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江南》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061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江南》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061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一年级上册3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江、南”等9个生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
(2)运用图片对比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
2.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初步体会古诗的节奏,在朗诵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图片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古诗的节奏和景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1.出示:欣赏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风景吗?
回答:江南
对,人人都说江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一首江南的诗歌——《江南》,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和采莲时节人欢鱼悦的欢乐景象。
出示课题。
二、自读感悟
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 课文描写了哪些图画?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
三、字词揭秘
(一)我会认的字
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
2.利用课件了解生字的字音、笔顺、结构、组词、造句等。
3.识字的方法
(1)加一加:氵+工=江
艹+连=莲
(2)字理识记
鱼
象形字。鱼,水中生物。鱼尾与燕尾相似。
(3)字谜
工人在水边 江
(三)偏旁学习
(1)三点水:氵
读写要领:由两点一提构成。在字的左边时,稍舒展。在字的中间时,要紧凑。
记住偏旁:一般与水有关。
示例字:江 海 湖
(2)草字头:艹
读写要领:横长,竖短,两竖上开合,向中间倾斜。在字的上部时略宽些,在中部时,变扁。
记住偏旁:一般与植物有关。
示例字:莲 草 节
(四)理解词语。
莲:莲蓬。
何:多么。
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戏:动词、嬉戏。
(五)翻译诗句
江南水乡是采莲蓬的好地方,荷叶多么茂盛啊!鱼儿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
(六)指导朗读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出示划了句法停顿的例文)。
江南/可采莲,
莲叶/荷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七)我会写字
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可、东、西
2.随文识字:
(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重点指导:
东、西
竖钩
书写提示:写竖到一半时顺时针捻转笔杆并微向右靠,行至竖笔末端。然后向左下方按压同时逆时针捻转笔杆至出钩方向,并向左上方平推出锋。
竖弯
书写提示:写起笔时稍重,从上往下写竖短,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3.教师指导书写汉字。
四、整体感知
1.课文一共几句话?
三句话
2.课文描写了哪些图画?
碧绿的莲叶 美丽的莲花 采莲人采摘莲蓬 鱼戏莲叶间
3.《江南》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
莲叶、鱼儿、采莲人。
五、课文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3课江南,不仅认识了生字,感受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和采莲时节人欢鱼悦的欢乐景象。回家后,把这首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六、课堂练习
1.连一连
江 可 采 莲 鱼
Ke cǎi yú jiānɡ lián
2.写反义词。
东——( ) 南——( )
小——( ) 下——( )
板书设计
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
2021学年3 江南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3 江南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3 江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3 江南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3 江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3 江南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1e41ebcccc04eaa268448ce0aefdaca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