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01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02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03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04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05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06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07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08
    还剩4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文内容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我是小导游,展品7号,我是小老师,观察与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的遗址有哪些?2.请找出半坡居民的距今时间,生活地点,以及生活生产情况。(生产情况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活动;生活情况包括房屋及生活中的其他事情)3. 请找出河姆渡居民的距今时间,生活地点,以及生活生产情况。4. 中国原始农业出现的概况,标志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掘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思考: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带来哪些不便之处?采集和狩猎得来的食物总有吃完的那一天,那他们该怎样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来生存呢?
    如果大家回到1万年前,要做一顿丰盛的饭菜,你能给大家推荐哪些美食呢?
    原始农业的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都发现早期栽培稻遗存,距今约12000多年至10000年
    中国原始农耕时期文化遗址分布图
    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年代距今10000年前后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水稻、刻符龟甲和骨笛
    作物种类:2. 兴起地区:3. 生产工具:
    互动探究(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水稻:在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有的距今约一万年)2)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约在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
    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刀耕火种 耒耜耕种
    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5、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③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种植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表明原始农业的兴起,它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标志着我国历史开始迈入农耕文明时代。
    今天我们一起去博物馆···
    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饲养家畜(猪、狗、水牛)
    陶器、玉器、雕刻品、原始乐器、艺术漆
    定居,挖掘水井,住干栏式房屋
    带领其他同学参观河姆渡居民遗址
    互动探究(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浙江省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遗址】
     石器经过磨制,属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
    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和耒耜
    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遗址发掘出许多丰富的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堆积,稻谷的大小已接近现代栽培稻。
    干栏式建筑:干:“上面”栏:“房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 mǎ sǔn) 卯 榫
    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吊脚楼
    江浙地区地势低,潮湿温热。
    通风防潮,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
    说明河姆渡居民开始定居生活
    展品4号——原始畜牧业
    说明河姆渡居民学会养猪,开始原始畜牧业。而且会制陶
    河姆渡居民,会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乐器等手工艺品。
    说明河姆渡居民学会制陶,开始原始手工业。
    展品5号——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人已经会运用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
    说明河姆渡居民学会开始原始手工业。
    展品6号——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已经挖掘水井,饮水方便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如石斧、骨制箭头
    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带领其他学生参观半坡居民遗址
    活动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约6000年前
    活动区域: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
    互动探究(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展品1号——生产工具
    使用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展品2号——原始农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原因: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沙,又可以取暖。
    展品3号——原始居所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沙,又可以取暖。
    半地穴式房屋:他们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的十分平实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
    将纤维捻合成纱的过程称为纺用以下坠转动的重物称为纺轮
    猜一猜它是做什么的呢?如何使用呢?
    展品5号——原始手工业纺织
    据专家分析,大屋应该是氏族成员集体活动的场所,类似我们今天的礼堂;而周围略显低矮的小屋则是氏族成员居住的集体宿舍了。
    定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起来的群体特点:血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起来的群体 公有——没有私有财产 平等——共同劳动和分配食物
    1、 聚落:早期人类的定居地。 2、氏族: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 3、氏族聚落:按血缘关系组成,固定的社会群体,过着定居的生活,是同一祖先的后代。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1)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比较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的异同点
    一、旧石器时代旧石器   二、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乃相对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而言,而将磨制石器为主的时代称之为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4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距今4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不仅是石器形制的变迁为特征,更为有意义的是,农业经济、陶器、定居、畜牧业和纺织等新经济形态的出现,经济形态的变迁使得石器形态和功能亦发生了变化,逐渐产生了石镰、石刀等农业生产工具。
    比较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上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的史前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旧石器因适应狩猎采集经济的需要而主要有三类,即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等。
    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B.火的使用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
    相关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图文课件ppt,共17页。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河姆渡人生活篇,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人生活篇,西安半坡出土,居住区,墓葬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问题一,半坡居民房屋复原图,妇女织布缝衣想像图,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约五六千年前,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世界上最早种粟,半地穴式房屋,彩陶纺线,探究问题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