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3小说 情节题测试含解析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3小说 情节题测试含解析第1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3小说 情节题测试含解析第2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3小说 情节题测试含解析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3小说 情节题测试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3小说 情节题测试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19·太原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吉祥如意
    郭文斌
    五月是被香醒来的。娘一把揭过捂在炕角瓦盆上的草锅盖,一股香气就向五月的鼻子里钻去。五月就醒了。五月一醒,六月也就醒了。五月和六月睁开眼睛,面前是一盆热气腾腾的甜醅子。娘说,看今年这甜醅发的,就像是好日子一样。五月把舌头伸给娘,说,让我尝一下。娘说,还没供呢,端午吃东西可是要供的。五月和六月就呼地一下子从被筒里翻出来。
    等他们洗完脸,爹和娘已经在院子里摆好了供桌,甜醅子和花馍馍已经端到桌子上了,在蒙蒙夜色里,有一种神秘的味道,仿佛真有神仙在等着享用这眼前的美味呢。
    爹向天点了一炷香,往地上奠了米酒,无比庄严地说: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吉祥/那儿吉祥/处处都吉祥……
    爹念叨完,带领他们磕头。六月不知道这头是磕给谁的。但他觉得跪在地上磕头的这种感觉特别的美好。
    供完,娘说先垫点底,赶快上山采艾。说着给他们每人取了一碗底儿。娘说上山采艾时必须吃一点供品,能抵挡邪门歪道呢。甜醅子是莜麦酵的,光闻着就能让人醉。花馍馍也让人不忍心一下子咽到肚里去。接着,娘给他们绑花绳,说这样蛇就绕着他们走了。又给他们的口袋里插了一根柳枝。有点全面武装的味道,让六月心里生出一种使命感。
    五月和六月在端午的雾里走着。六月看着姐姐五月手里的香包,眼里直放光。六月的手就出去了,他把香包举在鼻子上,狠命地闻。五月看见,香气成群结队地往六月的鼻孔里钻,心疼得要死,伸手要去夺,六月忙把香包送到她手上。五月盯着六月的鼻孔,看见香气像蜜蜂一样在六月的鼻孔里嗡嗡嗡地飞。五月把香包举在鼻子前面闻,果然不像刚才那么香。再看六月,六月的鼻孔一张一张,蜂阵只剩下一个尾巴在外面了。嗨嗨,五月被六月惹笑了。
    六月知道,五月今年已经试手做了两个香包了。娘说,早学早惹媒,不学没人来。五月就红着脸打娘。娘说,女靠一个巧,巧是练出来的。五月就练。一些小花布就在五月的手里东拼拼西凑凑。
    但很快六月就忘了这个问题。因为他看见了蛇。五月既迅速又从容地移到六月身边,把六月抱在怀里。六月说,我们不是绑了花绳儿了吗,不是吃过供过的花馍馍了吗?五月说,娘不是说只要你不伤蛇蛇就不会伤你吗?六月说,娘不是说真正的蛇只在人的心里吗?
    这样说着时,那蛇开始转了,很慢,又很快。当他们终于断定,它是越转越远时,五月和六月从对方身上,闻到了一种香味,一种要比香包上的那种香味还要香一百倍的香味。
    娘教五月如何用针,如何戴顶针。五月第一次体会到了往布里顶针的快乐,把两片布连成一片的快乐。五月缝时,六月趴在炕上看。五月的针不防就滑脱,顶到肉里去,血就流出来。五月疼得龇牙咧嘴。再看娘手中的针,怎么就那么服帖呢?
