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学案1.1《放大镜》教科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21469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案1.1《放大镜》教科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21469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案1.1《放大镜》教科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21469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1、放大镜学案
展开课题
放大镜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6
学习
目标
1、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2、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猜猜看: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怎样才能看到?
明确: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2、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放大镜。想一想:
①我们曾经用它观察过什么?
②用放大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③人们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呢?
猜测交流
思考回答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知
讲授新课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回答:
◆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老年人借助放大镜读书看报。
农业科技人员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或种子、观察土壤。
公安人员用放大镜观察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
珠宝商用放大镜鉴定珠宝。
考古人员用放大镜鉴定古董。
技术人员修理精密仪器。
……
2、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填写网状图。
温馨提示:
网状图有三层:
◆最中间是“放大镜”
◆第二层是哪些行业、哪些工种的人经常使用放大镜
◆最外层是他们用放大镜干什么
3、小结:
这么多的人都在使用放大镜说明了使用的广泛性,其中公安、科研等很多重要的部门都使用放大镜,说明使用放大镜的重要价值。
二、活动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应该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
明确:
(1)观察方法一:镜动,眼、物不动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 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观察方法二:物动,眼、镜不动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对比观察
用眼睛看科学课本上的一幅照 片,再用放大镜观察这幅照片。
◆两次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后才看到的?
明确:
我的新发现: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3、用放大镜看看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也是由色彩点组成的吗?
明确:是的。
4、拓展: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为什么看到的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明确:
这是因为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摄人人或景物的影像后,利用折光镜将光线分成3路,由3个摄像管分别感受光线中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然后将感受的光线转变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被彩色电视机收到后便控制彩色显像管里的3个电子束(电子枪)。显像管管底的内壁涂有一层光敏材料一荧光粉,构成荧光屏。荧光屏在向外的一面含有40万组荧光点,每组由三个荧光点组成,它们受到电子束激发后就产生对应的红、绿、蓝色光。这些荧光点很小,平时肉眼无法看见,而用放大镜就能看见它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5、资料: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三、放大镜的特点
①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
②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
1、观察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和放大镜片有什么不同?
明确:
普通镜片一样厚,放大镜的镜片中央后边缘薄。平面镜的镜片不透明,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
2、小结: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因此具有放大功能。
3、下面的器具有没有放大作用?
温馨提示:
先说说自己的理由,
然后实际验证一下。
(1)我的假设与理由
放大镜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它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那么只要有和放大镜片同样的结构,就应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2)验证现象
注满水的器皿具有放大功能,空的器皿是起不到放大作用。水滴也具有放大功能。
(3)现象成因讨论:
①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明确: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功能。
②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这是为什么?
明确:
因为镜片的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放大镜之所以能放大,是因为放大镜片是凸透镜。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有关系吗?
(1)用直径大小不同的凸度一样的放大镜观察。
明确: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无关。
(2)用三个直径相同凸度不一样的放大镜观察物体,会有怎样的发现?
明确: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但透镜的视野就越小;凸度越小,放大倍数也越小,但透镜的视野更大些。
5、小结:放大镜镜片特点
①放大镜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凸起) 。
②镜片中间凸得越厉害,放大倍数越高。
四、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使用放大镜来观物体的细节时,( )
A、放大镜一定处在眼和物体之间
B、物体一定处在眼和放大镜之间
C、放大镜的位置不能移动
2、像放大镜这样,( )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
A、中间厚、边缘薄
B、边缘厚、中间薄
C、一样厚
(二)判断题
1、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又叫凸透镜。( )
2、放大镜的镜面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
3、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 )
4、用放大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新冠病毒” 。( )
5、使用放大镜观察口罩,发现口罩是密不透气的。( )
五、拓展提高
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明确:
①老花镜 ②放大镜 ③照相机 ④投影仪 ⑤幻灯机 ⑥显微镜 ⑦望远镜……
六、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放大镜的发展史。
交流
讨论
填写
归纳
回答
观察
阅读
阅读
观察
实验
假设
验证
讨论
实验观察
归纳
独立完成
查阅资料
让学生回忆科学课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
回顾掌握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了解放大镜的发展史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一步一步加深学生对放大镜特点的理解。
完成达标测评
了解凸透镜的广泛应用。
培养课后查阅资料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构建,层级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1课时放大镜原卷板docx、第1课时放大镜答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一年级上册15 放大镜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一年级上册15 放大镜优秀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