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9 再别康桥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2.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人生理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3.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
说明:
本课作为“诗歌及其欣赏”单元的重点篇目,其学习方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有重大意义。因此本课强调学生能抓住诗歌的内容及情感基调来整体把握诗歌,希望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关注作者的生平经历来帮助深化对诗歌的解读,体现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诗歌的朗读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它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诗歌的音乐性,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注重思路的连贯,在有限的时间里激发起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意象掌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教学的重点。
2.通过与徐志摩其他诗歌的比较来理解作者的创作缘由是教学的难点。
说明:
诗歌的形象是诗歌的生命,因此意象成了很多诗人寄托情感的所在,因而对意象的正确把握是理解诗歌的基础。另外,能通过比较阅读来明确作者的创作缘由,可以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避免表面化,使问题由难化易,强化学生的认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李白与徐志摩不同的结束生命的方式激起学生关注徐志摩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通过比较调动情感,并且逐渐进入诗歌的意境。引发学生阅读本诗的兴趣。
二、走进作家
由徐志摩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转而介绍他的康桥情结。
1.你对徐志摩了解多少呢?
2.什么是徐志摩的康桥情结?思考关于徐志摩的有关常识。
2.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从而理解康桥情结。
作家的生平和作品为理解作品打好基础。同时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
三、初读诗歌
1.请一位学生先朗读诗歌。
2.要求学生集体朗读。
思考:应该以什么感情朗读?
(1)通过对诗歌的朗读,能初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2)在倾听诗歌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通过朗读逐渐走近诗歌,同时提高朗读水平。
四、理解诗歌从意象入手,理解诗歌。
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
2.通过这些意象可以看出诗歌表现了什么内容?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学生发言,相互补充。可以采用独立思考、互相讨论等形式。对意象的把握是理解诗歌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形象性,掌握诗歌的内容。
五、比较阅读
出示《康桥再会吧》、《沙扬娜拉》。
1.离别之愁是人之常情,但徐志摩在其他离别诗中表现的情感却和这首诗有很大差别,为什么?
2.分析《再别康桥》的创作缘由。
明确(1)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从两首诗中找到关键的词语比较诗歌不同的感情基调。
(2)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家理想的失落有关。提高学生鉴赏诗歌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阅读交流中国文学史上因为作家的理想不能实现,却造就了优秀作品的例子有哪些?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谈谈自己所熟悉的例子。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再读诗歌播放示范朗读的录音,或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在朗读和倾听中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培养学生听、读的能力。
【作业布置】
读读徐志摩。(包括他的生平和作品)写作读书笔记。全面研究作家、作品。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教学重点。如从诗歌的“三美”艺术特征入手,分析诗歌中美的具体体现;还可以从诗歌朗读的角度安排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品味诗歌的意蕴;或与中国古代的离别诗进行比较教学,找到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从而来发现这首诗歌的独特性与无穷魅力。总之,采用什么角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教师应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最大的收获。
【练习设计】
1.这首诗的构思很有特点,你能说出一二吗?
2.假设你要写一首表现离别的诗歌,你会选择哪些意象?
3.这首诗歌的“三美”特征具体体现在何处?
2021学年第三单元 往事悠悠9 再别康桥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 往事悠悠9 再别康桥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概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9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9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必修一9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一9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