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老子-四章》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老子-四章》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老子-四章》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老子-四章》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老子-四章》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老子-四章》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老子-四章》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老子-四章》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人教统编版6.1《老子》四章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6.1《老子》四章教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资源与积累,《老子》,老子我就是个传说,论证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相传老子修道德,著书上下篇。春秋末期已有老子其人。据道教典籍记载,老子曾任周守藏史,后来迁为柱下史。周朝衰落之际,老子辞官离去,经函谷关时,县令尹喜恳请他著书传世,于是老子写下五千余言,即传诵千古的《道德经》。 在道教中,《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与《道德真经》合称三真经,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②毂: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④埏植:埏,和;植,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⑤户牖:门窗。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11章解读】 老子在本章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 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没有空虚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装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
第24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企:一本作“支”(跂),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跨:跃、越过,阔步而行。自见:自我表现; 自是:自以为是。自伐:自我夸耀; 自矜:自傲; 自尊自大。馀食赘形:馀食,剩饭;赘形,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肉。道:指儒家所追求的“道”。恶:厌恶。处:为,做。
踮起脚想要站得高的人,反而站立不稳,迈大步想要走得快的人,反而难以行远,越是自我表现的人,越不能够明察事物,越是自以为是的人,越分不清是非界线;那些自我夸耀的人,往往最终徒劳无功;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很难得到长进(另译:做众人之长) 。从“道”的角度看,这些只能说是吃剩的饭食和身上的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之人决不这样做。
老子认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有道者所“不处”的。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也同样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老子告诫人们为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
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注释】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了解、认识;智,智慧; 明,聪明。②强:刚强、果决。③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④不失其所:不丧失本分。⑤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⑥寿:生命长久。
能了解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的人只算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刚强。懂得满足的人是富有。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能不丧失本分的人活得长久,能身虽死而精神不朽的人,才算真正的寿长(永恒)。
老子认为“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在本章里,老子提出精神修养的问题,他认为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这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老子极力宣传"死而不亡",这是他一贯的思想主张,体现"无为"的思想主旨。"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第64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注释】1、其脆易泮:泮,散,解。物品脆弱就容易消解。2、毫末:细小的萌芽。3、累土:堆土。4、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说是二十九章错简于此。5、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此句仍疑为二十九章错简于本章。6、学:这里指办事有错的教训。7、而不敢为:此句也疑为错简。
【译】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这一章老子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事物有可能发生祸患的环节给予特别注意,杜绝它的的出现。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进一步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1.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举例说理,以具体事物为喻,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毂”“器”“室”说明世间万物都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有”“无”相依相生。2.善用逆向思维。 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果。如“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等,都体现了老子的逆向思维。3.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老子》中,多用方言、谚语、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教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识,文本研习,自然状态才最合适,不违反自然常态和规律,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一等奖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为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评优课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你心目中的道教是,道教的思想来源,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张三丰,有问有答,老子的基本思想,读译课文,儒道智慧不可或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