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冲刺型)(解析版)
展开1.(2分)黄河鲤鱼是豫菜常用食材,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
A.糖类B.油脂C.维生素D.蛋白质
2.(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放入铁钉B.塞瓶塞C.闻气味D.加热液体
3.(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白光
C.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4.(2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四个氢原子:H4
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硫酸根离子:SO4﹣2
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5.(2分)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1:2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减小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3:4
6.(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7.(2分)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三种物质中a的溶解度最大
B.将c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只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8.(2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让油城天更蓝、水更绿”,是每个垦利人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是( )
A.植树种花,扩大绿地面积
B.将生活垃圾集中就地焚烧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对沿街露天烧烤加强管理和整治
9.(2分)下列诗句的描述中,只隐含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2分)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C.为避免跳闸,将家里的空气开关摘除
D.当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将其拉开
11.(2分)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水中放糖后变甜
B.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
C.鸭蛋腌制后变咸
D.食品垃圾腐烂后臭气熏天
12.(2分)下列对物质所属类别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空气、海水都属于纯净物
B.生铁、聚乙烯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玻璃、固态氧都属于导体
D.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都属于氧化物
13.(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柴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铝是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所以铝的抗腐蚀性能很差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
D.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保险丝会熔断,所以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14.(2分)关于图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并且易溶于水
B.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C.用力向下压活塞后,棉花燃烧是因为压缩空气做功使其内能增大
D.汽油机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
二、解答题
15.(8分)太阳能LED照明路灯,LED是一种发光二极管,它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可以把电能直接转化成 能,太阳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它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 (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16.(8分)如图所示在一烧杯内放置一枚新鲜鸡蛋,往烧杯中倒入稀盐酸,可以看到蛋壳表面附着一层气泡.
(1)产生气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
(2)反应一段时间后,鸡蛋在溶液中上浮,其主要的原因是 鸡蛋浮出水面又会下沉,其原因是 .
17.(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可用于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2)在钢轨上喷涂防锈涂料,可防止钢轨生锈,该防锈方法的原理是 ;
(3)我们通常用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 性;
(4)食品包装袋内通常会填充氮气,这是因为 ;
(5)请你写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方法: 。
18.(10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于段,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石蜡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元素,依据的原理是 。
(2)图2实验,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会消失,这是由于木炭具有 性。
(3)图3是电解水实验,切断电源后,用 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4)图4是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后果是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 ,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9.(12分)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B、C、D、F均为氧化物,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 。
(2)写出一个符合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B物质的一种用途为 。
(4)A和E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0.(14分)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
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
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
【实验探究】
【拓展延伸】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请解释其原因: 。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 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
四、计算应用题
21.(12分)长期使用的热水锅炉会产生水垢。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水垢中CaCO3的含量,将6g水垢粉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4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都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试计算:
(1)表中有一数据是不合理的,该数据的测得时间是第 min;
(2)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02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冲刺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分)黄河鲤鱼是豫菜常用食材,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
A.糖类B.油脂C.维生素D.蛋白质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鱼肉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放入铁钉B.塞瓶塞C.闻气味D.加热液体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装铁钉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白光
C.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里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里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2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四个氢原子:H4
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硫酸根离子:SO4﹣2
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四个氢原子表示为4H,错误;
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表示为,正确;
C、硫酸根离子表示为SO42﹣,错误;
D、此图是氯离子结构示意图,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2分)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1:2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减小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3:4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是N2O4、乙是N2H4、丙是N2、丁是H2O,该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3N2+4H2O;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1:2,故A正确;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2+1×4=32,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6.(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OH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金粉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Cl2能与过量的CO2不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2分)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三种物质中a的溶解度最大
B.将c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只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分析】A、可通过溶解度曲线进行判断.
B、根据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来判断.
C、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及a、b物质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
D、根据b物质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只有在在t2℃以后,a物质的溶解度才是最大,所以选项错误。
B、因为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所得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所以选项正确。
C、在t2℃时,尽管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a、b两种溶液不一定都是饱和溶液,所以无法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所以选项错误。
D、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要使b析出,常用的方法应该是蒸发结晶法,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固体溶解度和温度间的关系,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但要注意在应用曲线上的点进行计算时溶液必须是饱和溶液,否则不能应用.
