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 3 节 分数乘法
教材第 28~30 页的内容。
- 经历运用面积模型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分数的乘法运算。
- 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乘分数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掌握直接约分的方法。
师: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生:一张 15~20 cm 长的长方形纸条,一张长方形纸。
师:我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节课就从我国古代哲学名著中的一段话开始我们的数 学探究之旅。我国古代的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课件出示) 师:谁来读一下?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出示解释)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设计意图:以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一小部分内容为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一、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 师:每天截一半,这里的一半,是指什么?一半用分数怎么表示?请你们利用手里的长方形纸条折一折,试着求出 3 日之后剩下部分占这根木棍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
(1) 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1
生:把这条纸平均分成两份,第一次剪去他的
2
1
,还剩
2
;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 就
2
1 1
是求 的
2 2
1
是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出是
4
1
;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
1,就是求剩余部分1 1
2 4 2
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出是 。
8
(2) 师:你能把他刚才讲的过程再说一遍吗?
(3) 课件出示主题图中相应内容,师生对答:
1 1
第一次剪,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了( 2 份 ),剪去它的 ,还剩( );
1
第二次剪剩余部分的
2
1
第三次剪剩余部分的
2
,剩余部分是(
,剩余部分是(
2
1 ),也就是将1
2 2
1 ),也就是将1
4 4
2
剪去它的1
2
剪去它的1
2
,还剩(
,还剩(
1 );
4
1 )。
8
-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庄子说的这段话的意思吗?
生独立列式,师指名板书后对照。
1 1
1× =
2 2
1 1 1
× =
2 2 4
1 1 1
× =
4 2 8
设计意图:用分数乘法诠释我国古代的哲学道理,用图形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乘 分数单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 师:观察这几组式子,和我们前两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吗?
生:前两节课学习的是一个分数乘以一个整数,这节课的两个乘数都是分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分数乘法(三)。(板书课题) 4.师:你能由此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吗?
生: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师:那么
3 1的计算结果又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想一想, 4 4
再算一算。
(1)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
(2) 学生代表投影仪展示:先把一张长方形纸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 4 份,其中
的 3 份,就表示这张纸的
3 3
;再把这张纸的 4 4
看作单位“1”,同样把它平均分成 4 份,取其
中的 1 份,也就是
3 1,即3 1 3
(是整张纸的 3 )。
4 4 4 4 16 16
设计意图:着重于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根据算式的意义,运用直观操作的方式
展现了探索过程,为后面归纳计算方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师:3 1 3 ,猜一猜,这 3
是怎么计算得到的?
4 4 16 16
生猜测,汇报。
3 1
预设: × =
3×1= 3 。
4 4 4×4 16
- 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通过这几道题来验证一下吧。
1 2
课件出示: ×
4 3
3 5 7 1
× ×
5 6 8 4
(1) 生动手折一折,算一算。
(2) 汇报结果,指名学生说计算过程,并演示推算过程,指名板书。(3)师:通过刚才的验证,你能说一说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生: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板书) 师:别忘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板书)
(4)师:这种方法与前面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生:不矛盾,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 1 的假分数,这样“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方法就适用于所有的分数乘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猜想,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扩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法运算的推理过程,打通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
二、试一试
- 师:乐乐认为:一个数与分数相乘,积一定小于这个数。你同意吗? (学生可能同意,也可能不同意。)
- 师:请举例来说明你的想法。
(1) 生独立列式,小组讨论,明确结论。
(2) 汇报:乐乐说的不完全正确,同一个数乘以不同的分数,得到的数可能大于这个数, 也可能小于这个数,还可能等于这个数本身。
- 师:算一算,并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教材第 29 页相应的情境图) (1)学生独立计算,探索规律,小组总结。
(2)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 1:我发现14与5
3 7
14
于
3
、6相乘,积小于7
14;
3
14与7
3 7
相乘,积等于
14;
3
14与
3
8、9
7 7
相乘,积大
5 6 7 8 9
生 2:我发现
、 都是真分数,小于 1; 是假分数等于 1;、
也都是假分数,大于 1。
7 7 7 7 7
小结:一个数(0 除外)乘真分数,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 除外)乘假分数,积等于或大于这个数。
- 教材第 29 页练一练第 1 题。
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让学生通过画图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 教材第 29 页练一练第 3 题。
建议学困生可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计算过程。3.教材第 30 页练一练第 5 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疑问?
分数乘法(三)
1 1
1× =
2 2
1 1 1
3 1 3×1 3
× =
2 2 4
× = =
4 4 4×4 16
1 1 1
× =
4 2 8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五年级学生乐于探究,课始,从古代著作引入“为什么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会永 远截不完呢?”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无 限的思想。
在引导学生经过不断地思考去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只在规律的本身,更重要 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本课 时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 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 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
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讲完这一课,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课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们说的权利和做的权利, 开展了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以参与探索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们一起研究,师生之间体现了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共2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共3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分数乘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分数乘法教案及反思,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