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水平测试卷6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60487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水平测试卷6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60487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水平测试卷6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60487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水平测试卷6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6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1分)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转向地面生活的原因是( )A.其它动物的入侵 B.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C.为了扩大领地 D.为了躲避敌害2.(1分)人类的胚胎发育是在母体内完成的,胚胎发育开始的时间是( )A.怀孕到第8周时 B.胎儿分娩时 C.受精卵分裂时 D.受精卵形成时3.(1分)“民以食为天”,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B.青少年应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C.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D.购买食品时要关注生产日期和保持期4.(1分)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的是牙齿和舌的作用 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消化食物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可直接被胃壁吸收5.(1分)人进行呼吸时,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①呼出气体水分增加②呼出气体氧含量增加③呼出气体氧含量减少④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减少⑤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6.(1分)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组成,它能使进入肺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B.③既是气体通道,又是食物通道 C.④气管,痰形成的主要部位 D.⑥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7.(1分)在中山街头,我们经常见到献血采血车。下列有关输血与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烧伤的病人可选择性地输入血浆 B.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大量输入O型血 C.我国提倡 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D.献血200~300mL 不会影响健康8.(1分)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下列部位没有瓣膜的是( )A.心室与动脉之间 B.下肢静脉血管 C.心房与静脉之间 D.心房与心室之间9.(1分)如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a、c示血管,箭头示血液流动方向,若c血管内流动脉血,你认为b结构可能代表的是( )①大脑 ②肺部 ③小肠绒毛 ④肾小球 ⑤肾小管 ⑥左心室。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10.(1分)尿从形成到排出体外,经过的器官依次是( )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 C.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D.膀胱、肾脏、输尿管、尿道11.(1分)肾单位是形成尿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标号1、2、3表示的结构分别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B.标号1和2内的液体相比较,2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标号3的末端流出的液体是尿液 D.健康人3末端流出的液体中含有葡萄糖12.(1分)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说明眼和耳都是人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人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 C.耳分为外耳、中耳两部分 D.遇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同时堵耳13.(1分)人体内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 )A.脑和脊髓 B.脑神经和脊神经 C.脑和脑神经 D.脊髓和脊神经14.(1分)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反射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1和5分别表示感受器和效应器 B.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为1→2→3→4→5 C.采摘玫瑰时手被刺扎到会立即缩回,则[3]位于脊髓 D.如果4受损,缩手反射一样可以产生15.(1分)人体的内分泌腺构成了内分泌系统,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A.肾上腺 B.唾液腺 C.卵巢 D.胸腺16.(1分)画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A.人的生长过程:婴儿期→儿童期→幼儿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B.神经冲动的传递: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C.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管→原尿→肾小球→尿液 D.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17.(1分)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反射 B.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发射 C.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佝偻病 D.钙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18.(1分)下列关于保护听力和视力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平时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 B.用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宜过大 C.看书时书与眼的距离越近越好 D.看书一段时间后应远眺几分钟19.(1分)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 C.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20.(1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大量生产和使用塑料袋 B.低碳绿色出行 C.垃圾分类回收 D.禁燃烟花爆竹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21.(20分)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只有科学地认识自身结构,了解其活动规律,才能健康地生活。下面图甲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图乙是膈肌的舒缩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图丙是反射弧模式图,图丁是肝、胆、胰、小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请据图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图甲时,圆圆同学发现,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且内流动脉血的是[ ] 。负责将血液送往肺部的血管是[ ] ,该管内流的是 血。在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室与心房之间有 。(2)方方同学认真分析图乙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中的 过程,图中的[10]和[11]分别模拟的结构是 和 ,[8]模拟的结构能使到达[9]的气体变得 、温暖和湿润。人体从外界吸收来的氧气最终被送到组织细胞的 中被利用。(3)小宇同学认为丙图表示的是 的结构示意图,它是完成 的结构基础。其中[17]和[18]分别表示 和 。(4)在丁图中,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液体是由结构[ ] 分泌后贮存在结构[ ] 中;图中[21]分泌的 流向小肠。由于图中的结构[ ] 有多种消化液汇集在这里,因此该结构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从小肠处吸收来的营养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 。