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届辽宁省省高考高三临考全真模拟 化学(四 )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辽宁省省高考高三临考全真模拟 化学(四 )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Na23S32Mn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油脂和蛋白质均属于有机高分子
B.生物柴油的成分为液态烃的混合物,属于油脂
C.HgCl2可用作防腐剂和杀菌剂,是因为它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D.大量生产和使用活性炭防PM2.5口罩应对雾霾属于“绿色化学”范畴
2.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周期表第六周期。Tl3+与银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Tl+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B.Tl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C.Tl3+氧化性比铝离子弱D.Tl+的还原性比Ag强
3.碘元素的一种53125I核素可用于治疗肿瘤。下列有关碘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53125I核外有72个电子B.53127I与53125I互为同素异形体
C.53125I能使淀粉溶液变蓝D.53125I最外层电子数为7
4.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40℃:CH3CH2OHCH2=CH2↑+H2O
B.乙醛在碱性条件下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CH3CHO+2Cu(OH)2+OH-CH3COO-+Cu2O↓+3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H2O+CO2→+
D.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CH3CH2CH2Br+NaOHCH3CH2CH2OH+NaBr
5.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A.水比硫化氢稳定B.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
C.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D.氟化氢的沸点高于氯化氢
6.下列有关表达正确的是
A.硫离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
B.H2O的电子式:
C.N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D.的名称:2-乙基丙烷
7.某地无色透明水样中可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H+、Na+、Ba2+、Mg2+、Cu2+、Cl-、CO32-、OH-,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其成分做了如下实验:向水样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另取一份水样,向其中滴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可以得出水样中
A.一定没有H+、Mg2+、CO32-、Cu2+
B.可能存在Cl-、Na+、Mg2+,一定不存在Cu2+
C.一定存在H+、Na+、OH-
D.一定存在Na+、CO32-、OH-,可能存在Cl-
8.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的硝化、油脂的皂化均可看作取代反应
B.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C.汽油、柴油、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D.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9.下列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用84消毒液除去地砖上的有色物质
B.用米汤检验加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C.用纯碱(Na2CO3)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
D.利用燃烧的方法鉴别蚕丝和棉花
10.下图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的常用装置,液体一定不能充满试管的是
A.若a为水,b是HClB.若a为水,b是NO2
C.若a为水(滴有酚酞),b是NH3D.若a为NaOH溶液,b是Cl2
11.反应2X(g)+Y(g)2Z(g)在不同温度下(T1和T2)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T1>T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T1>T2,逆反应为吸热反应
D.T1<T2,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12.我国科研人员以蹄叶橐吾为原料先制得化合物Ⅰ再转化为具有抗癌抑菌活性的倍半萜化合物Ⅱ,有关转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物Ⅰ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检验化合物Ⅱ中是否含化合物Ⅰ,可用Br2的CCl4溶液
C.化合物Ⅱ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消去及加成反应
D.化合物Ⅰ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
13.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 1.0 ×10-11ml·L-1 , 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的水溶液②氯化钠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4.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每转移3 ml电子,正极有1 ml 被氧化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5.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 表示的是( )
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D.NaHCO3溶液与HCl溶液混合
二、实验题
16.Fe2O3俗称氧化铁红,常用作油漆着色剂。工业以煤矸石(主要成分:SiO249.5%;Fe2O320.6%;Al2O318.9%,以及MgO、FeO等其他杂质)制备并研究氧化铁红的应用。
(一)制备氧化铁红
1. 预处理:将煤矸石粉碎,在350℃下焙烧2小时。
2.加酸溶解:将预处理后的煤矸石溶于质量分数为15%过量的硫酸溶液中,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的H2O2。
3. 调节pH:在上述滤液中加1ml/L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再过滤,得到滤渣。
4. 产品处理:将滤渣进行水洗、烘干、煅烧、研磨、过筛得产品。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预处理时,将煤矸石焙烧2小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操作中,过量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室中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
(3)用NaOH溶液调节pH的最佳范围是______。若从第二次过滤的滤液中获取较纯净的硫酸镁晶体,应补充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后,干燥即得。
(4)产品处理时,对滤渣水洗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与讨论:
