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304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304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3043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大自然的声音》讲述的是大自然中风、水、动物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讲述了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带刺的朋友》写一只小刺猬偷枣的经过。都是与大自然的景、动物相关的。让我们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的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注意“奏、聚”的读音,“琴、器、敲”的写法。正确读写词语“茫然、凝神静气、惊愕”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了解小鸟、刺猬的生活习性。
4.学会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学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
2.划出重点词语、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如《大自然的声音》中的拟声词,《父亲、树林和鸟》中的叠词,《带刺的朋友》中的动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声音的美妙,读出父与子的对话,读出小刺猬的聪明与可爱。
4.总结各文章内容,认识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多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
课时分配
21.大自然的声音…………………………………………………………………… 2~3课时
22.《父亲、树林和鸟》…………………………………………………………… 2~3课时
23.《带刺的朋友》………………………………………………………………… 2~3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
教法学法
围绕本组专题内容“细心观察”,按“讲读课文——留心观察事物——写观察日记——收集故事——口语交际——习作”的顺序进行。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真观察,并依据课文合理想象,理解课文。学习《大自然的声音》中的声音写作特长,积累词语和句子。分角色朗读《父亲、树林和鸟》,感受父亲知鸟爱鸟的感情。朗读《带刺的朋友》,体会生动的语言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总而言之,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观察、多想象、多说、多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
21.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片段
◆大胆想象,美读妙悟,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教学重点)
师: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你们听……”
(播放手风琴的变奏曲)
师:你们听出了音乐的变化了吗?
生1:我听出了一段音乐非常舒缓,一段音乐非常高亢。
生2:我听出了音乐有时很悠扬,有时很激昂。
生3:我知道舒缓的音乐是微风的声音,而高亢的音乐是狂风的声音。
师:同学们听得真是认真,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微风和狂风的句子。
(课件出示)
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呢?读时注音微风的轻柔读得轻,缓,狂风的雄厚读得急、猛。
(学生感情朗读)
师:读得真好,正因为这样,所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下面的话)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赏析:随着手风琴的响起,时而舒缓的小夜曲,时而雄浑的交响乐,把学生带进了如此美妙的大自然,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读起课文来,情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22.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反思: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片段
◆体会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教学重点)
师: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语句。
(学生边读边勾画,并在语句旁做了批注)
生1:“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父亲看到叶子在动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说明父亲很了解鸟。
生2:“‘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从这句中体会到父亲知鸟爱鸟,他能闻到空气中的鸟味,说话声音很轻,怕惊动鸟,所以可以看出父亲知鸟爱鸟。
师:对,空气中的鸟味,“我”能闻出来吗?
生:“我”没有闻出来。“我”只闻到草木的气味,而且对父亲说有鸟味时“我”很疑惑。
师:还从哪里看出父亲了解鸟,爱护鸟呢?
生1:“鸟要准备歌唱了。”父亲说鸟要唱歌,鸟真的唱了起来,可以看出父亲了解鸟。
生2:父亲知道鸟什么时候最快活。
生3:父亲还知道鸟什么时候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都说明父亲知鸟爱鸟,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你又怎么理解呢?
师:假设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
生1:假设父亲是猎人,父亲就会去打鸟,会有很多鸟受到伤害。
生2:所以父亲虽然了解鸟,但他不是猎人,不会去伤害鸟。体现了父亲对鸟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我”高兴,也说明了“我”对鸟的爱护。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深刻,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出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
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勾画句子并做批注,教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理解语句的方法。通过“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最后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领悟了课文的主旨,达到了情感升华的效果。
23.带刺的朋友
教学反思:
《带刺的朋友》教学片段
◆品读刺猬偷枣的过程,体会刺猬的高明(教学重点)
师:多诱人的枣儿啊!小家伙刺猬忍不住来偷枣啦!请小朋友自读第2~10自然段,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词语。
生:爬、停、摇、掉、归、扎、驮、跑。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板书)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仔细,找得也非常准确,你能在文中找出作者夸赞小刺猬偷枣的一个句子吗?
生: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教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学生齐读)
师:刺猬偷枣的过程真高明,你愿意把这个过程用上:“先……接着……再……最后……”讲给同桌听听吗?
(同学间互相讲述故事)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来听一听呢?
……
师:看来大家已经能具体地讲述一件事情了。现在请你们再读课文,找找,哪些地方
最能让你感受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呢?
