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语文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46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语文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46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语文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46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语文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460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语文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460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语文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460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语文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460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语文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460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品简介,字音字形,字词梳理,二一词多义,动词教导,动词学习,代词它的,副词表示推测,词语释义,翻译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教育教学的优秀文章,如《劝学》《师说》等。今天我们要学习儒家的论礼丛书《礼记》中的《学记》《礼运》篇。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
1. 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两篇课文。
2. 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 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3.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虽有佳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嘉肴( ) 弗食( ) 自强( ) 教学相长( )兑命( ) 学( )学( )半
1.虽有嘉肴(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 今义:穷苦,艰难)
学学半( )
学学半( )
不知其旨也( )
其此之谓乎( )
听 朗 读 知 文 意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2.勾画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肴。旨:味美。至:到达了极点。
是故:因此。 困:困惑。自反:自我反思。自强:自己督促自己。
是故: 困:自反:自强: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有些知识)理解不了。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开头写嘉肴的作用是什么? 以嘉肴喻至道,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2.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3.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的道理。
4.“教学相长”该如何理解?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使学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识的积累。
5.“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深化主旨。《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6.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论证思路)
文章首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接着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比喻论证——学习的重要性
引用论证——强调教学相长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祭祀名)宾,事毕,出游于观(读guàn,宫门前两旁的建筑物)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这番言论。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1.选贤与能(通“举”,选拔)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而长的路)2.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归宿 今义:回来)3.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4.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古义:表判断或与“非”相对)
1.分: 男有分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亲: 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亲3.子: 不独子其子不独子其子3.子: 不独子其子矜、寡、孤、独
(形容词,老而无子的人)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 小孩)
1.判断句 天下为公“为”表判断。2.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于己”,介宾短语后置。应为“于己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为:是,表判断。与:同“举”,推举。修:培养。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终:终老,终其天年。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乱:指造反。作:兴起。闭:关(门)。大同:指理想社会。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1.梳理文章层次结构
第三层:(第5、6句)
第一层:(第1、2句)
第二层:(第3、4句)
总结语,大同社会的局面
2.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理解:“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干的人担任。“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1)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社会上亲如一家,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得到适当的安排;社会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男有分,女有归)(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5.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世外桃源”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二者都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受到关爱的基本特征,在“世外桃源”中有具体的体现,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体现。
6.“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7.如何理解和评价“大同”理想? 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这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为之奋斗的目标。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大同”理想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在阐明之后,
概括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2.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文】有仁心的人爱别人,懂礼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总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尊敬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知,教学目标,积累词语准备抢答,吃味美,所以困惑,反省勉励,促进增长,知不足,教学相长,类比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礼记》,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写作背景,拓展延伸,陶渊明世外桃源,孔子大同,孙中山等内容,完美版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彩课堂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授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听读课文识文断句等内容,完美版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