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2内能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挂艾草,划龙舟。俗语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 煮粽子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粽子的内能
B. 煮粽子的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C. 闻到艾草的气味,说明分子在水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划龙舟时,桨对水有作用力,水对桨没有作用力2.辣椒萝卜是湖南人最喜欢的食品之一,制作辣椒萝卜首先需将新鲜的萝卜切条,然后将萝卜条放在太阳下晾晒两三天使其变成萝卜干,再拌上剁辣椒和盐,腌制8至10天即可食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晒萝卜利用了太阳能来做功
B. 腌制好的萝卜内外都又辣又咸,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萝卜干没有内能
D. 萝卜条变干是因为水升华了3.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糖是晶体 B. 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 糖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 糖先熔化后凝固4.下列实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晒太阳 B. 搓手取暖 C. 用电褥子取暖 D. 向双手哈气取暖5.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断: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 现象:棉花被点燃。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 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6.小军喜欢喝咖啡,在冲调咖啡时总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图是一杯刚冲调的咖啡,关于这杯咖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咖啡在冷却的过程中,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B. 咖啡在冷却的过程中,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C. 咖啡在冷却的过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内能
D. 刚冲调的咖啡,由于温度较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二、填空题(共6题;共15分)7.小明家有两口轻重不同的铁锅,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把菜倒入火辣辣的锅中,如果用重的那口,火力依旧,很适合“爆炒”;如果用轻的那口,火力大减,立刻就变得“温吞吞”的。这是因为重的那口锅,内能较________,温度降低得较________的缘故。 8.厉害了,我的国!2020年我国开启了航天新征程,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顺利取回1731g月壤样品,样品的质量不会随它的形状、状态、温度和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如图所示,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而导致的。 9.铁丝反复弯折后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铁丝的内能;汽车后视镜的应用原理是光的________;唱歌时,女生的声音通常比男生高一些,这里所说声音的高低,是指________的高低。 10.如图所示,做“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内用力打气,瓶塞从瓶口处跳出时,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瓶内的气体对瓶塞做功使其跳出,该做功过程主要是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能,瓶内产生白雾的原因是________。 11.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写毛笔字时闻到淡淡的“墨香”是由于分子在________。寒冷的冬天写毛笔字时,用热水袋捂手,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毛笔笔头被压弯后能恢复原状,是因为笔头发生了________形变。 1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在这个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____,(整个过程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题;共10分)13.如图是建筑工人用钻孔机钻孔的情景,钻孔时钻头会发热,要不断给钻头浇水降温以保护钻头。请用学过的热学知识解释钻孔时钻头发热和浇水能给钻头降温的原因。 14.即使在路面温度不高的情况下,汽车长途行驶后,整个轮胎都会烫手。仔细观察可发现:汽车轮胎下部贴地处的形变总比其他部位大。根据此现象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长时间行驶后汽车轮胎发热的原因,并说出此现象中最主要的能量转化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3分)15.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开。 (1)酒精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________(选填“降低”或“升高”)内能________(选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4)水蒸气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16.如图12所示,在气缸A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是一种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C是一个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问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完成下列问题: (1)活塞将向________运动。 (2)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 。 (3)该实验说明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时,________减少,温度降低。 17.小明家里有甲、乙两个不同品牌的智能保温杯,都能实现显示温度,他想探究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做了以下猜测: ①跟品牌有关;②跟所装水的质量有关;③跟所装的饮料有关。小明在室内将两个保温杯装上沸水,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测得两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如图所示的图象,问:(1)小明要验证的是猜测________; 填序号 (2)从图象可以看出,保温效果较好的是________保温杯; (3)请估计实验过程中第5小时的室温:________℃; (4)用此实验提供的材料,无法验证猜测________。(填序号)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 C 解析:A.煮粽子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粽子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A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C.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之所以闻到艾草的气味,就是组成它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符合题意;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划龙舟时,桨对水有作用力,同时水对桨也有作用力,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 B 解析:A.萝卜吸收了太阳能,使萝卜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加快,因此晒萝卜利用了太阳能来进行热传递,A不符合题意; B.腌制好的萝卜内外都又辣又咸,是辣椒和盐扩散进了萝卜干,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符合题意;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萝卜干也有内能,C不符合题意;D.萝卜条变干是因为水蒸发了,是汽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 D 解析:A.糖是非晶体,将糖加热,其温度会一直升高,由固态先要变软,然后逐渐变稀,会变成流体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制成的糖画会慢慢放热,慢慢凝固变硬,这个过程中内能会减小,B不符合题意;C.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同时存在,C不符合题意;D.