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17 卡通 卡通教案
展开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卡通的兴趣,在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造型和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作品的感受。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的特点,以趣味化、儿童化的教学语言,不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和心灵、行为的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相互交流,拓展对卡通形象的认识,在游戏与造型活动中获得多种能力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对卡通学习的兴趣。
本课分别表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种卡通形象在生活中的实际的运用;二是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卡通,让学生感受卡通形象的美感,并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卡通作品;三是感受卡通给生活带来的乐趣,领悟卡通艺术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卡通艺术的价值。
对于小学生来说,卡通画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教师不仅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智,更重要的是开发并整合资源,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通过发散思维,创编出风格各异的卡通形象,灵活地掌握卡通设计的特点和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卡通画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学生情况:
卡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十分喜爱卡通画,尤其是现在的儿童更是在卡通世界里成长的一代,因此学生对卡通形象并不陌生,但要真正上好本节课,使学生充分掌握卡通画的本质,还需做好如下的学情分析:
1. 兴趣浓,但基础弱。一年级的学生对卡通画兴趣浓厚,但并没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学生喜欢看卡通,对卡通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对卡通的产生以及创作过程缺乏了解。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卡通感知形象,让学生初步尝试创作卡通形象,并能设计出简单的造型。
2. 感知深,但画法“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没有信手拈来的造型想象能力,即使看再多的卡通形象,学生作业时还是无从下手,只能依赖临摹教师提供的卡通形象。学生在实际作画中会遇到人物夸张表情的表现、构图的形式美感、色彩的大胆运用、画面的气氛渲染等困难和问题。殊不知,其实孩子自己就是一个潜在的卡通造型师,对于所有熟悉的物品,只要学会了为之加上表情和动作的方法之后,都可以将其变成一个新的卡通形象。这就是说,教师要重在教会学生方法,即授之以渔。所以,在这节课中,教师可选择一个看似童话的卡通故事,为学生设定“摘苹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走进卡通世界的“一切皆有情感”的感觉中去,在学生的情感体验中迈开亲近卡通、并想表现卡通的第一步。游戏猜谜的环节,激励学生学会观察卡通形象的外形特点,接着教师再以儿童的视角,用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将设计卡通形象的方法归纳为:拟人、夸张、幽默等,让孩子们认同并运用。
3. 模仿易,但创新难。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经典的卡通形象,诸如《西游记》、《哪吒闹海》、《精卫填海》、《花木兰》等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流传千百年,已植根于学生的认知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善于模仿,不喜爱创新,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学着老师的思路临摹或临摹自己喜欢的卡通画。教师要积极地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儿童的知识、技能、个性及文化的和谐发展。
教学方式、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在手指尖上。本节课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训练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能力。根据小学生观察形象物体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比较讨论法、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过程中重视互动生成,捕捉有效信息,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感受卡通的形象美,从而掌握卡通的画法,有效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准备:彩铅等工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准备: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卡通的基本知识、卡通的历史,分析卡通的造型特点。
2. 使学生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爱的卡通造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观察卡通形象特点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
2. 学习卡通的表现方法,尝试用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等作画工具,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初步尝试设计或改画出不同且富有个性的卡通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喜爱卡通、美化生活的情感,体验设计卡通的乐趣。
2. 通过卡通画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体验卡通给生活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认识卡通,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感受其造型美及色彩美。
2. 初步掌握卡通形象所具有的拟人、夸张、幽默等艺术特点,创作个性鲜明的卡通作品。
教学难点: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如何改画出富有趣味性、个性化的卡通造型,突出卡通形象的创意性与生动性。
教与学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2分钟)
同学们,你们瞧,果园里的苹果树上,有的苹果红彤彤的,都成熟了。我们将他们摘下来放进篮子里吧?哪位小朋友想上来劳动一下?有两只苹果开心地放进了篮子里,可是还有一只苹果跌到了地上。
小朋友们想想,这只被跌到地上的苹果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苹果宝宝摔疼了,它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
二、初步尝试 揭示课题(4分钟)
1. 学生试画。
今天,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了一张水果图,你会用怎样的方法把他们也变成活生生的水果宝宝呢?加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由你说了算,快点动手,请出你的水果宝宝吧!
2. 教师点评。
在小朋友的笔下,普通的水果都变成了可爱有趣的水果宝宝,画的真好,老师都很喜欢。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吧!用这样加表情和动作的方法不仅可以变出许多水果“宝宝”,还有可爱的花朵宝宝,帅气的松树小子,顽皮的雨滴宝宝,还有赫赫有名的——海绵宝宝。(课件播放)
3.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卡通王国吧!
三、探索新知 认识卡通(11分钟)
1. 欣赏。
知道小朋友们要来,卡通明星们都来欢迎了,如果你认识他们,就叫出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 了解卡通常识。
⑴ 同学们认识的朋友真多,看来平时一定看了不少动画片。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动画片中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猜猜叫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在黑板上找到了答案。(卡通)
⑵ 卡通是英文cartn的音译,简称为漫画和动画,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3. 猜卡通形象,说特点。
部分→整体(孙悟空、喜洋洋、葫芦娃)(课件播放)
卡通明星们想和大家来玩捉迷藏,快来猜猜是谁藏起来了呢?
4. 出示卡通原型,比较前后区别。(课件播放)
看来,小朋友们对卡通真是太熟悉太了解了,怎么都难不倒你们。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这些令同学们难忘的卡通形象,他们原来的模样。
拟人:
猜猜佩奇是哪种小动物变来的呢?(小猪)你是怎么猜到的?和真猪有什么区别?……
⑵ 夸张变形:
这只普通的小兔子,在卡通世界里, 因为有了一对大大的门牙和胖胖的身体,而变得特别起来。
(3)多种形象:
现在很多卡通形象,具备了多种特点,既幽默,又夸张,还拟人呢。只要你能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就会创造出不同的卡通形象。比如松树小子。
四、教师示范 想象创作(2分钟)
教师根据小兔子的原型,设计了胡萝卜造型、龅牙造型等系列卡通形象。
五、学生作业 创作表现(15分钟)
1. 欣赏优秀儿童作品。(课件播放)
2. 布置作业。
⑴ 用线描形式画一个你喜爱的卡通形象。
⑵ 可以是自己创造的,也可以改画一个你喜爱的卡通形象。
⑶ 画得快的同学可以涂上颜色。
在画之前,哪位小朋友能先说一说你的想法?
六、互动交流 多元评价(4分钟)
学生作画完成后,展评学生的作品,实施多元评价。
七、与卡通共舞(1分钟)(课件播放)
引出“原创”的概念,认识中国人原创的卡通形象:兔斯基。(师生律动)
八、心灵寄语(1分钟)
老师希望小小的你们慢慢地长大的时候,不管大到20岁、30岁,还是老到了70岁、80岁,在你的心里,能一直都藏着一个卡通宝宝,能一直都留着一小块地方,存放像今天这样最简单、却是最珍贵的小快乐!(下课)
小学美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17 卡通 卡通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17 卡通 卡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实践创作,作业展评,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美术一年级上册17 卡通 卡通教案: 这是一份美术一年级上册17 卡通 卡通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素材,所需素材,拓展素材,多媒体资源,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基础保障,重难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苏少版17 卡通 卡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苏少版17 卡通 卡通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初步尝试 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认识卡通,教师示范 想象创作,学生作业 创作表现,互动交流 多元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