展开联想,突破难点。
五、学生作业:方形变变变
要求:1、 根据不同大小方形纸片,仔细添画事物细节。
2、添加或减少方形纸片,变成一个物品。
设计意图:在示范中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也是随机性的。不同学生撕出不同的方形形状,每个学生对于每一个方形的想像也是不同的,这样的开放性作业也会让课堂的作业更加丰富多彩。
作业展示:奇思妙想作品展
师生共同点评,从创作构思,表现方法,知识的运用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1、谁能大胆的上来讲解自己的创意?
2、你觉得他画的怎么样?还有没有什么要添的?
3、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他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三次作业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学生自评互评,也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也给予孩子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尝试说出自己的美术观点。
七、课堂小结
方形的物品其实从原始社会到秦代到明清时代它都一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未来我希望同学们努力读书,能够创造出更多方形的物品,便利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以历史文物作为拓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也让学生对于方形有了更多的文化了解。教师的激励也会让学生产生斗志,将学习的外部驱力转化为内部驱力。
授后小结:
本课的特点是:(1)用有趣的故事情境穿起整个教学,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2)通过实物体验观察,从回忆生活中方形的物品、打开神秘的袋子,到了解方形的特点和优势,最后联想表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想象、联想、添加、创作的过程中,了解方形的特点和优势,积累对于方形的感性认识。(3)视频微课和现场示范,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
方形的物体很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知道一个简简单单的方形竟能有这么多的妙用和设计,还可以通过印制、联想、添画进行创意组合,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新形象。玩是孩子的特性,本课针对小朋友的生理、心理及认知规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在玩中乐,乐中学,学中变,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使个性得到张扬。事实证明,故事的情境设置是成功的,孩子们在跟随小红的逛商场的具体情境中,了解了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形的优势和方形的特点,又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最后通过积累、回忆对于方形的表象记忆,独立完成了方形联想的具体画面。除此之外,教师两次示范也很好的解决的本课的重难点,第一次的视频示范,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联想和添画;第二次的现场示范,帮助学生克服下笔的畏难情绪。学生的联想和创新不是凭空的幻想,必须借助一定的具体的实物和素材才能展现出来。为了让学生放开思维、展开联想,我让学生在欣赏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手撕方形卡纸的办法,通过手撕的不确定性和多种可能性,让卡纸的边缘形状产生不同的状态,以便更好地展开联想,看看它像什么?至此,孩子不再拘泥于脑海中的经验,思维也活跃了起来,水到渠成地训练了学生对于方形的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完成了教学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整节课我还注意了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画,在乐中学。发放神秘的袋子,让学生带着神秘感在课堂上寻找方形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对比体验,通过和圆形的对比,找到方形的特点和优势,再在具体的情景中去验证,强化学生的感性体验。
本节课遗憾的是,事先为孩子准备的卡纸颜色过于单调,通过十五分钟的作业表现,虽然数量多,但在整体作业的效果上,缺少颜色的丰富性。在示范作品上,应该多点颜色的示范,丰富的颜色使用会使得画面会更好些。在创作的媒材上,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机会,使得作业的表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梯度要求。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美术一年级上册5 方方的物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阶段,找一找身边的方形,方形给人的感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14 像什么呢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绘本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热情,体验尝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大胆创作,关注学生的创造过程,展示分享,促进学生的多元评价,拓展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美术11 水墨游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