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四单元15* 女娲补天教案
展开一、感受传统,揭示课题
1.展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特色。
导语: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出它们是来自哪个故事或传说吗?(学生依次说出图片中的故事的名称)
2.结合图片引出女娲补天的故事。
过渡:同学们,最后一张图片展示的是女娲造人的场景。女娲是神话传说中人类的母亲,她抟泥造人,才有了今天地球上的勃勃生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关于女娲的另外一个故事——女娲补天。
3.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板书:女娲补天)
明确:“补”能修饰的对象有衣服、锅、雨伞、营养等,那么“天”怎么能“补”呢?又该如何“补”呢?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女娲的相关知识。
女娲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女娲氏、灵娲、女帝等。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测。
(1)指名学生拼写生字。
识字方法:“措”可以通过形近字对比掌握;“塌”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来理解;“杀”可以结合动作和学生的生活常识来理解;“熄”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来理解。
(2)引导学生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划分层次,并概括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文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交代女娲补天的原因:天地忽然崩裂,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女娲不忍百姓受苦,艰难补天。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人们恢复平静生活,怀念并歌颂女娲。
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故事的起因是(天地忽然崩裂,导致百姓无法生存),故事的经过是(女娲想方设法补天),故事的结果是(人们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有疑问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思考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阅读与思考
(1)读第1自然段,思考其作用。
(2)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3)读第3自然段,揣摩女娲的心理。
(4)读第4自然段,说说女娲补天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5)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女娲补天后,人们是怎么做的。
(6)整体阅读课文,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形象?请简单说说。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对“阅读与思考”中的问题进行重点解读。
(1)读第1自然段,思考其作用。
提示: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欢声笑语”“快乐幸福”二词体会人类当时生活的美好,然后提示学生注意故事后续人类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体会“对比”的效果。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女娲造人后人间的幸福生活,与后文天崩地裂后人间的惨状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也表明了女娲补天的必要性。
(2)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提示: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即第2自然段最后两句,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大窟窿”“黑黝黝”“深沟”“喷涌”“残害”“混乱”“恐怖”等,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大地上的悲惨景象以及人类无处安身的凄凉境地。此处也可拓展到神话的起因,即共工怒触不周山,适度介绍和解读共工这一人物。
(3)读第3自然段,揣摩女娲的心理。
提示:引导学生抓住“难过”具体分析。可以采用连续设问的方式:女娲看到了什么情景?她是什么心情?她为什么会难过?从中可以体会到女娲的什么性格?应强调女娲视人类为自己的儿女,可联系学生平日生活中体验到的母爱感悟女娲的母性。
(4)读第4自然段,说说女娲补天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提示:这一段层次非常清晰,教师可先提示学生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再找出段落中表示顺序的词语,即“先”“又”“接着”“最后”,然后引导学生一一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指导学生表述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时,可先预设几个小问题:女娲寻找石头的过程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她可能会有什么想法?她可能在哪些地方找到这些石头?再把这些内容用准确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具体工作:①炼五色石补天;②斩龟足撑天;③杀黑龙除恶;④烧芦苇止水。
(5)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女娲补天后,人们是怎么做的。
提示: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提炼出“怀念”“传颂”两个核心词,再分析“传颂”一词的含义,从而让学生明白女娲补天、挽救人类是人们传颂她的原因。
(6)整体阅读课文,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形象?请简单说说。
提示:理解女娲的形象,重在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其精神品质。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析有关女娲的具体事例,体会其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为了人类不怕困难、甘愿奉献的精神。此处可进行知识拓展,指导学生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动人的神话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神话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女娲炼石补天,不辞辛苦,不畏艰难,为了人类甘心奉献,千百年来,被人们深深怀念。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再次感受女娲身上闪现的美好品质。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比如理解词语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归纳文章中心的方法等。
3.摘抄、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教学时应遵循“由字到词到句到篇”的原则,逐步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可让学生做好预习,包括理解生字词、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女娲补天的资料等。这样,在学生还没有学习课文之前就已经对课文进行了了解,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课堂上可先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继而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鼓励他们先自己解决,实在弄不懂的再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互相讨论质疑释难。最后给出问题展开讨论,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
理解课文内容时,首先应明确本文的体裁——神话故事,要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设置几个相关的问题,如“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女娲最后补好天了吗”等,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把握课文内容。其次,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神话故事离现实生活较远,只有借助想象,才能充分感受其魅力。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女娲补天的画面,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措、混”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
3.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
生动。(难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备课
课件
小学人教部编版女娲补天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女娲补天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共8页。
语文人教部编版女娲补天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女娲补天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