    山顶就要到了,五月和六月从未有过地感觉到“大家”的美好。即使那些平时憎恶的人看上去都是那么可爱。
    五月和六月到了山顶。太阳从东山顶探出头来,就像一个香包儿。上山采艾的人们就像听到太阳的号令似的一齐伏在地上割艾了。五月说,这艾就要趁太阳刚出来的一会儿采,这样采到的艾既有太阳蛋蛋,又有露水蛋蛋。这太阳蛋蛋是天的儿子,露水蛋蛋是地的女儿,他们两人全时,才叫吉祥如意。六月奇怪姐姐怎么把太阳和露水说成蛋蛋。蛋蛋是娘平时用来叫他们的。六月蹲下来,拿出篮子里的刃子准备采艾。但是六月却下不了手。一颗颗玛瑙一样的露珠蛋儿被阳光一照,像是一个个太阳崽子。六月一下子明白了姐姐为什么要用蛋蛋来称呼太阳和露珠。一刃子下去,就会有好几个太阳蛋蛋死掉。
    六月还是下不了手。姐姐又笑了,说,你觉得他们可怜,可以先把它们摇掉啊,让它躺到地里慢慢睡去。这一摇,又把六月的心摇凉了,让六月看见了一个个美的死去原来是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他第一次感到了这美的不牢靠。而让这些美死去的,却是他的一只手。六月第一次对自己开始怀疑起来。六月开始采艾。采着采着,就把露珠儿和手的问题都忘了。他很快沉浸到另外一种美好中去。那就是采。刃子贴地割过去,艾乖爽地扑倒在他的手里,像是早就等着他似的。六月想起爹说,采艾就是采吉祥如意,就觉得有无数的吉祥如意扑到他怀里,潮水一样。
    一山的人都在采吉祥如意。
    多美啊。
    现在,六月和五月的怀里每人抱着一抱艾,抱着整整一年的吉祥,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端午里。他们的脚步把我的怀念踩疼,也把我心中的吉祥如意踩疼。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五月是被香醒来的”,用“香”揭开了端午节民俗风情的喜庆序幕,也奠定了作品诗意的书写基调。
    B.五月和六月“抢香包”的情节,运用比喻、比拟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对美好的热爱,也为下文写“缝香包”的情节作了铺垫。
    C.发好的甜醅“就像是好日子一样”,花馍馍“让人不忍心一下子咽到肚里去”,小说着意展示生活的美好,意在表现人物对生活的感恩与珍重的态度。
    D.小说结尾“也把我心中的吉祥如意踩疼”,“疼”中有对淳朴民俗的眷恋,有对童真心灵的赞美,也隐含着对传统迷信的反思。
    解析:选D D项“也隐含着对传统迷信的反思”错误,“疼”是对淳朴民俗的眷恋,是对童真和美好愿望的触动。
    2.(分析情节作用)小说中写五月和六月遇到蛇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解析:分析情节作用,有五个角度,在此处比较明显的有三个:情节、人物和主题。这一情节与前文戴花绳防蛇的情节具有照应关系,在蛇面前,五月六月表现不同,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姐弟间的亲密关系;人与蛇相安无事,在主题上,也有凸显人与大自然共处才能吉祥如意的意思。
    答案:①掀起了姐弟俩采艾途中的紧张波澜,又呼应了前文吃供品辟邪、戴花绳防蛇的情节。②“五月既迅速又从容地移到六月身边,把六月抱在怀里”,表现了姐弟的亲密情感。③“你不伤蛇蛇就不会伤你”“真正的蛇只在人的心里”,体现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对美好人性的守护。
    3.(赏析小说情节手法)小说在叙述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解析:此题考查小说情节手法。从叙述视角看,是儿童视角;从叙事线索看,现实和回忆交织,情节舒缓;从叙述方式上看,场面描写典型,凸显了民俗地域色彩。
    答案:①以儿童为视角,写出儿童对于民俗民情的感受和纯真无邪的心理,也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②现实与回忆穿插的叙述手法。在采艾途中,穿插了六月对姐姐缝香包的回忆,丰富了小说内容,也舒缓了情节节奏。③注重场面描写,以上供、戴香包、避蛇、采艾等端午民俗活动为叙述内容,极具地域特色。
    二、(2019·云南高中毕业生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狼牙(节选)
    刘 猛
    何志军坐在床上看着人越来越少的宿舍。雷克明和一中队的副中队长小赵去和北京来的组织部门谈话了,剩下的人大多数也都回原来的单位了。A军区侦察大队将从此成为战史中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的那么一个自然段甚至就那么一句话了。
    雷克明和小赵回来就收拾东西。何志军看着他们出去,宿舍又没人了,自己真的成了光杆儿大队长了。他苦笑,站起身看着外面操练的防化团战士。没有了参战老兵们的压力,防化团的战士们生龙活虎。连参加过战争的人都没有了,那场战争的最后一点儿痕迹也从何志军眼前消失了。
    真的从此消失了吗?何志军心中感到一阵悲凉,翻身拿起脸盆和洗漱用具去水房冲澡。哗啦啦,一盆凉水浇下,让他清醒很多,看着镜子里面自己健壮却伤痕累累的上身。伤疤是军人的勋章,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勋章,一个铁与血的故事。这些故事真的成为了往事,一个月的集训生活已经让他习惯了和平环境的军营。但他猛然醒过来——自己虽然下了战场,但还是一名军人!他匆匆擦干净自己,跑回去穿上常服、戴上帽子、扎起腰带——他要出操,一个人出操——只要有他一个人在,侦察大队就没有消失!
