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60345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60345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60345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各个章节导学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预习,互动探究,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自主预习】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或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 。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 。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
(1)河流
(2)森林
2.基础
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 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表现
1.稳定性表现的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eq \b\lc\{\rc\ (\a\vs4\al\c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大小: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反之则越低))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 的能力。
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 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的协调。
【互动探究】
(1)当草原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到同等程度的干扰时,使某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突然锐减,此时对两个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2)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在这个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分别是哪个阶段?为什么?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哪些成分有关?
(4)要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不是引进的物种越多越好?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答案:A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代
D.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D
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一定要做到的是( )
①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
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
④动物产生的CO2能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⑤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4.甲、乙、丙、丁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
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 D.群落丁
答案:D
5.如图所示,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图B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乙→甲→丙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生物种类减少,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4)不同。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互动探究,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节 种群的特征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互动探究,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4节 群落的演替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互动探究,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