(5)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靠 调节,还要靠 调节。22.(5分)综合应用现在,有的同学不吃早餐就去上学,这些同学在上午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样既会影响学习效果,又会影响身体健康。有的同学偏食,尤其不喜欢吃青菜,认为“青菜基本没有营养价值”,这样做也容易引发相应病症。当然,大部分同学还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母亲节”快到了,小莉同学偷偷准备了一份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杯鲜牛奶、少量的蔬菜和水果,想在“母亲节”那天给妈妈一个惊喜。请分析回答:(1)早餐中营养成分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其中牛奶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它在人体内充分消化需要哪些消化液的参与? 。(2)小雨同学喜欢吃肉,不喜欢吃青菜,认为青菜又吃不饱,基本没有营养价值,每天青菜的食用量很少。他这样做最容易引发维生素C缺乏而导致出现什么病症? 。(3)小莉同学为妈妈准备的早餐食谱是否合理,为什么? 。(4)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验,简述青少年应如何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少回答三点) 。23.(5分)实验探究题: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被称为“空中死神”。某学生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一:把120粒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平均分为三组,分别放在以上3个培养皿中。步骤二:每天定时对A,B、C培养皿分别喷洒等量且适量的酸性强的酸雨、酸性弱的酸雨、蒸馏水。步骤三:7天后观察小麦种子的萌发结果。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进一步被氧化,形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随着降雨落下来。当雨水的p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6时,我们称之为酸雨。(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3)此探究活动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填字母)。(4)几天后,三个培养皿中发芽率最低的是 (填字母)。(5)小麦种子采用120粒,而不能太少的原囚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准确,避免实验的 。(6)通过比较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该探究活动可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答案】B【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森林古猿生活在丛林中,是由于地形和气候发生变化,森林大量消失导致一部分古猿从树栖到陆地上生活,从而进化成人类的。故选:B。2.【答案】D【解答】解: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的通过胎盘交换营养物质来自母体。胎儿发育成熟后,通过母亲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可见胚胎发育开始于受精卵的形成。故选:D。3.【答案】A【解答】解:A、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能暂时储存食物,并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A错误;B、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合理膳食,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B正确;C、钙是构成骨骼的成分,中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C正确;D、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购买食品时要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D正确。故选:A。4.【答案】C【解答】解:A、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唾液淀粉酶,错误;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的吸收,错误;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正确;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进入小肠,进行彻底消化才能被吸收,错误;故选:C。5.【答案】C【解答】解:①人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有水产生,因此呼出的气体水分增加,故正确;②③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因此氧含量减少,故②错误;③正确;④⑤人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有二氧化碳产生,因此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④错误;⑤正确。故选:C。6.【答案】B【解答】解:A、呼吸道由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组成,呼吸道黏膜能够分泌黏液,能够湿润空气;黏膜内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空气;黏液和鼻毛等能够清洁空气。A正确;B、②咽是气体和食物共同通过的器官。B错误;C、④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C正确;D、⑥肺,由许多肺泡组成,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D正确。故选:B。7.【答案】B【解答】解:A、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会导致体内血浆减少,因此可以只输入血浆,A正确;B、在没有同型血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B错误;C、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C正确;D、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D正确。故选:B。8.【答案】C【解答】解: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在心室与离开心室的血管之间,都有瓣膜。连接左心室和主动脉的动脉瓣、连接右心室和肺动脉的动脉瓣、连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房室瓣和连接右心房和右心室的房室瓣。血液流过后,瓣膜就会合上,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静脉血管中也存在着瓣膜。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故选:C。9.【答案】B【解答】解:血液流经①大脑、③小肠绒毛、⑤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处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即血液流经大脑、小肠绒毛、肾小管等处后,c的血液是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即血液流经②肺部时,c处的血液是动脉血;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其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即如果b是肾小球,则c处流的是动脉血;假若b是左心室,则a是左心房,c是主动脉,其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若c血管内流动脉血,b结构可能代表②肺部、④肾小球、⑥左心室。故选:B。10.【答案】A【解答】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如图,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故选:A。11.【答案】D【解答】解:A、据分析可知图中标号1、2、3表示的结构分别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A正确;B、1肾小球中流动的是动脉血,2肾小囊中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原尿,B正确;C、2肾小囊中流的是经肾小球滤过作用形成的原尿,含有葡糖糖;而3肾小管中流的是经肾小管重吸收后的尿液,C正确;D、糖尿病患者的3肾小管流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不能合成糖元和分解,就随着尿排出,健康人3末端流出的液体中不含有葡萄糖,D错误。故选:D。12.【答案】AB【解答】解:A、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A正确;B、人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B正确;C、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C错误;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或者闭嘴、堵耳,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D错误。故选:AB。13.