生:把红枣扎在身上。因为刺猬没有手,而有刺,它知道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
生:在树杈上用力摇晃。因为刺猬知道枣子成熟了只要一摇晃就会掉下来,这个小动物可真聪明啊!
生:把散落的枣子归到一起去,然后打滚,可以看出刺猬非常机灵。
师:小朋友们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看来你们已经完全投入到书海中去了。
赏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时,首先抓住描写刺猬的主要动作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总结出刺猬偷枣技术的高明,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接着让学生用表示先后的词语讲述故事,即降低了难度,又指导了方法,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的事情,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2.对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或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自主发现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仿写语句。
4.熟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口语交际和写作。
难点: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并把这些现象或问题的想法写下来。
【学前准备】
课前一周,留心观察身边的“小事”。(学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情,这段时间,你观察到哪些事情,都有些什么发现。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身边的“小事”。
二、畅谈“小事”。
1.课件展示文中的图。
2.请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
3.说一说这些事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哪些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4.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不同的事情,近期你观察到了哪些事情,请大家分小组交流自己身边的“小事”。
三、全班交流。
1.小组推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
2.听后评议,说说听到这些事后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课时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一、谈话导入。
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课件展示,激发兴趣。
1.教师课件展示文中的两个例子。
2.学生自读,读后说说例文中提出了什么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3.小组讨论交流。
4.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或现象。
三、指导写作。
1.从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2.写的时候,要把这种现象和你的想法写清楚。还可以写出改进的办法或建议。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四、修改评议。
1.各自读自己的习作,初步修改。(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2.同学之间互读互改。
3.选取优秀习作,学生自读师生共同评议,说说好在哪里,还有没有要改的地方。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读书时,如果你遇到写得好的语句,你会怎么做?
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做法。
3.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几个孩子的话语,看看他们遇到好语句时的做法有哪些。
4.学生读后交流。
5.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好的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读书过程中遇到好的语句,也把它摘抄下来,这样日积月累,相信对你的习作会有很大帮助。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句子,请大家读一读。
(1)说一说读完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得”字后的语句是对前面语句的补充说明)
(2)说一说“得”字的用法。
(3)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充后全班交流。
2.课件展示文中的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
(1)读句子时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接着下面的句子往下说。
遥远的夜空有一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英、及、柔、雾、蒙、奏、煤、翅”几个字。
2.请同学们观察每个字中撇和捺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并提示:撇和捺写得舒展一些,字形就很优美了。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展示《采莲曲》这首古诗。
2.师范读,学生自由诵读。
3.指名诵读,要读出诗的韵味。
4.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诗中描写的是采莲少女。采莲女的裙子与荷叶是同一色,融入田田荷叶中,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5.学生再读古诗,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6.比赛背诵,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课题
内容简说
大自然的
声音
本文以清新鲜活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父亲、树
林和鸟
本文叙述了父亲带“我”从滹沱河岸上的树林边走过,亲身感受到父亲非常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的事,表达了作者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带刺的
朋友
这篇课文通过记述作者仔细观察刺猬偷枣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题
大自然的声音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大自然中这些声音太美妙了”贯穿始终,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前准备
1.收集风声、水声、各种动物的叫声。(教师)
2.课文内容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课文。
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
学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2.收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播放各种声音,把你听到的声音说出来是什么声音。
2.小结,板书上课题。
1.说说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2.齐读课题。
1.列举你知道的大自然中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识字(用时:22分钟)
1.自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交流识字方法。
3.认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1.读课文。
2.注意“奏、聚”的读音,“琴”不要多一笔点,“器”不要少一笔点,“敲”的右边不是“支”。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演奏( ) 轻柔( )
乐器( ) 敲打( )
3.写近义词。
美妙( ) 温柔( )
激动( ) 汇聚( )
三、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学习、再读课文,了解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中的声音?
1.学习、再读课文,了解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中的声音?
4.写出下面事物的声音。
流水声:________________
下雨声:________________
狂风声:________________
鸟叫声: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用时:3分钟)
1.本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书写生字。
本节课,认识了本课生字、通读课文,了解到课文是按总分的结构写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这些声音。
2.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背诵第2、3自然段。
学习重点
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背诵第2、3自然段。
学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用时:4分钟)
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有很多音乐高手,今天他将带领大家去欣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齐读课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5.读拼音写词语。
yǎn zòu dǎ jī
( ) ( )
jī dònɡ mínɡ jià
( ) ( )
二、入境想象,美读感悟(用时:26分钟)
1.学生自读第2~4自然段,找出文中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呢?
