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句子结构——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67张PPT)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句子结构——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67张PPT)第1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句子结构——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67张PPT)第2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句子结构——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67张PPT)第3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句子结构——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67张PPT)第4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句子结构——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67张PPT)第5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句子结构——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67张PPT)第6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句子结构——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67张PPT)第7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句子结构——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67张PPT)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句子结构——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67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句子结构——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67张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语文句子的成分,处所n,时间n,方位n朝东向东,随堂练习,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主语二、谓语三、宾语四、定语五、补语六、状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1、定义:被陈述或被说明的对象。2、特点: 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
    例1、经过反复的试验( ),蔡伦( )终于( )发明了( )造纸术( )。例2、全世界的( )科学家们( )都在努力( )探索( )地震灾害的( )规律( )。 例3、在一天夜里( )他( )被一阵尖叫声( )惊醒了( )。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2、特点: 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单行线。
    例1、 藤野先生( )总是( )夹着( )一叠大大小小的( )书( )。例2、 科学技术( )是( )人类本性精神的( )最高( )成就( )。例3、在场的( )老年人( )格外( )兴奋、活跃( )。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 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例1、 藤野先生( )总是( )夹着( )一叠大大小小的( )书( )。例2、 科学技术( )是( )人类本性精神的( )最高( )成就( )。例3、 车间( )已经( )完成了( )全年的( )任务( )。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3、符号:小括号()。
    例1、 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 )记者( )一声不响地( )解了( )系在自己腰带里的( )那条结实的粗( )绳子( )。例2 、她( )教给了( )我( )生活的( )知识( )和革命的( )道理( )。例3、这些( )节日( )包含着( )丰富的( )民俗习惯( )。
    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能愿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
    我们要认真对待/他能来?春天早已到了,应该暖和了
    例1、同学们( )都( ) 跑来了( ),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个角落里( ) 。例2、 车间( )已经( )完成了( )全年的( )任务( )。例3、 朝( )济而夕( )设版焉。顺流而东行。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
    例1、 派出所的( )警察们( )寸步不离地( )守卫( )在洞口周围( )。例2、蔡伦( )出生( )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例3、水涨起来( )了。我气死( )了。例4、笑得很甜( )。吃得很饱( )。走得很慢( )。
    划分句子的口诀:(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例:“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画眉 唱 歌”①.(两只美丽的)画眉“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②.[高兴]地唱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③.(一首)歌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④.歌唱得<好>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的、地、得”口诀儿歌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1 、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 )记者( )一声不响地( )解了( )系在自己腰带里的( )那条结实的粗( )绳子( )。2、 在一天夜里( )他( )被一阵尖叫声( )惊醒了( )。
    3、 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 )帝国大厦( )今晚( )熄灭了( )灯光( )。4 、她( )教给了( )我( )生活的( )知识( )和革命的( )道理( )。
    5、 我们( )中华民族( )有( )悠久的( )历史( )和优秀的( )文化( )传统( )。6、 我们班的( )班长小红( )每天( )复习( )一次( )课文( )。7、张思德同志( )永远( )是( )我们学习的( )榜样( )
    四大句式: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省略句 四、倒装句(谓前、宾前、定后、状后)
    一、判断句二、被动句三、省略句四、谓语前置五、宾语前置六、定语后置七、状语后置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刘备,天下枭雄。
    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2.在动词前边用“见”“受”表示被动,构成“见(受)+谓语”的形式。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因为这样被流放了)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受)+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害怕被大王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3.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会被俘虏)
    5.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指歌舞场所/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6.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割占,丢掉了它的六个郡)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更为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啰唆,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如:
    (1)承前省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2)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 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如: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sì等待)狱门外。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书左忠毅公逸事》。左光斗,汉族,著名水利专家,明末东林党的重要成员,为官清正、磊落刚直,被誉为“铁面御史”, 是一位敢于同邪恶作斗争的政治家) 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
    3.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
    4.省略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5.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
    (1)省略介词“于”。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非心服也。(归顺曹操的荆州民众,是被曹强大的军队所逼,不是心甘情愿的。)(2)省略介词“以”。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另外,介词“自”也可省略。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 (有时皇上下命令急宣觐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置。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如: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是谓语前置,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 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本句主谓倒装。)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通常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大多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出现。
    1.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古之人不余(代作宾)欺(v)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世溷hùn浊而莫余(代作宾)知(v)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这世道浑浊没有人了解我,我却高视阔步,,义无反顾。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 :~(为什么)不去也?)、曷(hé何)”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良问曰:“大王来何(疑代)操(v:拿)?” 沛公安在?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如: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něi虎,何功之有哉! (同秦军去拼死,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两个”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实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还原为本来的句式是: 不知句读,不解惑。意思是:“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 。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句读”、“惑”前置到动词前面。“之”是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读,不解惑”。)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如果)撤离我们三十里,(宋国就)一切听命.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等,就是这种格式。
    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之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王问:“何以知之?”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知之”,以:凭借 凭借什么知道?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和谁在一起呢。微:没有。斯人:代词,这种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倒装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最常见的情况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余是以记之。 (是以,固定用法,解释为因此。以:因为。全句的翻译是:我因此把它记录下余以是记之,是正确语序,以是:因此的意思.介宾短语倒装.) 一言以蔽之(成语) (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东向坐是面向东坐,在古代,除君臣外,以面向东为尊.这说明了项王非常的自负自傲,以自为尊.)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太子及宾客 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调整语序“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是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可使报秦)+者。计划还没定下来,寻求可以通报秦国的人,但没能找着(这样的人)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餐也许会吃掉一石粟米。之是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马之千里可以译为“”千里马)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的发出声响的石头,所在地方都是这种石头。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阉党一般指明朝依附于宦官--俗称"太监"--权势的官僚所结成的政治派别。缙绅jìn shēn,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阉党之乱中,当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四海这么大,又会有几个人呢?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综上所述,我感觉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应该不是定语后置,仅供参考)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当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这个句式是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的是:事急矣,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于将军”调到后面了.因此是状语后置句.事情紧急啊请(让我)接受命令向孙军求救 。
    2.介词结构“以……”有时放在谓语后作后置状语。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如: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于是取十艘战舰,装载上干燥的枯枝柴火,并且在当中灌入油,用帷幕包裹起来.

    相关课件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得分技巧-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含义专题复习探究》课件 (42张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得分技巧-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含义专题复习探究》课件 (42张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直译字字落实,句子大意基本分,探究尝试,疑难问题,而不至,色彩变化,双音节词的变化,词义变化,名作状,为动用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 (24张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 (24张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翻译句子,第一招字字落实,第二招文通句顺,文通句顺第二点,文通句顺,调补贯达,留删换信,字字落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文言文复习-文言句子翻译》课件 (25张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文言文复习-文言句子翻译》课件 (25张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难句的翻译,文言翻译的方法,文言翻译的原则,翻译指导,文言翻译的种类,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课堂练习,年宁夏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