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检测含解析202104231115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检测含解析202104231115,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雪夜感旧
陆 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解析:选A A项,“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理解有误,此句为诗人的回忆。
2.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那信”的意思是怎么相信,诗的颈联中“犹思”二字,表明了诗人执着报国的心愿。诗人的报国之志和不得重用的愤慨之情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失落感。
答案:“那信”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更能凸显出诗人年轻时的意气与北伐必胜的信心,也反衬出今日的失望之情。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描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迹。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解析:选C C项,尾联属于直接抒情。
4.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文分析其精妙之处。
解析:颔联描写鸟过藤动、藤动花落的情景,非常细腻。一个“过”字,写出了僧人的悠然自得,与世无争。一个“摇”字,有“轻摇”之意,写出了花的惬意与无拘无束。
答案:“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的心境。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商山富水驿①
杜 牧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 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②戆:愚直。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惋惜。
C.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
D.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目的。
解析:选C C项,“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错,诗句“邪佞每思当面唾”可以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但“清贫长欠一杯钱”句并非“借酒浇愁”,表现的也非“遭贬后的郁闷”,而是对邪佞的唾弃、憎恨。
6.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①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在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②这一联运用了对仗手法,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朱”对“白”,“云”对“日”,对仗工整巧妙。③“当时物议朱云小”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④“后代声华白日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突出强调其忠直品质终究得到后代认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①
韩 愈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②。
久钦江总③文才妙,自叹虞翻④骨相屯⑤。
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
已知奏课当征拜,那复淹留咏白?
【注】 ①元和十四年正月,韩愈因论佛骨事反对崇佛被贬为潮州刺史,后遇赦改近地安置,为袁州刺史,途经韶州作《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②绮罗春:酒名。③江总:南朝陈大臣、文学家。④虞翻:吴人,因直言获罪,孙权贬之交州。⑤骨相屯:两汉三国相术中的骨相说风行;屯,艰难、困顿之意。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再逢梅柳新”是写作者两次路过留居张端公处,蕴含感激之情。
B.诗的第二句扣题点明“别”意,践行之酒“醉”而未散,可见依依难舍之情。
C.诗中两次用典,一写张端公钦佩作者文才高妙,一写作者自比虞翻,意味丰富。
D.第七句说张端公的政绩已被上奏,不久会被朝廷征拜至朝。这可能是咏别诗的常见客气话,无需拘泥地理解。
解析:选C 选项中“一写张端公钦佩作者文才高妙”有误,应该是作者对张端公的赞美。上下句一说对方,一说自己;另外,作为咏别诗,自吹自擂也不合适。
8.请赏析本诗颈联“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妙在炼字精巧:“急”写天色已晚,启程在即;“缓”写别情依依,不忍离去;对仗相反相成、工稳巧妙。②妙在借景抒情:描写了“鸣笛”“落日”“清歌”的典型送别之景,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及朋友间的惜别之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感讽·其五
李 贺①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 ①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②璺(wèn):玉石上的裂痕。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晋挚虞《三辅决录注》)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二句写石。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方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两句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的栀子花在严霜的摧残下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的啜泣的景象。
解析:选B “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理解错误,只是写月色迷人。
10.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这首诗的尾联运用典故,“案将朽”三字将诗人一事无成的苦闷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答案:作者是以张仲蔚自况,委婉地表达感情,抒发了诗人长年累月在昌谷攻读诗书,书案都快朽烂了,还是一事无成的苦闷之情。“案将朽”三字极为沉痛,把自己满肚子的委屈一股脑儿倾吐出来。表达了不愿局促一隅、碌碌无为,想要见用于时的强烈愿望。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宴西楼①
陆 游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 ①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之事。②因循:随意地空让时光流逝。③珠鞴(bèi):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池:在锦城西,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场所——西楼着笔。首句先以“豪雄”二字概括宴会盛大场面,次句进一步就此着意渲染。
B.“锦绣笙箫”描写歌管竞逐的画面,暗藏标题“宴”字;“在半空”则描绘出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C.颈联描写西楼宴饮,烛光映照穿着盛装的女子,衬得她们更加俏丽;酒晕扩散加深,使得她们的玉颊更加红艳。
D.宴罢归途,夜凉迎面,摩诃池上,明月方中,宴饮笙歌,驱散了心头的愁云惨雾,对此佳景,诗人更生赏爱之情。
解析:选A “概括宴会盛大场面”赏析错误,应是诗人用“豪雄”描写西楼遗迹的豪华壮美,而不是概括宴会盛大场面。
1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清代吴焯说这两句“语轻而感深”(《批校剑南诗稿》),请简要分析“感深”的含意。
答案:①万里作客恰逢秋风萧瑟,心生时序更迭的悲叹;②久居蜀地、留滞异乡的客愁;③光阴虚度,无所作为,壮志消磨的痛惜。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其一)①
苏 轼
林行婆②家初闭户,翟夫子舍尚留关。
连娟③缺月黄昏后,缥缈新居紫翠间。
系闷岂无罗带水④,割愁还有剑铓山⑤。
中原北望无归日,邻火村舂自往还。
【注】 ①本诗写于绍圣四年(1097)二月,时作者贬居惠州,将由嘉佑寺迁入白鹤新居。②林行婆:作者新居西邻是一个开酒馆的老太婆。③连娟:眉眼细长貌,形如月牙。④罗带水:形容水流盘曲。⑤剑铓山:形容奇峰刺空如利剑。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点出诗人出行的时间、目的地和缘由,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欣然自得的心境。
B.颔联写诗人远眺新居,可惜目力所限,只能“缥缈”,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
C.“系”“割”二字联想巧妙,既强化水与山的特性,也暗示诗人情怀,可谓神来之笔。
D.全诗由夜访西邻起笔,以新居之境为承,以迁居后生活为结,结构严谨,收放有度。
解析:选B “远眺新居,可惜目力所限,只能‘缥缈’”不正确。“连娟缺月黄昏后,缥缈新居紫翠间”意思是黄昏后只有细长的月牙,新居在紫气升腾的青山中间隐约可见。既写出黄昏景物隐约可见的特点,也写出新居地势之高,位置幽静。
14.后人论宋诗有“以俗为雅”之说,本诗即为一例。请结合全诗,从内容与表达方面,简要赏析本诗是如何“以俗为雅”的。
答案:①从内容上看,本诗写夜访西邻的乡村生活,表现的却是作者豁达的胸襟、与民融洽的关系,俗中见雅。②从表达上看,首尾两联叙事,通俗易懂;中间两联寓情于景,优美典雅,全诗雅俗互见,以雅化俗。以“林行婆”“闭户”“村舂”等俗语白话入诗,使用自然、妥帖,既富生活气息又不失诗意,虽俗实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练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复习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2 古代诗歌阅读试卷,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5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检测含解析202104231118,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