【答案】A【解答】解: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然后发出指令;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能够传递信息。故选:A。14.【答案】D【解答】解:A、根据图中箭头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可知:1是感受器,5是效应器,正确。B、由分析可知神经传导途径为: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正确;C、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采摘玫瑰时手被刺扎到会立即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所以[3]位于脊髓。正确;D、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能够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完整,若4受损,则反射活动不能进行,错误。故选:D。15.【答案】B【解答】解: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故选:B。16.【答案】B【解答】解:A、人体的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过程,胚后发育即人的生长过程,依次是: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故不符合题意。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符合题意。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液的形成是: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故不符合题意。D、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食物→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7.【答案】B【解答】解:A、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为应激性;A错误;B、谈虎色变是人类对语言、文字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与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有关,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B正确;C、人在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侏儒症;C错误;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钙是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D错误。故选:B。18.【答案】C【解答】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能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耳朵的卫生和保健,如尽量不用耳机,如果用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宜过大,防止对鼓膜造成危害。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19.【答案】B【解答】解:通过学习本部分知识知道:A:近视眼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去度过大,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人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所以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是错误的。故符合题意。C:人眼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大小就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故不合题意。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把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故不合题意。故选:B。20.【答案】A【解答】解: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维持生命所需的空气、阳光、水等条件,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其中垃圾分类回收、低碳绿色出行和禁燃烟花爆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故选:A。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人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其中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血液,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血液;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流向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路径较长;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都流静脉血。流经肺,路径较短;因此,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2)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所以方方同学认真分析图乙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中的吸气过程,图中的[11]模拟的结构是膈肌,[10]模拟的结构是胸廓。[8]模拟的结构是呼吸道,能使到达[9]肺的气体变得温度、湿润、清洁;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的时候,血液中的氧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所以人体从外界吸收来的氧气最终被送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后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3)丙图表示的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它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其中17传入神经纤维、18感受器。(4)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被吸收后,可经血液循环送到身体各处。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因此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5)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故答案为:(1)7;左心室;4;肺动脉;静脉;房室瓣;(2)吸气;胸廓;膈肌;清洁;线粒体;(3)反射弧;反射;传入神经纤维;感受器;(4)19;肝脏;20;胆囊;胰液;22;小肠;右心房。(5)神经;激素。2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2)人体缺乏维生素C就会患坏血病、或者牙龈出血;(3)小莉同学为妈妈准备的早餐包括:一块面包杯鲜牛奶、少量的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中既含有糖类、蛋白质,又含有维生素,因此这份食谱是合理的;(4)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做到一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饭后不宜立即进行激烈运动;不食用腐败变质和过期的食品等故答案为:(1)小肠;胃液、肠液、胰液;(2)坏血病;(3)合理,因为其饮食的营养搭配符合平衡膳食宝塔,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要;(4)一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饭后不宜立即进行激烈运动;不食用腐败变质和过期的食品等2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很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PH小于5.6的雨水就算酸雨。(2)改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酸雨影响小麦种子萌发吗?(3)由分析可知,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在本实验中A、B、C分别设置的是酸性强的酸雨、酸性弱的酸雨、蒸馏水,变量是酸雨的强度。那么对照组是C,AB分别为实验组,和C形成对照。(4)实验现象预测:A种子萌发率最低,B种子萌发率较低,C种子萌发率最高。(5)在实验中小麦种子采用120粒,而不能太少是因为避免发生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6)实验结论:酸雨影响小麦种子萌发。故答案为:(1)小于;(2)酸雨影响小麦种子萌发吗;(3)C;(4)A;(5)偶然性;(6)酸雨影响小麦种子萌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2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10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8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