8.(2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让油城天更蓝、水更绿”,是每个垦利人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是( )
A.植树种花,扩大绿地面积
B.将生活垃圾集中就地焚烧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对沿街露天烧烤加强管理和整治
【分析】A、根据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进行解答;
B、若随意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
C、根据加强污水处理可以防止水污染进行解答;
D、根据对沿街露天烧烤加强管理和整治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进行解答.
【解答】解:A、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故A正确;
B、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二次污染,故B错误;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C正确;
D、对沿街露天烧烤加强管理和整治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
9.(2分)下列诗句的描述中,只隐含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包含着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0.(2分)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C.为避免跳闸,将家里的空气开关摘除
D.当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将其拉开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来分析;
B.根据酒精燃烧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C.根据防止触电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防止触电的做法来分析。
【解答】解:A.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让患者吸入新鲜的空气,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不能迅速用水冲灭,以防酒精随着水流动造成火势蔓延,选项说法错误;
C.不能因为避免跳闸,而将家里的空气开关摘除,这是为了防止发生触电时,电路不能断开而发生危险,选项说法错误;
D.当有人触电时,不能用手拉开,以防触电,而是用干燥的木棒等不导电的物体将人移开,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
11.(2分)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水中放糖后变甜
B.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
C.鸭蛋腌制后变咸
D.食品垃圾腐烂后臭气熏天
【分析】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水中放糖后变甜,是糖分子运动到了水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灰尘是微小的颗粒,不是分子,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鸭蛋腌制后变咸,是盐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鸭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食品垃圾腐烂后臭气熏天,是由于臭味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将微小的颗粒和分子区别开来。
12.(2分)下列对物质所属类别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空气、海水都属于纯净物
B.生铁、聚乙烯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玻璃、固态氧都属于导体
D.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都属于氧化物
【分析】A.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C.根据物质是否具有导电性来分析;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A.空气中包括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海水中含有水、各种盐类物质,属于混合物,分类错误;
B.生铁是一种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分类错误;
C.玻璃没有导电性,不是导体,分类错误;
D.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都是由铁元素与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分类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柴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铝是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所以铝的抗腐蚀性能很差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
D.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保险丝会熔断,所以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分析】A、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物质的性质;
B、根据铝的性质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分析;
D、根据保险丝的作用分析。
【解答】解:A、火柴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助燃性,故A说法不正确;
B、铝是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阻止了反应进一步进行,所以铝的抗腐蚀性能很强,故B说法不正确;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故C说法正确;
D、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保险丝会熔断,所以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断路,不是短路,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人体主要考查了教材中的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14.(2分)关于图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并且易溶于水
B.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C.用力向下压活塞后,棉花燃烧是因为压缩空气做功使其内能增大
D.汽油机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
【分析】A.根据实验设计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做功生热来分析;
D.根据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浓氨水与酚酞溶液没有接触,一段时间后,酚酞试液变红色,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氨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与酚酞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法正确;
B.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吸收蜡烛燃烧后释放出来的热量,并迅速向周围散失,导致蜡烛火焰部分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熄灭,说法错误;
C.用力向下压活塞后,压缩空气做功使其内能增大,使得棉花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发生燃烧,说法正确;
D.汽油机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个理化综合题,解答时根据所学化学与物理基础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二、解答题
15.(8分)太阳能LED照明路灯,LED是一种发光二极管,它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可以把电能直接转化成 光 能,太阳能是 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它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 聚变 (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分析】根据能量转化、能源的分类、核变的知识来分析。
【解答】解:LED是一种发光二极管,它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可以把电能直接转化成光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它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故填:光;可再生;聚变。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6.(8分)如图所示在一烧杯内放置一枚新鲜鸡蛋,往烧杯中倒入稀盐酸,可以看到蛋壳表面附着一层气泡.
