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970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970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970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18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蘸水(zhàn) 锱铢之力(zhū) 名讳(huì) 呱呱坠地(ɡū)
B. 掂量(diān) 契诃夫(hē) 丁酉(yǒu) 咬文嚼字(jiá)
C. 伤疤(bā) 吹毛求疵(cī) 绽裂(zhàn) 海市蜃楼(shèn)
D. 腻歪(nì) 滑稽可笑(jī) 颓唐(tuí) 蓬蒿荆棘(jī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阔绰 侍侯 两肋插刀 无原无故 B. 隐匿 吆喝 异想天开 无精打采
C. 戏谑 驾驭 千钧之力 涝涝叨叨 D. 置息 莲蓬 战战兢兢 拳打脚踢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B. 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已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
C. 《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
D.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一篇中篇小说,他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运河的桨声》等。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高超音速武器世界第一,美国如坐针毡 , 扬言要建太空军。
B. 最近,让人望眼欲穿的“掌中宝”震撼上市,小如卡片、薄如蝉翼。
C. 孤峰兀立,四面绝壁,仅有羊肠小道通寨顶。人行其上,犹履鱼背,无不息声屏气、战战兢兢。
D. 天还没亮,小鸟就唠唠叨叨地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儿。
5.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B.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C.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D. 首领把裤腰塞紧,曲着眼望那鹰,说:“蛇!”几个汉子也望那鹰,都说:“是呢?蛇。”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孔乙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 《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呐喊。
C. 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 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眼前。
二、填空题(12分)
7.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从南京出发,小叶发现树木才是五月的主zǎi,蔷薇花骤然凋零,枝叶却汹yǒng地覆上篱笆,与碧绿的爬山虎错叠着;新竹终于停止拔节,分出枝杈,过不了几天,就缀满新叶了。
①主zǎi ________
②骤 ________然
③汹yǒng ________
④缀 ________满
8.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________
②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________
③“妈的,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这一回吵架,爷爷却不肯向奶奶低头服软儿,忍气吞声。________
9.选词填空。
①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________,他们只当耳旁风。(斥责/辱骂/断喝)
②一阵风________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奔下/冲下/跑出)
③何满子的爷爷,________已不可考。(姓名/名讳/大号)
10.1979年,作者在阔别文坛22年后,重新恢复创作权利,决定致力于乡土文学的创作。他满怀________之心,为哺育、爱护、救助他的________画像。《________》是他迈出的第一步,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5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生有涯,一念无限
周海亮
傍晚,小王来到一个报摊,看到当天的本地晚报,就习惯地把报纸抓在手里,卷成筒,然后从口袋往外掏钱。不过,掏来掏去,却只掏出了五毛钱,而一份晚报,要六毛钱。
卖报纸的是个老太太,年纪和小王母亲差不多,而且,模样也差不多,佝偻着背,满脸皱纹,眼睛浑浊而没有光泽。
小王用商量的语气说:“大妈,五毛钱行不行?”
“不行。五毛钱卖给你的话,我会赔五分钱的!”老人声音很轻,但说得很干脆。
小王想了想,说:“那好吧,我拿五毛钱,只买这份晚报的B叠第二版。”说着,他把手中的报纸展开,抽出其中的一张,卷成筒,把剩下的报纸还给老人,讨好似的说:“大妈,这版反正也没几个人喜欢看,剩下这沓,您还可以再卖五毛钱!”
“那不行,没有这样的规矩。”
“真的不行?”
“真的不行。”
小王似乎受到重重的一击,有点绝望了。上午,他去了三个用工单位,可无一例外遭到了拒绝。几天来,他一直被拒绝。仿佛全世界都在拒绝他,包括面前这位极像自己母亲的老人。仿佛什么都可以拒绝他,爱情、工作、温饱、尊严,甚至一份晚报的B叠。
小王还是抱着一线希望,说道:“大妈,我几乎天天都来买您的报纸,明天我肯定还会再来。”
“可是我不能赔五分钱。”老人说着向他摊开手,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小王很想告诉老人,这五毛钱,是他的最后财产,可是他忍住了。他把手里的报纸筒展开,飞快地扫了一眼,似乎要记住点什么,然后慢慢放回报摊,转身要走。
老人突然问:“你是想看招聘广告吧?”
小王忙停下脚步,答道:“是的。”
但老人只是冲他笑笑,说:“知道了,你走吧。”
小王伤心地回去了……
晚报B叠第二版,满满的全是招聘广告,汇集了他的全部希望呀。可希望没有了,因为没有新的晚报,明天,他再也没有新的应聘单位。怎么办?小王突然想起有家公司最近在招聘职员,可他一直不敢去试……
第二天,小王咬咬牙,硬着头皮去那家公司应试。结果出乎意料,他居然被录取了!
