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4、蚯蚓表格教案设计
展开《蚯蚓》教学设计
蚯蚓只是一个范例,可以选择其他动物。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教师事先要带领或指导学生收集蚯蚓,平均每组要有二个蚯蚓,供课堂应用。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保护蚯蚓的训练,不要伤着蚯蚓。在观察中,要引导学生体验用工具比用感官更科学。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小动物,也是自然教学的发展,而我们科学课的特色在于把使用感官和工具的训练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而非独立的为训练而训练,这正是教材的综合性表现之一,把科学探究的训练、方法的训练与知识、情感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 | ||||||||||||||||||||||||||||
蚯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小动物,因为经常看到,但学生的这种熟悉仅仅是表面上的,也许因为蚯蚓黑而脏,并不可爱,很少有学生会喜欢它,而去仔细观察它,所以学生对蚯蚓的了解也是不多不深入的。这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我们教学的前概念水平,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挖掘,唤起学生对蚯蚓的观察兴趣,去了解它,研究它,从而更加熟悉它。 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进行观察。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而不在于多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刻。 | ||||||||||||||||||||||||||||
科学概念 1、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 ||||||||||||||||||||||||||||
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 ||||||||||||||||||||||||||||
1、学生是否掌握观察的方法,细致观察蚯蚓,认识蚯蚓的身体特征,尤其区分口、环带、肛门这些结构特征。 2、学生是否能利用维恩图,将蜗牛与蚯蚓进行对比,了解这两种小动物的异同。 | ||||||||||||||||||||||||||||
6.学习活动设计
| ||||||||||||||||||||||||||||
| ||||||||||||||||||||||||||||
饲养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 | ||||||||||||||||||||||||||||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充分利用希沃展台,在学生观察后,用展台教师边讲解边互动,有助于攻破重难点。 | ||||||||||||||||||||||||||||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学生对所接触的任何事物有兴趣去探究,探究的范围不仅广泛,而且能利用感官、工具和方法来对世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精心呵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促进科学探究技能的形成。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蚯蚓的研究中来,使学生既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又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心需要,使探究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目标。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究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原动力就会把孩子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持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由好奇而产生的探究欲望的天性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变成科学素养。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4、蚯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4、蚯蚓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观察蚯蚓的身体,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4、蚯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4、蚯蚓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观察蚯蚓的身体,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4、蚯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4、蚯蚓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导入新课,探索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