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甘肃天水一中高一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表达,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水一中高一级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段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颉艳霞 李玉瑞 审核:吕甜芳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第4题2分;第5题6分;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挂在故乡的钥匙
欧阳明
吃过早饭,老栓取下挂在床头墙上的那串钥匙出门了。
钥匙总数36把,老栓记得清清楚楚。钥匙是湾里26户人家委托给他的。
湾里一共27户人,现在家里还住着人的,就老栓一家了。说是一家,其实就老栓一个人。老伴儿两年前患肝癌走了。
老伴儿走后,儿子和女儿劝老栓进城去一起住。老栓想去。湾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太闷了。但他走不了,手里的那串钥匙把他拴住了。
老栓觉得,做人必须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哪怕是磨眼儿,也得钻过去。他就对儿子说,等哪天大家把钥匙都拿回去了,我就进城。
26户人家,最初是年轻人去外面打工,后来挣了钱,在城里买了房,就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接走了。仅仅是每年清明和春节才回来。26户人家的房子都是砖房,有的才建成几年,最少的花了七八万,最多的花了几百万。人走了,房子却搬不走,里面的家具,样式老旧,搬进城也没地方放,送人吧没人要,烧了吧太可惜,毕竟都是钱买的哩。最好是留在老家,请个人看着。请谁呢?只有老栓。那时老栓老伴儿还健在,都不想进城,说城里喝口水都要钱,空气也没乡下好。
最初给老栓钥匙的不多,也就几户人家。后来越来越多,他不得不用一根长长的铁丝串起来。每天老栓都要把那些房子巡查一遍。
大家觉得给老栓添了麻烦,说每年给他点儿钱。他不收,说,钱,我不缺。
老栓说的是实话,儿女给他的钱,他都不知道干啥用。
大家过意不去,就送他烟酒,老栓拒绝,说,医生说我不能再抽再喝了。叫他拿送人。他说,送谁呀?我又不求人办事。
你这样我们过意不去呀!大家说。
一点小事,有什么过意不去的?放心,房子我会给你们看好的!
昨晚下了点儿小雨,路很湿滑,老栓走得左摇右晃的。他从邻居老杨头家开始查看。先看大门的锁有没有动过的痕迹,再开门进去,每间房每间房地看掉没掉什么东西。
一连看了25户,都没有异样,老栓心里踏实多了。但他还不敢彻底放心,还有最后一家。
最后一家的房子是三楼一底,有车库花园,比城里有些别墅还豪华气派。房子是江娃子的。为了回家方便,江娃子花两百万,把村里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天晴落雨都能过车,大家都说江娃子真好。江家最值钱的还不是房子,是房子里的家具,据说全是红木的,一把椅子就几十万。每次查看,老栓都丝毫不敢大意。
江娃子从小调皮捣蛋。八岁那年,他和生产队长儿子打架,输了,居然一把火把队长家的房子烧去一大半,把他爹活活气死了。初中还没毕业,他便出去了,从此不知是死是活,直到三十多年后才回来。回来时已是省城什么公司的老总,屁股后面跟了一群人,里面居然还有本县的县长。
江娃子家除了院门和大门外,屋里每间房也都装了门,共十道门,全是防盗门,都得用钥匙来开,每次查看都得花上半个多小时。
老栓每把锁每把锁地看了,无异样,再每间屋每间屋看了,也无异样,心中才彻底安稳。
从江娃子家里出来,已近中午。老栓开始回家,手里的钥匙,一路上发出哗哗啦啦的响声,仿佛在和他说着什么。
以前,出去的人清明和春节都会回来,近几年,不知什么原因,有些不回来了,连过年都不回来。有几把钥匙,几年都没拿去用过了。怕钥匙生锈,老栓每月都要用猪油擦一次。
江娃子自从修了房子后,年年清明和春节都要回来。每次回来,天天都要请老栓过去吃饭,每顿都安排他坐上位。老栓先是推辞,江娃子不依,说,您年纪最大,辈分最高,您不坐谁敢坐呀?可老栓做梦都没想到,江娃子居然这么出息。
转眼就到了4月。一天,老栓查完房子,前脚刚进院坝,后面就来辆小车。小车里下来的,居然是江娃子。
栓叔,我来拿钥匙,回来时走得慌忙,忘带了。江娃子说。
你怎么回来了?还不到清明呀!老栓有些奇怪。
回来办点儿事。江娃子说。
江娃子回了趟家就走了,走时居然没把钥匙送回来。老栓觉得很纳闷。
两天后,江娃子又回来了。
见了面,老栓就问他,你是不放心我给你看屋子吗?