2.细读第2自然段,体会微风和狂风的声音。
3.找学生读第3自然段,体会不同的水声。
4.出示小雨滴汇集到海洋的句子。
5.你喜欢这些风声、水声吗?试着背一背这两个自然段。
6.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它们也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请同学们读一读第4自然段。
1.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
2.读写微风和狂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找出文中的象声词,想象这些不同的声音。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5.学生试背这两段。
6.第四自然段写了鸟叫,虫鸣和蝈蝈歌唱。
7.齐读第4自然段。
6.仿写象声词。
丁冬 丁丁冬冬
嘀嗒 ___________
哗啦 ___________
7.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声音呢?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用时:5分钟)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
配乐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用时:5分钟)
总结: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有新的发现,把你觉得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妙的声音。
板书设计
课题
父亲、树林和鸟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情感。运用自读、默读、分角色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预习生字,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语。
学前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2.查找与鸟儿生活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1.板书课文题目。
2.读了课文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读题后自己想知道的内容。
3.质疑预设: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有什么联系?
1.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用时:22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3.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2.比一比,再组词。
抖( ) 朝( )
科( ) 潮(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课文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学生读课文,互相评价。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用时:4分钟)
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4.读拼音,写词语。
chì bǎnɡ chá shī
( ) ( )
liè rén dǒu dònɡ
( ) (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4分钟)
1.复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回顾: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2.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5.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用时:26分钟)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2.引导学生找出我的态度变化词句:茫然、惊愕、真高兴。
3.课件展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加点的词语并造句。
4.引导思考:为什么此时父亲最快活?从中知道了什么?
5.分角色朗读父亲与“我”的对话,体会到了什么?
6.引导学生讨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情感。
1.读课文,边读边画。
2.再细读勾画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文中作上批注。
3.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课件展示的句子。
5.学生交流讨论。
6.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和“我”的对话。
6.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茫然:__________________
凝神静气:______________
惊愕:__________________
7.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为什么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朗读品味(用时:8分钟)
1.师生共同小结全文。
2.分角色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课堂延伸(用时:2分钟)
1.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2.请写一写保护鸟的宣传语。
学生讨论交流。
9.写一写保护鸟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课题
带刺的朋友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体现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与它的技术高明,又采用感情朗读和讲述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培养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查找关于刺猬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重点词语。
学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查找与刺猬有关的资料。(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用时:5分钟)
1.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板书课题。
3.带刺的朋友是谁呢?
4.请大家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1.齐读课题。
2.交流自己了解的刺猬特点。
1.带刺的朋友是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25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刺”“枣”“聪”的读音。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聪明(cōnɡ chōnɡ)
红枣(zhǎ zǎ)
三、再读课文,理体感知(用时:7分钟)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什么事?
1.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
四、课堂小结(用时:3分钟)
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4.读拼音,写词语。
shuǐ ɡōu shēn chū
( ) ( )
cōnɡ minɡ yuán hū hū
( ) (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刺猬的一件事。
2.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刺猬的事件,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学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复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写了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3.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找出相关段落自由朗读。
5.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段读议,体验感悟(用时:18分钟)
1.教师课件展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运用与好处。
2.引导学生读第2~11自然段,体会刺猬偷枣的过程及它的高明。
3.有感情地朗读第2~11自然段。
4.引导学生读第12自然段,体会这一段的作用。
1.学生图文结合体会红枣的诱人,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默读第2~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夸奖刺猬的句子。
3.再读课文,用曲线画出体现刺猬偷枣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1)这是一个_________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请仿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讲述故事,训练表达能力(用时: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1.学生读文后,小组内讲述。
2.指名上台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7.抄写下面的词语。
惊讶 恍然大悟
聪明 急火火
钦佩 高明
四、总结拓展(用时:9分钟)
1.课文描写刺猬偷枣,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刺猬身上的刺能用来背枣,还能用来干什么?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学生自主回答。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构课程,教学目标,确定学法,明确教程,推敲细节,板书设计,反馈成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赞美秋天的声音──仿写诗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 花的学校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自然段),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