为制作糖画,应先将固体糖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制成糖画让其放热凝固变硬,就制作成了糖画,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1)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2)吸热时内能增加,放热时内能减小;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4. B 解析:A.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晒太阳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A不符合题意; B.搓手取暖,此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故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B符合题意;C.用电褥子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C不符合题意;D.向双手哈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5. B 解析:A.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较大,表现的是分子间的引力,B错误,符合题意;C.将活塞迅速下压,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的气体内能增大,气体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使硝化棉燃烧,C正确,不符合题意;D.向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6. A 解析:AC.咖啡在冷却的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内能减少,A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B.咖啡在冷却的过程中,对外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B正确,符合题意;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刚冲调的咖啡,由于温度较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二、填空题7. 大;慢 解析:重的那口锅质量大,和轻的那口相比,若温度相同,则重的锅内能大,放热时,温度降低得会较慢,即末温较高,火力依旧,适合爆炒。
分析:温度相同时,质量大的内能大;放热时,温度降低得慢。8. 位置;做功 解析:质量是一种物体的属性,质量不会随它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温度升高,是因为返回舱与空气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分析: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9. 做功;反射;音调 解析:弯折铁丝时,弯折处的温度升高;说明人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 汽车观后镜是利用凸面镜成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女生的声音通常比男生高一些,是因为女生声带振动的比男生要快,即指的是音调的高低。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表面会把光从一个方向反射到另一个方向上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由于光的反射现象的存在,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品质,包含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音色描述声音的特色。10. 内;动;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解析:瓶内的气体对瓶塞做功使其跳出,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动能,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气体的内能。 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所以瓶内产生白雾。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11.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热传递;弹性 解析:闻到淡淡的“墨香”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热传递本质是内能的转移,用热水袋捂手,热水袋内能减小,手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弹性形变是指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不受力时能恢复原状。毛笔笔头被压弯后能恢复原状,是因为笔头发生了弹性形变。
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其中两个物体中间传递的能量叫做热量;当弹性体发生弹性形变时而产生的力为弹力,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实质都为弹力。12. 减小;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析:由于下方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氮和空气受重力作用应向下运动,实际两种气体混合后,二氧化氮会向上运动,则说明二氧化氮对外做功,使其向上运动,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内能减小。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三、解答题13. 解:钻孔时钻头和物体之间发生摩擦,钻头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钻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钻头会发热;给钻头浇水时,钻头温度较高,水从钻头吸热汽化,而且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温度可以吸收更多热量,所以浇水能给钻头降温。 【解析】分析:物体间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14. 轮胎转动过程中,不同部位被轮流挤压,相当于外力持续对轮胎做功,轮胎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析】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四、实验探究题15. (1)内(2)热传递(3)降低;减少(4)内;机械 解析:(1)酒精灯燃烧时将酒精内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水的内能。(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水蒸气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
分析:(1)燃烧为化学变化,消耗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其中两个物体中间传递的能量叫做热量。
(3)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4)气体对木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6. (1)右(2)降低(3)内能 解析:(1)由于气缸内有压缩空气,内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拔去销钉后,活塞向右运动;(2)气缸中的内能推动活塞运动,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会降低;(3)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分析:(1)内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物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运动;(2)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会降低;(3)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17. (1)①(2)乙(3)20(4)③ 解析:(1)小明在室内将两个保温杯装上沸水,控制了杯内物质相同。只是选用了不同品牌的保温杯,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要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所以验证是猜想①跟品牌是否有关。(2)由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乙保温杯温度降低的慢,所以乙保温杯保温效果好。(3)实验进行到第5小时时,甲保温杯温度不再降低,应与室温温度相同,故室温为20°C。(4)由此实验提供的材料可知,只提供了水,所以无法无法验证猜测③跟所装的饮料是否有关。
分析:(1)探究不同品牌的保温效果时,要保持其它条件相同;(2)物体温度下降慢,保温效果好;(3)温度降低室温时,保持不变;(4)探究温度下降和液体关系,要使液体不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原卷版docx、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2内能 同步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巩固练习,文件包含132内能解析版docx、132内能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