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备课ppt课件
展开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某地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则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 ℃。
2.流感时期,市有关部门要求各校师生进行“晨检”。图中是某同学测量体温的结果,示数是 ℃,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银 的性质。
3.某同学测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
(1)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 ;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 (选填“高”或“低”); (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 ℃。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
4.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灯管内钨丝中的钨先 后 (均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
类型2 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和分析
A.固、液、气 B.气、液、固C.气、固、液 D.液、固、气
5.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6.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在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A.都是由水蒸气形成的B.都是由水形成的C.都放热D.都变成了固态
7.如图所示的四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其共同点是( )
8.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关于热风干手器加快水的蒸发所使用的方法,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在空气中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60 ℃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C.在第30 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 min到第25 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9.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类型3 物态变化中的图像分析
10.[济宁中考]小红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1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小亮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用肉炼制的)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类型4 探究物态变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3)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 ,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温度无法达到 。
(1)由图像可知,物质 (选填“冰”或“食用油”)是晶体; (2)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其中的“适量”指的是 ;
温度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既可以浸没试管中的物质,又可以在放入试管后水不溢出
12.小明同学发现,冬天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水却没有结冰。于是,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探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并测出温度,最后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盐水的凝固点为 ℃;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下册5.4 物态变化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下册5.4 物态变化课文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夯基础,温度计,正确使用步骤,固体分为以下两种,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5.4 物态变化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下册5.4 物态变化教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巩固,知识梳理夯基础,新课导入,课堂检测,固体分为以下两种,延伸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复习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物态变化,物体冷热程度,温度计,热胀冷缩,冰水混合物,分度值,温度计的玻璃泡,容器底,容器壁,分度值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