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5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展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9-80页的《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解释与运用,它同时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第一学段的图画情境应用题的数模学习过渡到第二学段的文字应用题的数模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一种基本的模型。理解并掌握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这也为后续学习正反比例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与时间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从未见过,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就特别需要感悟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密切相关。如果速度单位表示法掌握了,学生也就真正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并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测、体验、总结”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和研究,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速度的意义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数模学习过程,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速度概念的现实意义,并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难点:构建并运用“速度=路程÷时间”这一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情境:森林国王为了鼓励公民积极运动健身,举行了一场“运动就是生命”的动物运动会,而松鼠、猴子和小兔在这一场激烈的竞赛中脱颖而出,纷纷进入了决赛。以下是它们的成绩表。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1)学生观察分析表格,大胆提出猜想“谁走得最快”。
(2)师:“比谁走得快”,那我们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呢?
(学生自主联想,自由猜测。有学生可能会想到与速度、路程、时间有关。因为生活经验中人们常说,跑得快就是说速度快。)[相机板书:速度]
(二)初步探究,认知概念。
1、【入境】观察表格,从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谁跑的最快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不难发现——
在相同时间内,松鼠跑得路程远,所以松鼠跑得快。
②在相同路程里,小兔用的时间少,所以小兔跑得快。
从而领会“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相同,比路程。”
(设计意图:在上面的两组快慢比较中,表面上看是比较路程或时间,实质上比的就是速度。)
2、【激思】师:那松鼠和小兔究竟谁更快呢?
(设计意图: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候学生会发现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又怎么比呢?情境条件和已有知识的矛盾、冲突,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也积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那就是要找一个统一的标准:他们每分钟各走了多少米?这时速度的概念应运而生。 )
3、【提炼】师:列式计算,求出他们每分钟跑多少米?
(板书:每分各走多少米?280÷4=70(米)240÷3=80(米))经过比较,我们发现小兔走得最快。
当路程时间不同时,我们要比速度。求每分走多少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速度”。
4、【分析】
①师:那这些数量各表示什么?我们一起听智慧老人说说吧!(智慧老人讲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定义)
(设计意图: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相关联的量,学生原来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我借助智慧老人之口,直截了当地揭示概念,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同时又节省了时间,建立了速度的概念。)
②学生观察速度的单位,每分跑70米,每分跑80米,用另一种形式说是70米/分,80米/分。那么速度单位可以写成……(板书速度单位)
③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
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原来速度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
总结:①1时、1分、1秒……这样的时间叫做单位时间。
②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这样有效地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 【路程÷时间=速度】
(三)联系生活,内化概念。
(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它们分别表示人、飞机、声音、光的速度。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以上的“说一说、读一读”能让学生联系生活,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2)情境的延伸:
(设计意图: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在学生解答问题后,并提问:每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在学生自主发现了第一个数学模型后,学生不难自主探索、总结并归纳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四)分层训练,巩固深化。
1、基础运用,巩固新知。
面包车3时行驶了180千米,小汽车4时行驶了220千米。
(1)怎样比较谁行驶得快?
(2)算一算谁行驶得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接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以达到对速度公式的强化巩固,并且形成一定的技能。)
2、比较速度,灵活运用。
刘翔的速度9米/秒,豹的速度是1800米/分。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速度引起学生的混淆,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加明确地知道,在比较速度时需要把单位时间化为一致,才能准确判断速度快慢。)
3、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300米,我步行的速度是50米/分,我从家步行到学校5分钟能到吗?
(设计意图:它的解答方法多样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时间,还可以比速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也体现了数学策略的多样性。)
在练习中,我始终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着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课堂总结,感悟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弄懂了什么?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及对自己的评价,再一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梳理了 “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出示交通限制标志以及两车相撞的惨烈图片。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有些事情是快不得。要珍惜生命,文明驾驶。宁等三分,不抢一秒。)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我的板书力求知识性、简洁性,简明扼要地展现本课的重、难点。展现“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构造成的三个数量关系式。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设疑激趣、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构模型——拓展模型——运用模型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有机整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六 除法5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六 除法5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5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5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体验,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六 除法5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六 除法5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设计,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