江娃子呵呵一笑,说,栓叔,您误会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
为啥?老栓很惊讶。
春节吃饭时,您不是说,湾里的那些地都撂荒了太可惜,要是有人来承包就好了吗?我这次回来,就是要搞个农业开发公司,把这些地全租下来,让大家回来一起挣钱。
真的?
现在国家不是提倡要振兴乡村嘛,这两天,我找了县长,说国家有政策支持。
你娃做了件好事啊!老栓笑着翘起了大拇指,抬头朝田野望去。他仿佛看见漫山遍野的杂草,一下子变成了绿油油的庄稼。再低头看看手中的那串钥匙,嘀咕道,你们就可以物归原主了,我也可以进城陪孙子啦!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栓留守乡村的原因,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对主要情节起了补充的作用,突出老栓重情重义、信守承诺、热爱故土的性格特征。
B.老栓每天巡查26户人家的房子时的情境描写细致,“手上的钥匙”“仿佛在和他说着什么”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
C.外出闯荡的江娃子回到村里,修建了村里最气派豪华的房子,自从修了房子,年年清明和春节都回来,可见他的心在故乡。
D.小说以小见大,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主题,从一串钥匙说起,家长里短讲邻里故事,举重若轻,将宏大的时代主题巧妙嵌入。
5.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标题的含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第6~8每小题2分,第9题10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
宝元初,赵元昊反,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皇佑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广州,命图形以进。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遂除宣徽南院使制广南盗贼事。先是,蒋偕、张忠皆轻敌败死,军声大沮。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皆遁。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并召用等三十人,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
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出归仁铺为阵。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斩首数千级,智高夜纵火烧城遁去。迟明,青按兵入城,招复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之。
还至京师,帝嘉其功,拜枢密使。初,青既行,帝每忧之曰:“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左右使令,非青亲信者不可;虽饮食卧起,皆宜防窃发。”乃驰使戒之。
始,交趾愿出兵助讨智高,余靖言其可信,具万人粮于邕、钦待之。青既至,檄余靖无通使假兵,即上奏曰:“李德政声言将步兵五万、骑一千赴援,非其情实。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请罢交阯助兵。”从之。贼平,人服其有远略。
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制祭文,遣使赍中牢祠其家,谥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经制余事,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
(节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B.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C.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D.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门地,指门阀地位。魏晋之际,为讲求门阀特权形成的一种以贵族门阀为贵的等级制度。
B.交趾,指越南。秦朝以后,设"交趾郡",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北宋称其为"交趾。
C.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用来颂扬逝者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D.中牢,即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二牲。根据祭品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狄青作战勇猛,沉着冷静。狄青曾在多次战斗中,八次被流箭射中;蒋偕等人战亡,士气低落,狄青告诚诸将不要轻举妄动。
B.狄青出身名门,自警内省。狄青早期是一名骑兵,凭战功屡被提拔,脸上留有黑字却不愿去掉,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
C.狄青治军严明,长于谋略。狄青统一指挥各部时,整肃军纪,将袁用等人依法斩首;考虑国家长远利益,阻止余靖对外借兵。
D.狄青率先垂范,不计名利。战事不顺时,狄青经常冲锋在前;战后,又把功劳让给其他人,令同僚叹服。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广州,命图形以进。(5分)
(2)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5分)
(二)诗歌鉴赏(第10题2分;第11题6分;共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緒,鸣噪自纷纷。
【注】:此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晚年旅居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以孤雁“不饮啄”“声念群”,写出孤雁有品骨,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B.颌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
C.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嗓自纷纷”表达了诗人感情。作者对孤雁无比怜悯,对野鸭也是羡慕,野鸦们全然不懂,它们无忧无虑、热闹非常,自得其乐。
D.“谁怜”二字直抒胸隐,凝聚了诗人对抓雁的怜惘之情。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11.这首诗中“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情景化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可以作为我们今天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的广告语。
(2)《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3)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择师标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每题2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_的行业,伴随着各个外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__。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其在整个产业链上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亟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亟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1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伴随着各个外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着各个外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各个外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着各个外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1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书》中的大部分作品。
D.《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
17.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虽有槁暴
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輮以为轮(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B.假舟楫者(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疾病)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横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天赋,资质)
D.金石可镂(雕刻) 孝悌之义(敬爱父母) 风雨兴焉(兴起)
19.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分)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⑧ D.②④⑤
20.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⑥为天下笑者,何也?