    这个信念让已经不年轻的他热血沸腾,他咚咚跑到操场上。防化团的官兵诧异地看着这个黑脸中校,他以极其标准的姿势跑到一片开阔的位置上。他喘着粗气,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激动,一种久违的激动,从战场上下来,他再也没有这样激动过。
    “中国人民解放军A军区狼牙侦察大队现在开始点名——”他自己高喊,用浑厚的嗓子高喊。防化团的官兵都停止了训练,看着这个从战场上下来的战斗英雄。何志军这个名字,他们并不陌生,军报和军区《战歌报》都曾长篇报道过他和他的那支传奇侦察队的故事。这个被敌人敬畏地称之为“狼牙”的侦察兵英雄,是他们这些年轻军人的偶像。
    “何志军!”他喊着自己的名字,然后高声喊,“到!”然后就安静了,大家都在看他。何志军心中的情绪是复杂的。忽然,一个声音从后面低低地传出来:“大队长,还有我。”何志军回头,看见了扎着武装带的陈勇。他很惊讶:“你还没走?”
    “我今天晚上搭车回夜老虎团。看见您出操,我就赶紧过来了。我没迟到吧?”陈勇说。何志军点头:“没有!没有迟到,你是个好兵!”陈勇立正高喊:“是,请大队长指示!”
    “陈勇,你自编的少林军体拳,还记不记得?!”何志军高声问。
    “记得!”陈勇高喊。何志军厉声说:“给我打一套!”“是!”陈勇摘下军帽放在一边,走回原位站好姿势。众目睽睽之下,他高喊一声,起手——腿踢正面、拳扫背面、啪地侧倒。随即拳脚如同旋风一般,一个人的杀声也是震天,周围的防化团官兵都看得眼花缭乱,心中暗自惊叹这帮侦察兵确实不简单。陈勇在空中一个分腿飞踹倒地后,鲤鱼打挺起来又是一个组合拳,最后一记弹腿正蹬才慢慢收势。他的额头流着汗,慢慢收好腿归置军姿。官兵们都看傻了,何志军却有一种悲凉的骄傲。
    “是坚守,还是抗议?”
    何志军立即向后转,麻利敬礼:“首长好!”
    副司令脸上是耐人寻味的微笑:“稍息。”
    “是!”何志军转身,“稍息!”
    陈勇稍息,胸部还在起伏。
    副司令看着何志军,笑着说道:“出操给所有能看见的人,告诉他们,你的侦察大队没有消失,对吧?”何志军高喊:“报告首长!不是!我出操,是因为我还是个军人!”
    副司令点点头:“那就是坚守了?”何志军说:“是!坚守一个军人的信念!”