当天小王就搬到了公司宿舍。他迅速告别了旧的住所、旧的容颜和旧的心情。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接下来半个月,小王整天快乐地忙碌着……
一个周末,小王难得空闲下来,一个人在街上慢慢散步,不知不觉,竟拐进了原来住的那条小街。他看到了那个报摊,还有老人。老人也看到了他,还向他招手,小王走过去,老人问:“今天要买晚报吗?”
小王站在老人面前,坚定地摇摇头说:“不买!而且,从今往后,我再也不会买您的晚报了!”说完这些话,他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报复的快感。
老人似乎并没有听懂小王的话,只是从报摊下取出厚厚一沓纸,她把那沓纸卷成筒,递给小王,说:“你不是想看招聘广告吗?这个给你。”
小王怔了怔。他发现,那是一沓正面写满了字的十六开稿纸。老人所说的招聘广告是用铅笔写在反面上的,每一张纸上都写得密密麻麻。
小王问:“这都是您写的?”
老人笑着说:“是的。知道你在找工作,就帮你抄下来。本来只想给你抄那一天的,可是这半个月,你一直没来,就抄了半个月。只怕有些已经过时了吧?”
小王看着老人,张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五毛钱真的不能卖给你,”老人解释说,“那样我真的会赔五分钱。”
小王鼻子一酸,低下了头。他慢慢翻着那厚厚的一沓纸。那些字很笨拙,却认真而工整,像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作品。
老人咧着嘴,不好意思地说:“能看懂吗?我只念到二年级,好些字都不认识,只能照着样子画……”
小王盯着老人浑浊却似乎闪烁着光泽的眼睛,眼泪止不住地滚落下来……
(1)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卖报纸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中“小王看着老人,张张嘴,却说不出话来”,请你写出小王想说却没有说出的话。
(4)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5)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老人的眼睛,请你说说作者这么写的目的。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圣人
赵长春
①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②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③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一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④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⑤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⑥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代代,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⑦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⑧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⑨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⑩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⑪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⑫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⑬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⑭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⑮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⑯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⑰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⑱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⑲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
(原载《百花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2)品味第⑤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3)说说第⑬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5)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
四、综合题(20分)
13.初中时光已悄然过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校园里留下了数不清的欢乐。初中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为此你班决定开展“岁月如歌”的主题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集体的记忆]班级组织编委会编写班史,每人珍藏一本,作为对这段生活的永久纪念,请你设计班史的内容。
内容一:班级毕业照
内容二:________
内容三:________
内容四:个人成长记录
(2)[真诚的邀请]假如你是编委会的组长,去邀请校长为班史题词,你该怎么说?
(3)[如歌的主题]班级要组织一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毕业晚会,请你设计一条主题语,要求语言简洁、紧扣主题。 示例:难忘今宵,今宵难忘!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D
2. B
3. A
4. D
5. D
6. C
二、填空题
7. 宰;zhòu;涌;zhuì
8.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9. 断喝;冲下;名讳
10. 感恩;父老乡亲;蒲柳人家;前两节
三、现代文阅读
11. (1)求情遭拒;拒绝买报;伤心;愧疚(感动)
(2)小王想用五毛钱买报纸但老太太坚决不卖,可以看出她是个做事讲原则、有点倔强的老人;老太太帮小王抄招聘广告,可以看出老人是个善良、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
(3)示例:我真没有想到您会替我抄广告(意外),我之前还误解您,真不应该(愧疚),这让我怎么感激您呢(感激)?
(4)设置悬念,为下文老人不辞辛苦为小王抄录招聘广告埋下伏笔。
(5)结构上前后照应;写眼睛的浑浊,突出老人年龄大,眼力不好,暗示抄写广告的困难;眼睛由开头的“没有光泽”到结尾似乎“有光泽”,表现老人身上散发的人性光辉。
12. (1)春分立蛋;操心碾盘;喜管闲事;饭前喝水
(2)“春分到,蛋儿俏。”竖立起来的蛋儿好风光。只要孩子们从小了解节气,了解好传统,我买鸡蛋、买奖品花再多的钱也值了!
(3)“就好了”,意思都是指治好了病。两个“就好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老圣人”治病的验方灵验,也是对“老圣人”“仁义”之心的赞美。
(4)文中描写的“老圣人”是一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他不只是袁店河的一位典范,也是整个中国的一位典范。
(5)在“立蛋”一事中,它是场景之一;在“操心碾盘”一事中,它是“讲碾盘的故事”的主体,是“老圣人”捍卫传统文化的见证,是村子文化的一景。
四、综合题
13. (1)示例:班级大事记;班级日记摘抄
(2)示例:校长您好,我是××班级的编委会的组长,我们班级编写了班史,我代表班级成员真诚地邀请您为班史题词,希望您完成我们的心愿好吗?
(3) 略 情节
卖报纸钱
________
要求被拒
应聘成功
________
发现真相
心情
讨好
绝望
________
快乐
爽快
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习作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检测试题 (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