⑦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⑧以为桂林、象郡
A.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B.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四、写作(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只蜗牛,很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了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向南爬到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觉得自己的生命太过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错,据原文第1段倒数第二句话内容可知,应是“卜辞资料印证”《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属于偷换对象,且原文的意思是“基本可靠”。
2.B 【解析】“旧史学”错,据原文第4段第二句话内容可知,原文指“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属于范围的括大化。
3.D 【解析】D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错,据原文最后一段意思可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也是“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的凭依”,而“殷墟甲骨文”是使凭依更加充实。
4.B 【解析】老栓巡查各家房子,表现了乡村的寂寞和荒凉,不是祥和、宁静。
5.①钥匙表面意义具有打开26户人家的房门锁子的作用。②深层意义一方面指留给老栓的每一处老宅的钥匙,也“拴”着游子们的心,老屋在,钥匙在,心就在,表达离开游子对家乡、对故土的依恋之情。③另一方面也指国家振兴乡村经济的政策,就是一把“金钥匙”。创业有成的江娃子,准备回村承包荒芜的农田,带领乡村致富,能实现农家人世代的幸福憧憬。
6.A 【解析】“挺起驰赴”为青的一系列动作,应放在一起,由此排除B、C两项;再由“贼中”不能做“披靡”主语,排除D选项。
7.D 【解析】中劳指古代祭祀的猪、羊二牲。
8.B 【解析】“出身名门”错误,根据原文“十余年而贵”狄青出身低微;“臣愿留以劝军中”意为“臣希望保留它鼓励军队”。
9.(1)宋仁宗因为狄青多次获得战功,想召见他,向他询问大政方针,正赶上敌兵入侵渭州,就命令他画出地理图形拿给朝廷。
(2)蛮夷之人贪得无厌并且忘恩负义,乘机引起变乱,又用什么来抵御他们呢?
参考译文: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人。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
宝元初期(1038~1040),西夏赵元昊反叛,当时前线的偏将屡次被敌军打败,士兵大多畏惧胆怯,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作战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乱箭多达八次。安远一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敌寇到了,就又挺身飞速赶往,士兵们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敌人均望风披靡,没人敢挡。
狄青在军队中奋斗,十多年后才显贵起来,当时脸上还留有黑疤。皇帝曾劝狄青敷药除掉黑疤,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不敢奉行您的命令。”
皇佑年间(1049~1054),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城,岭外一带骚动不安。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战功,想要召见他并向他询问军国大计,遇上敌寇侵犯渭州,便命令他画出军事地图送上来。狄青打报告请战,第二天入见皇帝时,他说:“臣当兵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能带得数百个蕃落骑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将叛贼的头砍下送回京城。”皇帝佩服他的豪言壮语,于是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负责处理广南叛乱之事。在此之前,蒋偕、张忠都因轻敌而战败阵亡,官军声威大衰。狄青命令各将不得妄自与叛军接战,而听从他的统一指挥。陈曙趁狄青还未到,便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军,溃败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人都逃遁了。狄青说:“号令不一,是部队失败的原因。”早晨集合各将领到堂上,逮捕了陈曙,并召来袁用等三十人,依战败逃跑罪,推出军门斩首。
后来军队停止前进,休整十天。侦察的敌人回报,以为官军不会很快进击。但狄青第二天便集合军队人马,一昼夜就过了昆仑关,从归仁铺出来布阵。叛军失去了险要阵地后,都出来迎战。狄青手举白旗指挥骑兵,从左右两翼冲出,出于叛军意料之外。大败叛军,追击了五十里,斩了数千首级,智高在夜间纵火烧城后逃走。黎明时,狄青严管着部队开进了邕州城,又招集曾被叛军俘虏胁迫的老壮年人七千二百人,慰抚之后释放、遣散。
回到京师后,皇帝嘉奖他的功绩,任命他为枢密使。起初,狄青已率部南下后,皇帝常为他担忧说:“狄青有威武的名声,叛军应会害怕他的到来。担任左右传令的人,非狄青的亲信者不可,虽然是饮食起居的时候,都应该防备突然袭击的发动。”于是派使者飞驰前线训戒。
起初,交趾人请求出兵帮助朝廷讨伐侬智高,余靖说他们可信,便在邕州、钦州准备了万人的粮草等待他们。狄青到此后,传令余靖不要派使者到交趾借兵,并立即上奏说:“交趾国李德政声称将率步兵五万、骑兵一千赶来支援,不是真的。而且借外国军队来消灭内寇,对我无利。那外国野蛮人贪得无厌,不仁不义,进而发动战乱,又怎么抵御他们呢?请取消要交趾出兵援助。”意见被采纳。叛军被平定后,人们都佩服他有远略。
第二年二月,因嘴上生毒疮,病死。皇帝为他哀悼,并亲为他御制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礼节来祭祀,赐谥为“武襄”。
