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散步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散步课堂教学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字词梳理,字音字形,词语释义,朗读展示,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2.继续学习朗读的技巧,学会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来把握语言所表达的感情。3.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什么是“对称句”“回环句”,并找出例句,加以品味。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往往也渗透着深情的爱,即使产生了分歧,其解决的过程也体现着温馨、和谐。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而你喜欢看言情故事和武打片,遥控器在爸爸手中,他会怎么做?如果在你手中,你又会怎么做? 今天,我们来共同欣赏莫怀戚的散文《散步》,看看作者是怎样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分歧的,并从中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
莫怀戚(1951—2014)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陪都旧事》《花样年月》《六弦的大圣堂》《诗礼人家》《隐身代理》等。
此文写于1985年,最先发表于当年的《中国青年报》上。当时莫怀戚父亲去世不久,他的母亲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身体状况变得很复杂。莫怀戚的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征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因此在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时候,他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熬 咕 嫩芽 分歧 粼 霎时
④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⑤什么分歧?谁来决定:
母亲、“我”、妻子、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⑥为什么“我”来决定?
⑦“我”的决定是什么?
⑧矛盾是否因“我”的决定解决了?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2.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用一句话概括)
初春,我们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
3.课文的第一段概括了本文的主要事件,与我们概括的句子相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概括事件的句子:初春,我们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
原文: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简洁地概括了本文的中心事件,用“:”紧接着补充交代散步的人,并点明散布者的身份和相互关系,引出下文事件的发展。
4.听读课文,思考: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以下列句式说说看。
从___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觉到了________(人物)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说:“走大路。”
当母亲和自己的儿子发生分歧的时候,决定委屈儿子,顺从老人家的想法,走大路。表现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细节描写。母亲想让孙子高兴,也不想让儿子为难。反映了母亲对孙子疼爱,为儿子着想,是一位善解人意、和蔼可亲、呵护小辈的老人。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尊重自己的丈夫,为了这个家的和谐、温暖而尽心尽力。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表现出小家伙的天真、聪颖。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说:“走大路。”
当“我”做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非常乖巧。
你认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
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1.朗读课文第1段,比较下面句子,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不同语序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
改句: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和儿子。
原文: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写在前面,显出“我“是这个家庭的核心,也是这次散步的提议者。“母亲本不愿出来”,在“我”的劝说下出来散步,陪母亲出来走走是这次散步的主要目的,“我的母亲”写在“我”的后面。 妻子贤惠“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为散步增添和谐气氛,妻子也是支持“我”的重要力量。儿子最小,机灵懂事,放在最后。体现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和谐家庭的内在结构。
(2) 从言语形式上看,四个人物两两组对,前后形成一组对句,体现出家庭伦理的因果循环,富有理趣,耐人回味。“我,我的母亲”是一对母子,“我的妻子和儿子”是一对母子,其间有微妙的对应和传承的关系。“我“写在前,因为“我”和母亲的这对母子关系已经是儿强母弱,“我”的妻子和儿子,还是母强儿弱的阶段。同时也照应文章后面儿子的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中年母亲(妻子)与年幼儿子在这里让我们联想到了年老母亲与中年儿子(“我”)的过去。也可以说,年老母亲与中年儿子在这里让我们联想到了中年母亲与年幼儿子的未来。它描绘的是种生命的接力,是一种母爱的循环。
1.再次朗读第1段,朗读时要放缓语速,注意重音和停连,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我们ⅴ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ⅴ和儿子。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以重音来作强调;“我”“母亲”“妻子”“儿子”重读,并在“妻子”处停顿,表示参与散步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事件中都有自己的角色。
类似的表达: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②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③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④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强调了“我”的重要性,凸显了“我”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担当,体现了“我”强烈的责任感。
2.作者叙述时,在家庭成员前面都加上“我的”,在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表达找出来读一读,并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真善美凝成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美好的旅行。
如果说轰轰烈烈是人生的一种方式,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亲情。
朱自清说:“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音里,存在于声母、韵母声调、轻重缓急等语气、语调里。”朗读文中具有表现力的句子,感受文学语言的丰富魅力,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
朗读时,前半句话的重音落在“我”字上,后半句话的重音落在“她”字上,凸显母子角色关系微妙而耐人寻味的变化。
1.朗读下列语句,标注朗读重音,体会句子的丰富内涵。
①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重音落在“熬"字上,让人感受到体弱的母亲挺过严冬的不容易。“熬”与前文的“太迟,太迟”“总算”形成呼应,生动而贴切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担忧和关切,对母亲愿意出来散步感到宽慰和欣喜。
②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大词小用”的写法,幽默凤趣又意味深长——用夸张来突出“ 我”的责任重大。
③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2.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或概括这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试着用朗读传达出来。
备选词语:清新、愉悦、亲切、舒缓、从容、明朗、含蓄、沉痛、感伤、压抑、宁静。
3.课文中有些句子形式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画出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①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②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③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对称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着说,从语义表达上,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从语音美感上,句式整齐,有着对称之美,两句相互映衬,很有情趣。
4.本文以叙事为主,也穿插了一些描写景物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无不显示着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②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也表现了母亲对生命的珍爱,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发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1.反复朗读文章结尾句,讨论问题。
(1)“背”,读“bēi”还是读“bèi”?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背,读bēi时,作动词,有用脊背驮、负担、承担的意思;背,读bèi时,作名词,是人躯干的一部分。——《现代汉语词典》
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货。——莫怀戚《(散步)的写作 契机》
从语义表达和语言使用看,倾向于读“bèi”,突出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2)“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加起来就是“一个家庭”,可课文结尾处为什么说是“整个世界”呢?
这个形象又有其象征意义: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扶老携幼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很小心,走得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所以非稳当不可。
2.你知道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吗?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直接道明主旨,留给读者更多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从事件和细节角度,可拟《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从主旨角度,可拟《选择》《责任》《生命》《孝道》等。
看完了这组漫画,相信你的内心一定涌动着万千温情。那么,就请把它化作一段温馨小语,表达你对父母、亲人的爱和感恩吧!(尝试着运用对称句式)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这节课,我们于自然美景中受到熏陶感染,感悟到了亲情的珍贵、生命的宝贵。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6 散步课文内容ppt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典名句赏析,以小见大,尊老爱幼,写法借鉴,读一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6 散步公开课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6 散步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预习与创作,学生诗作展示,整体感知了解内容,我们一家人,概括事件的句子,研读课文提升理解,类似的表达,课堂小结,莫怀戚,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