    “给你两个选择,”副司令笑了笑,说,“第一,在军区机关给我当参谋;第二,在军区情报部继续当参谋。”
    “我想下去带兵。”何志军苦着脸:“副司令,我不想再在机关里待了。”但副司令根本不搭理他这套:“想跑可没那么容易——我说了两个选择。”
    “没别的了?”何志军看着副司令的脸,知道没选择以后说,“那我还是回军区情报部。”
    副司令看着他说:“做好被搁置的准备,你会成为搁置在仓库的一门重型火炮。在没有战争的时期,你就要一直被这么搁置着。”何志军回味着副司令的话,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狼牙大队人越来越少,而窗外防化团战士们却生龙活虎,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狼牙大队被撤销后的冷清景象。
    B.小说塑造英雄何志军人物形象真实立体,着力表现了他对军队的忠诚,也写了他对副司令的抱怨。
    C.“你会成为搁置在仓库的一门重型火炮”暗示了军人在和平年代要耐得住寂寞,也表明副司令对何志军的认可与器重。
    D.小说标题为狼牙,既点明了侦察大队的称号,也象征了以何志军为代表的侦察大队官兵的刚强与血性。
    解析:选B B项“对副司令的抱怨”错。由原文可知,不是副司令不让他带兵,是因为没有战争,所以没有他的用武之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会抱怨副司令。
    5.(概括小说情节)请简要分析文中何志军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解析:梳理小说情节,首先要对作品的内容要点进行概括,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答题。
    答案:①在宿舍看着官兵陆续离开,面对侦察大队被撤销,何志军心情悲凉,冷静下来后,军人的信念,让他的心情变得激动。②在操场出操训练,一方面为自己的坚守和战友的优秀感到骄傲,一方面又为侦察大队的解散心有不甘,心情复杂。③答应副司令回军区情报部,体现了军人的服从,也流露出了无奈的情绪。
    6.(分析情节作用)小说对陈勇打军体拳进行了具体描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这一情节,在形象塑造上,表现了陈勇极高的军事素养,丰富了陈勇这一人物形象,展现了军人的日常训练生活,突出了军旅小说的特征;在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副司令的出场做铺垫;在表达主旨方面表现了狼牙大队官兵坚守信念、不改初心的精神。
    答案:①体现了陈勇极高的军事素养,反映狼牙侦察大队官兵卓越优秀,打、踢、摔、踹等格斗动作娴熟流畅,防化团官兵钦佩赞叹。②表现了狼牙大队官兵坚守信念、不改初心的精神,即使是一个人的杀声也是震天,即使只剩一个人,队伍仍存在。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后文副司令的出场自然合理。④展现了军人的日常训练生活,突出了军旅小说的特征。
    专题跟踪训练(三)
    第一练 三个角度,两个常考——情节题
    一、(2019·广西钦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神 医
    顾文显
    “他是哑巴?”邬先生用下巴朝对面的板凳扬了扬,示意匪首坐下,然后脑袋转向了一直在旁啰嗦的师爷。 “邬先生!”师爷满面惊恐,“这是我们山寨的大瓢把子(寨主),你怎敢瞎说!”
    “他更是病人!”邬先生冷冷地噎了一句,“看来病得不重,还有心思在这里摆谱。”
    “嗯——”匪首鼻子一哼,截住了师爷想说的话。他起身换上一副笑容,“听说神医邬先生您一针救活过娘儿俩,特意登门求治。”
    “那是人娘儿俩命大,不是我的手段。”邬先生也笑笑,“诊金随意,带来了吗?”
    胡子头儿那个气呀,这世上还有敢朝他要钱的,这人天胆!他把嘴角朝桌子方向一撇,师爷小跑着出去,很快,捧回两封银元放在桌上。
    “我这些日子……”匪首想诉说病痛之苦。
    “这回到你装哑巴的时候了。”邬先生一挥手,“我看病从来不问病人,问了就不会看了,把手伸过来。”
    匪首恨得心尖尖痉挛,暗说,病好了再说。
    邬先生把脉、开方。然后定定地注视着匪首,盯得这位杀人如麻的魔王心里没了底。“不用再来第二回了。不过,你这病去不了根。十年之后的今日必犯,那时你还找我。我活着,不废话了;我死了,还有老婆孩子会告诉你如何医治,那时才或许一次去根。”
    匪首相约十年后见,点头哈腰地离开了。
    邬先生坐回原处,冲老伴哼了一声:“生前他是犯不了病了,这药一次去根。我如此说,就是防他病好了报复。”
    邬先生是远近闻名的神医,为人耿直,好像跟这世道格格不入:富人求治,必须得先付丰厚诊金,有时还要听他训斥;而穷人钱无论多少,他是一视同仁,除有病危者,坚持先来后到,你钱再多,也要等候,连匪首那杀人魔王都得听他摆布,何况别人?