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进行。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艰共苦,因此虽然敌人突然袭击,也没有一个士兵敢不冲锋向前,因此他出兵屡建战功。尤其喜欢将战功推给辅佐将领。当初,他与孙沔一同击败叛军,战术谋划都出自狄青,但叛乱平定后,处理后事,他便全交给孙沔负责,自己则毫不在意的退出来。孙沔开始时赞叹他的勇猛,这时更钦服他的为人,自以为不如他。
10.C 【解析】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嗓自纷紛。”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村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坚持不懈。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嗓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已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11.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高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活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12.(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3.C 【解析】本题中,括号处前面说外卖行业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后面说“推来担此重任”,由此可知,括号处所填句子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并且应是强调“外卖”需要食品安全的“守门员”,排除A、B两项;D项中“不仅……而且……”的表述不合逻辑,且句子显得繁杂,排除。
14.D 【解析】不可或缺: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此处修饰的是“行业”,且是说“外卖行业”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应选“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別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强调的是“责任”。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结合语境“政府及主管部门”可知,此处是说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及主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选“责无旁贷”。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迫。结合前面的“及时制定”等可知,此处强调形势的紧迫,应选“迫在眉睫”。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淸楚,或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环境视野空旷,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结合前文“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这些外卖送餐员对于商家的情况应该很清楚,应选“一目了然”。
15.B 【解析】“伴随着各个外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存在两处语病;第一处,“伴随着” 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排除A项;第二处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搭配不当,可在“关注”前添加“受到”,排除C、D两项。
16.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传”指的是人物传记,说法错误。“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17.B 【解析】A.“有”通“又”。C.“颁”通“斑”。D.“涂”通“途”。
18.C 【解析】A项中“鞣”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快速,引申为洪亮;D项中“悌”意为敬爱兄长。
19.A 【解析】①鼓,名词动用;②王,称王;③树:种植;④衣,穿;⑥丧,埋葬。
20.C 【解析】判断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被动句/省略句。
21.解析:【立意指导】
这则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蜗牛最后死了,死本身并不可悲,可悲的是蜗牛生前没有任何行动,最后死在了“野草丛中”。蜗牛没有行动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大目标自知做不到,便不做;
二是小目标根本不屑做,最终什么也没做。
究其根源,蜗牛的悲哀在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能正确地定位自己。
由此可以立意为:“做比想更重要,心动不如行动”“做好小事,就是大事”“目标要合适,行动须切实,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故步自封”“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正确认识自己、定位自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天水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运用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