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
展开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重点: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课本P50中的一些问题导入本章的学习重点“天气与气候”;
2、老师提出疑问: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结合课本P51,举些天气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导入本节内容“天气和天气预报”。
二、新课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出示学习指导:
(1)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关系?
(2)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3)天气预报中的常用符号分别代表什么?
3、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约5分钟后围绕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4、检测、点拨:
(1)思考题1——
A、你眼中的天气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
B、分小组回答各种各人对天气的看法。
C、根据课本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D、P52活动,判断哪些是天气现象,哪些是气候现象。
(2)思考题2——
A、指名回答: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什么?
B、读图活动:看图4.2,根据图示说说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3)思考题3——
A、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B、抢答天气预报中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P54图4.3
C、提出问题: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各地天气如何?P54
图4.4
学生举手回答。
D、小组派代表回答:为什么要制作天气预报?
5、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课堂小结。
7、练习:填充图册P19——20。
粤教版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粤教版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生活,天气预报,小结+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与任务,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情境创设,学习评价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第三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第三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学生质疑,教师释疑,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