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比一比》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比一比》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联系生活,比一比,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课堂小结,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比一比 (第1课时)
教 学
目 的
1.经历对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材分析
重点
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难点
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
教具
投影仪、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让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强家的院子里参观,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院子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用画○和画√的方法自己比较两棵树、两条绳子的长短,比较小刚和小强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方法,通过学生间汇报交流,体会比较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结果。
2.通过找找、比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3.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
(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
教 学 过 程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提出正确意见。
2.想想做做,第2题。
第一幅图:(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样高。”你同意吗?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
(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第二幅图: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结果怎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布 置 作 业
比一比家里东西的长短和高矮。
板 书 设 计
比一比
长短、高矮
教学后记
本节课学生能很快掌握两个数量之间比,但三个数量的或者等量换算掌握起来比较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比一比》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质疑,总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分与合》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实践操作,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分与合》教案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