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高一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暑期衔接练习三)(人教版2019)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685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高一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暑期衔接练习三)(人教版2019)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685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高一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暑期衔接练习三)(人教版2019)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685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1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训练题
展开2021-2022学年度高一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暑期衔接练习三)(人教版2019)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两个力的合力一定比每一个分力都大
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D.甲乙两队拔河,甲胜乙,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大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竖直向上抛出去的物体还能够继续上升,是因为受到向上的力
B.合力为零的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特例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D.运动的汽车,速度越大,就越难停下来,说明汽车的速度越大,它的惯性也越大
3.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只有不受外力作用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有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伽利略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实验定律
C.笛卡尔认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D.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
5.下列物理学史符合史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C.汤姆孙发现了质子
D.普朗克提出来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6.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B.力有时只有受力物体
C.只有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才有力
D.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7.一个质量不变的物体在做以下各种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 D.平抛运动
8.开创实验和科学推理之先河,通过巧妙设计斜面对接理想实验,成功揭示“力和运动关系”真谛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笛卡尔 D.牛顿
9.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首先运用理想斜面实验的方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亚里士多德通过“大、小石头捆在一起下落”的推理从逻辑上推翻了“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理论
D.伽利略认为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
10.最早将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理想实验),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并首次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科学家是( )
A.笛卡尔 B.牛顿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二、多选题
11.小轩很喜欢爸爸新买的数码照相机,在旅途中用它拍下了火车内桌面上塑料杯不同瞬间的状态,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
C.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
D.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
12.如图所示,列车沿东西方向做直线运动,车里光滑桌面上有一小球,乘客看到小球突然沿桌面向东滚动,则列车可能是( )
A.以很大的速度向西做匀速运动
B.向西做减速运动
C.向西做加速运动
D.向东做减速运动
13.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力的合成与分解采用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
B.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大量实验验证基础上提出的
C.伽利略把斜面实验的倾角外推到,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采用的是极限思维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1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被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牵引力作用
B.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C.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D.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三、填空题
16.在直线运动的列车中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小球,当乘客看到小球突然向后运动,则列车此时在做_____运动。
17.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方法.例如“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是指在效果等同的前提下,以一些简单的因素代替原来的复杂因素,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请再写出两种你所知道的物理思想方法:________和________.
18.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在此基础上提出,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
19.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步骤________属于可靠的事实,步骤______是理想化的推论.
20.如图所示,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图中虚线由A向B运动,由此可判断列车______(“减速”或“加速”)速行驶,向______(“南”或“北”)转弯。
四、解答题
21.(1)如图所示,公交车在运行时突然急刹车,车内乘客身体为什么会向前倾倒?
(2)“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大,所以物体在地球上的惯性比在月球上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2.重为G的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一人欲用最小的作用力F使木块做匀速运动,则此最小作用力的大小应是多少?
23.伽利略在理想斜面实验中提出了以下结论:如果另一个斜面的倾角减小至0°,小球为达到原来的高度,将永远运动下去。
请你说明他得到这个结论的理由。
24.如图所示,一个玻璃杯内盛有半杯水,玻璃杯上盖一块塑料板,板上放一只鸡蛋,用小木棒猛击塑料板,塑料板离杯飞出,鸡蛋却稳稳地落入杯中,请解释这一现象。
25.为什么开车必须系安全带?请根据本章所学内容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正确;
B.两个力的合力可能比每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相等或者都小,B错误;
C.物体的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C错误;
D.甲乙两队拔河,甲胜乙,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即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
A.物体有向上的初速度继续上升是因为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A错误;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物体完全不受力的理想情况,虽然跟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样的,但这是两码事,何况第一定律提出了力和惯性的概念,为第二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两者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B错误;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没有任何关系,C正确;
D.汽车越难停下来,即减速的时间长或距离大,而不是运动状态越难改变,不能反映惯性的大小,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C.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故AC错误;
B.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如果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处于静止状态,B错误;
D.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以原来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是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故B错误;
C.笛卡尔认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故C正确;
D.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故D错误。
故选C。
5.B
【解析】
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A错误;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B正确;汤姆孙发现了电子,选项C错误;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错误;故选B.