(5)产品处理时,煅烧温度对产品的纯度有很大影响。已知温度对产物纯度的影响如图1所示,则煅烧时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
(6)吸油量是反映氧化铁红表面性质的重要指标。吸油量大,说明氧化铁红表面积较大,则用在油漆中会造成油漆假稠,影响质量。不同浓度的两种碱溶液对产物吸油量影响如图2所示,则上述生产中在调节溶液pH时,选用NaOH溶液而不选用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17.温室气体的利用是当前环境和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Ⅰ、与重整可以同时利用两种温室气体,其工艺过程中涉及如下反应:
①
②
③
(1)_______
(2)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的密闭容器中通入、各和少量,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平衡时各产物产量如图所示。
①图中a代表产物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
②时,与的转化率分别为90%和95%,反应③的平衡常数_______(写出计算式)。
Ⅱ.催化加形成的反应.含碳产物中的物质的量百分数(Y)及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3)在甲烷化的过程中,保持与的体积比为1∶4,反应气的总流量控制在,320℃时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
Ⅲ.科学家利用电化学装置实现与的耦合转化,其原理如图所示:
(4)阴极上的反应式为:_______。
四、有机推断题
18.下图为某香料E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其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_____组吸收峰。
(2)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3)写出B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
(4)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
①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五、工业流程题
19.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工业上常用海水晒盐后的苦卤水提取Mg,流程如下图所示:
(1)试剂Ⅰ一般选用_________(填化学式)。
(2)工业制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产物均为298K时的稳定状态)。
①由图可知Mg与卤素单质的反应均为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推测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 ______MgF2(填“>”、“=”或“<”)。
②依上图数据写出MgBr2(s)与Cl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Mg与CH3C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H3MgCl,CH3Mg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易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并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写出CH3MgCl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5)向Mg(OH)2中加入NH4Cl溶液,可使沉淀溶解,请结合平衡原理和必要的文字解释原因_________。
沉淀物
Fe(OH)3
Al(OH)3
Fe(OH)2
Mg(OH)2
开始沉淀
1.3
3.3
7.5
10.3
完全沉淀
2.8
5.2
9.7
12.2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和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故A错误;
B、生物柴油成分为烃的含氧衍生物,故B错误;
C、HgCl2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可用作防腐剂和杀菌剂,故C正确;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口罩防雾霾不属于“绿色化学”,故D错误。
2.B
【详解】
A. 铊与铝同族,最外层有3个电子,则Tl+离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A项错误;
B. 根据反应Tl3++2Ag═Tl++2Ag+可知,Tl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B项正确;
C. Tl3++2Ag═Tl++2Ag+,则氧化性Tl3+>Ag+,又知Al+3Ag+═Al3++3Ag,则氧化性Ag+>Al3+,可知Tl3+的氧化性比Al3+强,C项错误;
D. 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来分析,在反应Tl3++2Ag=Tl++2Ag+,还原性Ag>Tl+,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3.D
【解析】
【详解】
A. 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53125I核外有53个电子,A错误;
B. 53127I与53125I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B错误;
C. 单质碘能使淀粉溶液变蓝,53125I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C错误;
D. 碘元素位于第ⅦA族,53125I最外层电子数为7,D正确;
答案选D。
4.B
【详解】
A.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40℃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A错误;
B. 乙醛在碱性条件下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CH3CHO+2Cu(OH)2+OH-CH3COO-+Cu2O↓+3H2O,B正确;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生成碳酸氢钠和苯酚:+H2O+CO2→+,C错误;
D. 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CH3CH2CH2Br+NaOH CH3CH=CH2↑+NaBr+H2O,D错误;答案选B。
5.A
【详解】
A、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即水分子稳定是因H-O键键能较大,而与氢键无关,A符合题意;
B、乙醇分子上的羟基易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使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B不符合题意;
C、冰中含有氢键,其体积变大,则质量不变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C不符合题意;
D、HF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HF分子可缔合在一起,则液态氟化氢的化学式有时可以写成(HF)n的形式,氟化氢的沸点高于氯化氢,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为A。
6.B
【详解】
A. 硫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A错误;
B. H2O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B正确;
C. N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C错误;
D. 的名称:2-甲基丁烷,D错误;故答案为:B。
7.D
【解析】
【详解】