    这天先生去邻村给一穷人的母亲看病,人都奄奄一息了。见屋内锅空灶冷,他大骂接他来的男子:“不孝逆子,要把娘冻死呀!”直到一针扎下,老太太有了说话的气力,才替那“逆子”道出实情:娘是继母,母子同时患病卧床,见继母病危,儿子才挣扎着请先生,哪有力气劈柴生火?邬先生大喊惭愧。自己心思只在老人身上,怎么就没看出她儿子也是重病之人?于是慌忙赔礼,给儿子也扎了针,嘱咐他躺下不动,自己去劈柴、煮粥,直忙活到鸡叫。诊金分文不取,身上没带钱,说声事后打发人送点心意来,这才踏着薄霜,踩着一路鸡啼回家。
    来到家门,遥见门外候着许多抄手跺脚的人。原来他昨天一夜未归,病人白等了,所以天不亮便来抢先求治。
    邬先生再困也不敢歇息,忙招呼大家进屋取暖,他饭也不吃,就忙着给人看病。
    刚看过三个病人,维持会的童委员几乎是把门撞开的:“邬先生,会长肚子疼得满炕滚呢,您赶紧跑一趟吧。”
    邬先生手按在一个病人腕上,不满地说:“有这工夫,你不能去召人把他抬来?这么多人候着,你一句话就把我叫走,这分明是往会长脸上抹屎!”
    童委员只好转身回去。抬了赵会长来时,邬先生已经看过了七八个病人。
    邬先生给会长诊完脉,开了药方:“你肚子里长虫子了,不是好玩意儿。我是说那虫子。这药中有砒霜,切记,看准了秤,少一毫也不中。”嘱咐七遍,一遍比一遍口气重。
    会长被抬走了。老妻怪他:“一个汉奸,你这么关心,不怕旁人恨你?”
    “我是郎中,没有马虎的规矩。”
    四面树敌、草木皆兵的赵会长越想越觉得邬先生不怀好意。他想,你打算弄死我,我偏不上当。于是,把毒药减量一半,果然,肚子不疼了。
    会长差人请邬先生来,当面答谢,其实是让他看看,本会长不是说弄死就弄死的。
    邬先生听罢经过,当即大哭:“我嘱咐七遍你不听,虫子只是药昏,再醒来,就是神仙也没救了!”
    一月后,赵会长再次被抬往邬先生药铺。先生急忙摆手:“赶紧往家抬,晚了就死外头了。”赵会长死后,邬先生关上门,在自家里哭。老妻说:“你不是盼他死吗,哭什么?”
    “我后怕,怕他不减量,救一个万人恨的汉奸,我可就是罪人了。”
    “怕他减,你还一遍遍嘱咐?”
