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七课 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案
展开课 题 |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 |
本节课是七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题,由“生命的居所”和“中国人的‘家’”两目构成,通过对家庭含义、类型和功能的分析,学生感悟理解家的意义;通过体悟“中国春运”,引导学生理解在中华文化中,家的深厚内涵。通过对我国传统“家规”“家训”的探究,引出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美德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孝亲敬长。 | |
二、学情分析 | |
现在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不知道把孝敬父母落到实处。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父母对他们好是应该的,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关爱父母的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心灵的港湾,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正是因为太熟悉,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 |
三、设计意图 | |
新教材注重“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获得体验。本节课我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设计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探究分享点拨,引导学生不断改变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内心情感、语言表达、行动改善的结合,最终实现“孝亲敬长”的知行合一。 | |
四、教学目标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家庭的功能,懂得孝敬父母不仅是传统美德,更是法律义务。 | |
五、教学重、难点 | |
教学重点:明白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家的意义。 |
六、教学过程 | |||
教 学环 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及时间安排 |
导 入新 知 |
| 学生参与 踊跃回答 | 利用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开门见山引入话题。(3分钟) |
探 究
新 知
| 环节一:“家知识我比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家的基本知识并合作讨论完成两个情境表格。 | 学生自学 参与交流 抢答问题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通过抢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7分钟) |
环节二:“家意义我感受” 1.展示课本73页的两个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家为何温暖; 2.请学生交流分享家庭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 | 思考、感悟、交流、分享初步体会父母的爱 | 充分利用教材的优秀资源,引导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感悟家的真正意义。(7分钟) | |
环节三:“好家风我继承” 1.展示春运回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 2.请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家规、家训”,再出示分析两则家规,指出应发扬光大的内容。 | 学生观看思考,得出结论,分享对传统家规家训的认识。 | 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从精神层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8分钟) | |
环节四:“孝父母我行动” 1.展示古代故事学生分享感受; 2.播放视频《如此孝心》,进行普法宣传; 3.播放视频《爱就要行动》,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 进一步感受父母的爱,分享如何孝敬父母 | 采用直观教学法,感同身受地回想起父母对自己的爱,利用“爱的行动”引导学生主动去关心理解孝敬父母。(13分钟) | |
结 束
新 知 |
| 学生畅所欲言,反思自己的学习所得 |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展示中享受学习的乐趣。(4分钟) |
作 业
布 置 | 查找“家”在古文和外语中的不同写法或说法,探讨文字背后“家”的意义,并请同学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 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对家的意义进行拓展,实现情感的升华。(1分钟) | |
七、板书设计 | |||
含义、类型、功能 生命的居所 家的意义 家的意味 家规家训 中国人的“家” 孝亲敬长 尽孝在当下 |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活动,教师小结,教师活动,教师引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七课 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七课 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幻灯片出示课题,师生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