水样是无色的,则一定不存在Cu2+,向水样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一定大量存在氢氧根,一定不能大量共存H+、Mg2+;另取一份水样,向其中滴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说明含有碳酸根,因此一定不存在Ba2+,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可知一定存在钠离子,由此可以得出水样中一定存在Na+、CO32-、OH-,一定不存在H+、Ba2+、Mg2+、Cu2+,Cl-不能确定,所以选项ABC均是错误的,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钠离子的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溶液显电中性特点的灵活应用。
8.A
【解析】
甲苯硝化生成2,4,6-三硝基甲苯、油脂皂化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水褪色,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使溴水褪色,原因不相同,故B错误;汽油、柴油是碳氢化合物,植物油是酯类化合物,故C错误;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合成纤维不是纤维素,故D错误。
9.B
【解析】
试题分析:A.“84消毒液”是由氯气和NaOH反应后得到的消毒剂,主要成分为NaCl和NaClO,其中NaClO与酸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能除去地砖上的有色物质,A正确;B.米汤中含有淀粉,可用淀粉检验单质碘,但不能检验碘盐,因碘盐中的碘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B错误;C.纯碱溶液水解,水解离子反应为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溶液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能清除油污,C正确;D.蚕丝主要成份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没有气味,故可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棉花和蚕丝,故D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
【名师点晴】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I2遇淀粉变蓝色、利用燃烧的方法鉴别蚕丝和棉花等为高频考点,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10.B
【详解】
A. HCl极易溶于水,所以若a为水,b是HCl,液体会充满试管,A不符合题意;
B. NO2与H2O会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反应产生NO不能溶于水,因此液体一定不能充满试管,B符合题意;
C. 若a为水(滴有酚酞),b是NH3,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液体会充满试管,C不符合题意;
D. 若a为NaOH溶液,b是Cl2,Cl2与NaOH会发生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反应产生的物质都易溶于水,因此液体会充满试管,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11.C
【分析】
由图像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温度高的先达到平衡,T1先达到平衡,T1>T2,产物Z的物质的量在高温时比在低温时低,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分析。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T1先达到平衡,根据图像的特点,T1>T2,当温度从T2到T1,Z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向左移动,即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选C。
12.B
【解析】
【详解】
A.化合物I中含C=C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正确;
B.两种化合物中均含C=C,均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所以用Br2的CCl4溶液不能检验化合物Ⅱ中是否含化合物Ⅰ,故B错误;
C.化合物Ⅱ中含-Cl、-OH、C=C,则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消去及加成反应,故C正确;
D.连有4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化合物Ⅰ分子中有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 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手性碳原子的判断方法。
13.A
【详解】
依据常温下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 +)=1.0×10 -11ml•L -1,和纯水中的氢离子浓度比较可知,水的电离被抑制,溶液为酸或碱溶液。
①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了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会抑制水的电离,故①正确;
②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溶液为中性,水的电离程度不会减小,故②错误;
③硝酸钠是强酸强碱盐,溶液为中性,水的电离程度不会减小,故③错误;
④氢氧化钠为强碱,会抑制水的电离,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A。
14.A
【解析】
A.放电时,Fe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则放电时每转移3ml电子,正极有1mlK2FeO4被还原,选项A不正确;B.充电时为电池的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电极反应式为,选项B正确;C.放电时,Zn被氧化,生成,电极反应式为,选项C正确;D.放电时,正极生成OH-,溶液碱性增强,选项D正确。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本题注意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的判断。根据电池总反应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可知,放电时,Zn被氧化,应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3Zn-6e-+6OH-═3Zn(OH)2,为电池的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电极反应式为,结合电极反应式解答该题。
15.C
【详解】
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反应中有硫酸钡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不能用H++OH-=H2O表示,故A错误;
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不属于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不能用H++OH-=H2O表示,故B错误;
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生成硝酸钾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C正确;
