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 千克和克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二 千克和克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30页例1、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
【教学难点】
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秤。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组织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操作过程。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先掂一掂一袋红枣和一袋薯片的重量,使学生懂得物体是有轻重的,再掂一掂1千克的物体和5千克的物体来具体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重量观念。随后在明确如何使用台秤后展开小组活动,比较、体会不同质量物品的重量差异。
[不足之处] 由于体验操作活动较多,课堂秩序不是很好。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外,还要尽量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估测游戏。
第2课时 认识克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33页例2、例3、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6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2.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时要用克作单位.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概念,知道克的符号为“g”。
【教学难点】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5角,1角,1元硬币若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去感受1克的重量,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
[不足之处] 授课时间过长,本节课的授课时间超过了40分钟。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全面了解学生,考虑在使用所选择的资源时,预想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能灵活处理。
第3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练习五第1~7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千克和克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建立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观念,加深对千克与克间进率的认识,能解决有关千克和克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估计。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千克和克的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正确选择质量单位。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从课内到课外,注重知识的延伸。让学生自己周末到商店里看一看,掂一掂1千克物品的重量。周末和妈妈一起到超市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一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对物品的质量有透彻的感悟,从而对概念的理解也比较深刻,这样在做填空题时正确率也比较高。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参与体验的积极性不高,处于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状态之中。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前对重量进行初步感知,随家长一起进入超市进行小调查,并记录物品包装袋上表示物品质量的有关信息。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联系实际,建立“轻”“重”的概念
同学们,如果我们要进行一个背人跑的比赛,你愿意背老师还是某某小朋友?大家为什么都想背某某小朋友呢?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体比较重,有的物体比较轻。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秤。
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呢?
PPT课件出示各种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天平,磅秤……
2.认识千克。
指出:物品的质量也有它自己的单位,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千克也叫作公斤,用符号“kg”来表示。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学生汇报)。
(2)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要想了解1千克有多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台秤。仔细观察台秤,说一说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大致观察)
托盘——放我们所要称的物体。
刻度——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质量单位千克(kg)。
教师讲解:指针指示的刻度能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指针指向几就表示几千克。
提问:当秤盘中没有物品时,指针指向几?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盘中的物品重1千克。
四人小组中的组长把一袋盐放入秤盘中,其余同学观察指针的位置从几指向几?你知道这袋盐的重量吗?
(二)认识1千克。
1.提问: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称一称桌上的物品,看一看还有哪些物品重1千克?(一袋大枣,一袋白糖,一叠作业本)
2.感受1千克。
(1)四人小组每人用手掂一掂这些重1千克的物品,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掂完后说一说你的感受,和你平时拎的物品(书包、文具盒、笔袋)比较一下,有何感受?
(3)一个苹果的质量和这个比呢?一只大公鸡呢?1个鸡蛋呢?
3.估一估。
(1)拿出自己带的物品,小组合作,掂出大约1千克的物品,看一看哪组掂的物品最接近1千克。
(2)不论物品的形状、颜色、用途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三、巩固深化,内化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PPT课件出示盐水鸭和大米的图片,你们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29页关于净含量的知识,说一说盐水鸭和大米的袋子上的“净含量”是多少。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说一说关于载质量及超载的认识。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PPT课件出示情景图,说一说每种物品各多少千克,集体校对。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全班共同订正。注意让学生结合解答,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体会1千克大约有多重。
5.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趣导入
导入:我们知道生活中有的物体很重,有的物体很轻.我们称比较重的物体时用千克作单位,那么称比较轻的物体时,要用什么作单位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单位——克。(板书课题:认识克)
二、实践新知
1.初步了解克。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各种食品,在包装袋上面看一看,找一找,你看到哪些与克有关的信息。(学生观察并汇报)
小结:从这些包装袋上看出,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这些包装袋上都标有具体的克数。
2.感知1克有多重。
掂一掂:一枚1角硬币大约重1克,感受1克的重量。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有1克重。(学生举例)
小结:通过用手掂一掂1角硬币,我们感觉1克的重量是比较轻的。
提问: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3.认识天平。
(出示一枚回形针)提问:这一枚回形针的重量是不是1克?你用什么办法知道的?(掂一掂,称一称)
追问:你觉得用什么样的秤来称比较合适?为什么?(学生议论)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是一种精密的秤,我们常用天平来称比较轻的物体。介绍正确使用天平称物品重量的方法。
提问:用天平称物品时需要用砝码。看看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
学生分组用天平称一枚回形针,一枚1角硬币,一根羽毛,一把塑料直尺以及自己带来的小物品.
讨论:通过天平称这几样物品,你有什么发现?
4.感受几克的质量。
谈话:同学们猜一猜10克重的黄豆有多少粒呢?(学生分组活动)
(1)用天平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数一数大约有多少粒,再把10克重的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
(2)用天平称出一块糖有多少克?
(3)用台秤称出一个苹果,一个哈密瓜各重多少克?
讨论:通过称这几样物品,你发现了什么?
5.体会克与千克的关系。
(1)分别拿1千克重的苹果和1克重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
(2)说一说:称物品时,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
(3)猜一猜: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
(4)验证:先推算“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多少克”,再把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称一称,看看是几千克,从而得出结论:1千克=1000克。
(板书:1千克=1000克)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1千克等于1000克,在称较轻的物品时就用克作单位,而称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的物品各有多重。
(2)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食品包装袋,说一说它们袋里的食品各重多少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用手掂一掂一根橡皮筋,一块橡皮,卷笔刀削出的一片铅笔木屑比1克重还是轻。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填在教材上)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观察情景图,说一说这两幅图各自的意义。
(2)怎样看出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3)先估计自己带的杯子能装多少克水,再用天平照样子称一称。
四、总结延伸
总结:1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
延伸:课后请大家称一些常用的物品,例如文具盒,数学书等,看一看它们大约各重多少千克。
五、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整理知识
谈话: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
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关于千克和克的知识。
二、巩固练习
1.提问:1千克有多重,你能举例说一说吗?1克呢?
能告诉大家你的体重是多少吗?你的文具盒有多重呢?
追问:称羽毛球的质量、铅球的质量各用什么单位?称一只鸡和一个鸡蛋、一碗米和一袋米呢?
2.完成练习五第1题。
交流:你各填的什么单位?(呈现结果)乒乓球重和童车重都用“3”表示,为什么你填的单位不同?师生交流。
3.完成练习五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动物,再观察下面表示轻重的数量有哪些。
提问:为什么小鸟重200克,母鸡重2千克呢?
4.完成练习五第3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提出注意问题:这里比较的是单位不同的两个量,要先思考比较方法,再比较结果。
师生合作完成。
提问:800克小于8千克是怎样想的?2千克大于1500克呢?
提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对千克和克有了哪些认识或者感受?
同桌互相说一说。
5.完成练习五第4题。
提问:知道什么条件,要解决哪些问题?
请同学们列式算一算,买1千克应付多少钱。
6.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列式解决。
指出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考方法。
7.完成练习五第7题。
让学生把课前称的体重在小组里交流,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引导理解“标准体重”的含义。
三、深化认识
1.日常生活中,你还听说过哪些表示轻重的单位?你对“斤”和“两”有什么了解吗?知道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2.PPT课件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寻找方法并在表格里得出结果,小组交流想法。
指出:比较天平两边,可以各拿出数量相等的水果,把剩下的菠萝和苹果比较,就能发现2个菠萝和6个苹果一样重。
四、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4课时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二 千克和克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克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