6.D
【详解】
A.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选项A错误;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既有施力物体,也有受力物体,选项B错误;
C.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同样可以有力的作用,例如磁体之间,选项C错误;
D.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选项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
A.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则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能发生变化,故A正确;
BD.匀速圆周和平抛运动,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故BD错误;
C.自由落体运动,物体是在做匀变速运动,速度的大小在变化,所以C错误。
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
物理学家伽利略开创实验和科学推理之先河,通过巧妙设计斜面对接理想实验,经过试验现象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成功揭示了“力和运动关系”。
故选B。
9.A
【详解】
A.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A正确;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B错误;
C.伽利略通过“大、小石头捆在一起下落”的推理从逻辑上推翻了“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理论,C错误;
D.伽利略认为落体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最早将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理想实验),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并首次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科学家是伽利略,故选C.
11.AC
【详解】
题图甲中,塑料杯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说明此时火车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塑料杯向右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加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右倾倒;火车向右减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题图丙中,塑料杯向左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减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左倾倒,火车向右加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综上可知,题图甲中火车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题图丙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故选AC。
12.CD
【分析】
解决本题要掌握用惯性解释现象的能力,根据惯性并利用相对运动的知识解答。
【详解】
ABCD.当列车加速或减速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相对于小车发生运动,当乘客看到小球突然沿桌面向东滚动,则可能是列车由向西做匀速运动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由向东做匀速运动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13.BCD
【详解】
试题分析: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A错误;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B正确;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正确;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惯性,D正确;
14.AD
【详解】
A.力的合成与分解采用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选项A正确;
B.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故B错误。
C.伽利略把斜面实验的倾角外推到,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采用的是合理外推法,故C错误。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选项D正确。
故选AD。
15.BD
【详解】
A.被踢出后的足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是由于惯性作用,A错误;
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B正确;
C.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出现,没有先后顺序,C错误;
D.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D正确。
故选BD。
16.加速
【详解】
当乘客看到小球突然向后运动,说明列车相对小球向前运动,即列车做加速运动。
17.理想实验 控制变量法
【解析】
【详解】
[1][2]写出两种你所知道的物理思想方法:理想实验法和控制变量法.
18.不需要 运动状态
【详解】
[1]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9.②③①④ ② ①③④
【详解】
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
20.减速 南
【解析】
试题分析:小球在水平面内不受力作用,原来与列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小球沿如图中的虚线由A向B运动,小球相对列车有向前的位移,则知列车减速运动,小球要保持以前的速度继续运行,所以会向前运动.出现如图的曲线,是因为桌子跟着列车向南拐弯.
考点:惯性
21.(1)见解析;(2)不对,见解析
【详解】
(1)乘客随车一起运动,当急刹车时,车停止运动,乘客的下半部分受到车的摩擦力作用也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部分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倒;
(2)不对。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位置无关,虽然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大,但物体的质量不变,即惯性不变。
22.
【详解】
木块在运动中受摩擦力作用,要减小摩擦力,应使作用力F斜向上,设当F斜向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时,F的值最小.
木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列方程:
解得
设
,①
则
所以
当时,F取最小值
而由①得
所以
23.见解析
【详解】
让小球从一个斜面滚下后,再滚上另一个斜面,若斜面没有摩擦,则小球会达到原来高度。然后改变另一个斜面的倾角,观察小球的运动,最后让斜面平放,则小球要达到原来高度,但又不可能达到,所以它将一直运动下去,这就是理想实验。实验表明在没有摩擦力的作用下,物体将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4.见解析
【详解】
塑料板受到小木棒的击打,外力迫使它改变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会飞出。由于惯性,塑料板被击出后,鸡蛋的状态来不及改变,稳稳地落入杯中。
25.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高速行驶的车在紧急刹车时,车内的人因为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会向前冲,若不系安全带容易受伤。
【详解】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高速行驶的车在紧急刹车时,车内的人因为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会向前冲,若不系安全带容易受伤。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牛顿第一定律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牛顿第一定律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课时作业,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1 牛顿第一定律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1 牛顿第一定律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