D.NaHCO3溶液与HCl溶液混合生成氯化钠、CO2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H++HCO3-=CO2↑+H2O,不能用H++OH-=H2O表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一个化学反应只能写出一个离子方程式,而一个离子方程能写出一类化学反应,如H++OH-=H2O表示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特别注意常见的强碱主要是指NaOH、KOH及Ba(OH)2,而Ba(OH)2与硫酸溶液之间的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不能用此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16.可将煤矸石中的矿物转化为氧化物,便于酸浸 抑制Fe3+等水解 烧杯 玻璃棒 2.8≤pH<3.3 继续加碱调pH至3.2,将沉淀分离并洗净后,溶于足量稀硫酸,再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加水恰好浸没滤渣,待滤尽后重复2~3次 800℃ 用NaOH溶液,获得的氧化铁表面积小,吸油量低
【解析】
试题分析:(1)将煤矸石焙烧2小时,反应充分,可将煤矸石中的矿物转化为氧化物,便于酸浸。
(2)酸浸后生成Fe2(SO4)3,所以过量H2SO4可以提高浸取率,抑制Fe3+等水解。
(3)根据表中数据,Fe3+完全沉淀时的pH为2.8,而Al3+开始沉淀时的pH为3.3,要使Fe3+完全转化为沉淀而不含杂质,调节pH的最佳范围是2.8≤pH<3.3;继续加碱调pH至12.2,Mg2+完全转化为Mg(OH)2沉淀,将沉淀分离并洗净后,溶于足量稀硫酸,再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获取较纯净的硫酸镁晶体。
(4)滤渣水洗的操作是:加水恰好浸没滤渣,待滤尽后重复2~3次。
(5)根据图1曲线,800℃时产品的纯度达到较大值,再升温,纯度升高不大,所以煅烧时温度最好控制在800℃
(6)根据图2两条曲线可知:用NaOH溶液,获得的氧化铁表面积小,吸油量低。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基本操作、图像的分析。
17. 生成的与进一步反应,生成和,降低了的产量 12.8
【详解】
Ⅰ. (1)已知①,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反应③,故答案为:;
(2) ①由反应①②③反应可知,升高温度,反应①③正向移动,反应②逆向移动,反应产物有CO、H2和H2O,生成的H2会在反应②中与CO2反应生成CO,CO的产量高于H2,故a曲线代表H2,故答案为:;生成的与进一步反应,生成和,降低了的产量;
②时,与的转化率分别为90%和95%,则计算得平衡时c()==ml/L,c()==ml/L,由图可知,c()=ml/L,c()=ml/L,则反应③的平衡常数=,故答案为:;
Ⅱ.(3)甲烷化的过程中,与的体积比为1∶4,反应气的总流量,则1min内初始的的体积为80mL=16mL,320℃时的转化率为80%,则的反应速率为==12.8,故答案为:12.8;
Ⅲ.(4)由图可知,在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故答案为:。
18. 4 羧基 羟基 +2Ag(NH3)2OH+2Ag↓+3NH3+H2O 3
【分析】
本流程的目的,由合成。先将在光照条件下发生氯代反应生成(A),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 (B),用银氨溶液氧化生成 (C);与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详解】
(1)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中含有邻、间、对、-CHCl2上的氢原子共4种,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吸收峰。答案为:;4;
(2)C为,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D为,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由分析知,E的结构简式为。答案为:羧基;羟基;;
(3)B为,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苯甲酸铵、Ag、NH3和H2O,化学方程式为+2Ag(NH3)2OH+2Ag↓+3NH3+H2O。答案为:+2Ag(NH3)2OH+2Ag↓+3NH3+H2O;
(4) C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银镜反应”的C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它们是、、、。答案为:4。
【点睛】
在催化剂作用下,甲苯与Cl2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甲苯与Cl2发生甲基(侧链)上的取代反应。
19.Ca(OH)2 MgCl2(熔融)Mg + Cl2↑ 放热 < MgBr2(s)+Cl2(g)=MgCl2(s)+Br2(l) △H=-117 kJ·ml—1 CH3MgCl+H2O=CH4+Mg(OH)Cl↓或2CH3MgCl+2H2O =2CH4↑+Mg(OH)2↓+MgCl2 Mg(OH)2(s)Mg2+(aq)+2OH¯(aq),铵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一水合氨,降低了氢氧根离子浓度,使氢氧化镁沉淀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溶解
【详解】
试题分析:(1)要将溶液中的Mg2+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需要加入碱。考虑试剂的来源和经济效益,一般加入的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2)镁是活泼的金属,工业制取镁的方法是电解熔融的氧化镁,即电解法冶炼镁,方程式为MgCl2(熔融)Mg + Cl2↑。
(3)①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Mg与卤素单质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镁与单质氟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则生成的MgF2稳定性最强,所以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F2。
②根据图像可知,Mg(s)+Cl2(g)=MgCl2(s) △H=-641kJ/ml、Mg(s)+Br2(l)=MgBr2(s) △H=-524kJ/ml,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前者减去后者即得到反应MgBr2(s)+Cl2(g)=MgCl2(s)+Br2(l),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641kJ/ml+524kJ/ml=-117KJ/ml。
(4)CH3MgCl易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并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则该气体应该是甲烷。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另外的生成物是碱式氯化镁,因此CH3MgCl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H3MgCl+H2O=CH4↑+Mg(OH)Cl↓或2CH3MgCl+2H2O=2CH4↑+Mg(OH)2↓+MgCl2。
(5)氢氧化镁溶于水存在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铵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一水合氨,降低了氢氧根离子浓度,使氢氧化镁沉淀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溶解。
考点:考查镁的冶炼、试剂的性选择、物质稳定性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水解应用以及外界条件对溶解平衡的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届福建省省高考高三临考全真模拟 化学(一 ) (1)练习题,共19页。
这是一份2021届福建省省高考高三临考全真模拟 化学(四 )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kJ/ml反应的能量变化,5×1019B.2,1×10-10,Ksp=4,5kJ⋅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福建省省高考高三临考全真模拟 化学(三 ) (1)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H2O晶体中含有0,5NA个CO2分子含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