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6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6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背景导入,板书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内容及刻画人物方法。
教学难点
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 学 过 程
个性化修改
揭示课题
一、背景导入:
本文写于作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用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的藤野先生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板书课题
幻灯片出示作者经历:1902年赴日留学,1904-1906仙台学医,1906东京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1926年10月12日“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写作本文。
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快速阅读用一句话概述课文内容。
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自学指导二:
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
文章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得那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自学指导一:先让学生自己理清结构层次,不必提前指出方法。
自学指导二:让学生自己通过默读、概括、讨论的方法完成此任务。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先
学
后
教
先学:学生读课本。按照自学要求自学。自己解决不了的鱼小组同学交流。
后教:
依据实践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三段。
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3、文章继续了与藤野先生相处得那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至此至终、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体贴入微
关心裹脚——求实精神
后教一:
1、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技巧:时间顺序、地点转换、过渡段、线索等。
2、教师明确、板书。
后教二:
1、学生讨论、展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展示。
2、教师板书:藤野先生优秀品质点拨核心品质——没有民族偏见。
当堂达标
阅读下面1-3段文字,回答1—6题。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 )。
2、本文段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 )和( ) 进行描写,表现了作者的 ( )的思想感情。其中从( ) 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它运用的修辞是( )
3、本文段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清国留学生( )的丑恶灵魂。
4、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 ( ) 。
5、文段最后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 )。
6、“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的意思是( ) ,表现了“我”的 ( ) 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叙事散文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东京——仙台——中国
缘由 ——过程——怀念
认真负责、关心学生、严格要求、治学严谨、热情诚恳、求实精神
没有民族偏见
课后反思
鉴于课文较长,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反复默读。本学期第一篇课文,初三的学生竟也有些新鲜劲儿。王硕、韩文静认真听课、笔记。表现不错,鼓励、加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读课文,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领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检查字词,层次结构,研读课文,人物形象,合作探究,本文主旨,文本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16*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