    “那人多疑,不嘱咐到七遍,他还真就不减了。”邬先生自得地摇头,“身为郎中,我若擅自减量,岂不有失医德?这可是他自己减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个故事中师爷的“满面惊恐”与邬先生“冷冷地噎了一句”形成鲜明对比,意在表现土匪走狗的卑怯。
    B.邬先生听说了儿子对继母的孝敬后,感觉误解了人家,十分惭愧,表示随后会打发人送点心意来弥补过失。
    C.赵会长死后邬先生在家里“哭”,表明他对自己的做法很后怕,他不愿有负医德,更不愿救了汉奸成罪人。
    D.人物对话是本篇写作的一个特色,作者通过邬先生与夫人的两次对话交待人物心理,使小说风格含蓄隽永。
    解析:选C A项,“鲜明对比,意在表现土匪走狗的卑怯”错,主要是从侧面表达了土匪头子的淫威,反衬、突出了邬先生的不畏豪强。B项,邬先生“惭愧”,主要是因为“没看出她儿子也是重病之人”,想“打发人送点心意”也不只是因为“错怪”。D项,“小说风格含蓄隽永”错,用对话明示人物内心,使小说文意显豁。
    2.(概括情节)结合小说故事,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神医”邬先生的“神”?(6分)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小说的情节。从文中看,小说主要写了三个故事,给土匪头子看病,给贫穷的母子看病和给汉奸会长看病,无论给谁看病,他医术高明,都药到病除;他不嫌贫不爱富,但爱憎分明;他洞察人心,料事如神。据此概括即可。
    答案:①诊断准确,针到救人,药到病除。如给土匪头子看病,给贫穷的母子看病。②了解世事,能看透病人心理,料事如神。如对土匪头子,对汉奸会长。③有钱有势者求他治病,众多就医者半夜排队,从侧面表现了他的“神”。
    3.(赏析小说情节手法)本篇小说构思颇具匠心,请分别对其选材与顺序的安排作简要赏析。(6分)
    解析:此题考查小说的手法。小说选取了能表现邬先生“神医”的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邬先生的医术和爱憎分明的立场,将救治贫苦母子的故事放在中间,使整篇小说的情节产生波澜,更能凸显人物形象。
    答案:选材:①作者选取了三个故事塑造人物:土匪头子就医,主要表现邬先生不畏恶霸又能以智自保;给母子治病,表现他正直善良,同情贫者;智除汉奸,主要表明他深明民族大义,也表现了处事的智谋。②第一、三个故事与第二个故事中对贫富病人处理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丰满。顺序:第二个故事插在一、三之间,使情节起伏有变,结尾更有意味。(意思对即可)
    二、(2019·河北沧州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蚕 儿
    陈忠实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腻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
    我俩站在教室门口。
    “脸上怎么弄破了?”他走到我跟前。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
    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拍着手,“养蚕的同学多吗?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剌,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一抱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我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
    我和风葫芦奔到竹箩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可憎的老鼠!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
    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箩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
    我们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桌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
    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握住了蒋老师的手。
    他向我讨要我发表过的小说。
    我却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拆掉古庙新盖的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记起来该暖蚕籽儿了。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蚕儿”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蚕儿,将“我”和蒋老师相处虽然短暂但却难忘的一段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谱写了一曲园丁赞歌。
    B.在学生眼中新来的蒋老师与众不同,他身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自我介绍时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学生,让学生们感到很新奇。
    C.小说运用行动描写来刻画人物,包扎时“翻出”“撕下”“缠在”“蘸上”“涂抹”细致真切;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截,毫无留恋。
    D.小说叙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是作者写得有波澜,如养蚕却遭到老鼠的偷袭,与学生处得融洽的老师却被调走,情节起伏,引人入胜。
    解析:选C C项,“毫无留恋”错,这两个动作,有不舍之意,但又无可奈何。
    5.(赏析小说情节手法)小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解析:此题考查小说的叙事手法。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叙事,给人以真实感,有利于叙事,便于抒情,能直接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答出这三点即可。
    答案: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有利于表现学生心目中真正优秀老师的形象,突出老师和蔼可亲的特点。③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便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6.(分析情节作用)小说结尾写三十年后师生重逢,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解析:此题考查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可以从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小说主题的表达等角度分析。
    答案:①情节上,三十年后相逢,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个交代,小说情节更完整。②人物塑造上,表现了在蒋老师的巨大影响下,我也回到母校当上了老师,证明蒋老师是位优秀老师。③主题上,表现了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主题。

    相关试卷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情节题”针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情节题”针对训练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情节题”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情节题”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3任务2小说作用分析题 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3任务2小说作用分析题 含解析,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