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
展开《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研究空气组成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对于认识空气的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下节课教学——《氧气的性质》提供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空气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及二氧化碳等。这些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实验,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2.初步树立化学学习的方法和思维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方案,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精神。
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如何引导学生去分析实验原理和实验误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你知道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实验级结论吗
学生自主学习看书,描述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的学会看书,学会归纳总结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探索: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
1.(如上图)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d。并将广口瓶从b-d处分为五等分,做好记号。
2.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关闭c处的止水夹后,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
3.提示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4.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再由学生观察现象。
5.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学生观看视频并讨论。
【学生思考】水为何会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取决于谁的体积?
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热量,并有大量白烟,最终燃烧停止。
学生观察: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约占红磷燃烧前瓶中空气体积的1/5。
通过实验增强感性认识,解决学生的疑难
培养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
培养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分析原因;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的原因。
广口瓶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什么?它有何性质?
探索交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交流。
形成结论:
a.由于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瓶中。而且广口瓶内氧气被消耗多少,进入瓶中的水就有多少。因此,从烧杯中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b.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c.广口瓶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它不能支持燃烧。
做这个实验时如果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冷却就打开止水夹,那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思维点拨:完成这个实验的关键是:红磷的用量要充足,要保证能够将瓶内氧气耗尽;整个装置气密性要好,不能漏气;要注意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
学生体会实验原理并从中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学生通过实验误差,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评价能力。
作业:考虑该实验的缺点,如何改进实验
学生课后查阅子料,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初中人教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练习设计,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教案设计,共5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法指导,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