(1)产生气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2)反应一段时间后,鸡蛋在溶液中上浮,其主要的原因是 反应一段时间后,蛋壳表面附着一层气泡,鸡蛋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大于鸡蛋的重力,因此鸡蛋在溶液中上浮. 鸡蛋浮出水面又会下沉,其原因是 鸡蛋浮出水面后表面附着的气泡消失,鸡蛋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小,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小,当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又会下沉 .
【分析】(1)因为蛋壳中有CaCO3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2)反应一段时间后,蛋壳表面附着一层气泡,鸡蛋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鸡蛋浮出水面后表面附着的气泡消失,鸡蛋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小,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小.
【解答】解:(1)CaCO3+2HCl=CaCl2+H2O+CO2↑
(2)1、反应一段时间后,蛋壳表面附着一层气泡,鸡蛋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大于鸡蛋的重力,因此鸡蛋在溶液中上浮.
2、鸡蛋浮出水面后表面附着的气泡消失,鸡蛋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小,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小,当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又会下沉.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贴近生活,并且和物理学知识联系很紧密.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综合应用.
17.(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可用于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煮沸 ;
(2)在钢轨上喷涂防锈涂料,可防止钢轨生锈,该防锈方法的原理是 隔绝水和氧气 ;
(3)我们通常用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 导电 性;
(4)食品包装袋内通常会填充氮气,这是因为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5)请你写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方法: 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合理即可) 。
【分析】(1)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3)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食品包装袋内通常会填充氮气,是用作保护气,进行分析解答。
(5)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措施很多,根据生活中节水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加热煮沸,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能将硬水软化。
(2)在钢轨上喷涂防锈涂料,可防止钢轨生锈,该防锈方法的原理是隔绝水和氧气。
(3)我们通常用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4)食品包装袋内通常会填充氮气,是用作保护气,这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5)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用淘米水、洗衣水冲厕,可以节约用水(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煮沸;
(2)隔绝水和氧气;
(3)导电;
(4)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5)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节约用水的做法、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10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于段,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石蜡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碳 元素,依据的原理是 质量守恒定律 。
(2)图2实验,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会消失,这是由于木炭具有 吸附 性。
(3)图3是电解水实验,切断电源后,用 燃着的木条 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4)图4是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后果是 酸液飞溅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 大量清水冲洗 ,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木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氧气和氢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CO2中含有碳、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2)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会消失,这是由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
(3)切断电源后,可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若木条燃烧的更旺,说明是氧气,若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4)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浓硫酸会浮在水面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故答案为:
(1)碳;质量守恒定律;
(2)吸附;
(3)燃着的木条;
(4)酸液飞溅;大量清水冲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质量守恒定律、木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12分)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B、C、D、F均为氧化物,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 H2O 。
(2)写出一个符合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COCu+CO2 。
(3)B物质的一种用途为 灭火 。
(4)A和E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分析】根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C、D、F均为氧化物,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所以G是氢气,盐酸转化成的B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会与盐酸、一氧化碳反应,所以D可以是氧化铜,氢气和F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水,水和E可以相互转化,E会与A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C、D、F均为氧化物,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所以G是氢气,盐酸转化成的B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会与盐酸、一氧化碳反应,所以D可以是氧化铜,氢气和F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水,水和E可以相互转化,E会与A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F是H2O;
(2)符合C和D的反应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3)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4)A和E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H2O;
(2)CuO+COCu+CO2;
(3)灭火;
(4)复分解反应。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14分)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2H2OMg(OH)2+H2↑ 。
(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
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
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降低 。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
【实验探究】
【拓展延伸】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请解释其原因: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 钾 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配平即可;
(2)假设与分析中,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实验探究中,1.取上述红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溶液红色褪去,假设2成立;2.取上述红色溶液,降低温度,冷却至室温(或放置一段时间至室温),观察现象,红色褪去,假设③成立;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因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钾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
【解答】解:(1)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Mg+2H2OMg(OH)2+H2↑;
(2)假设与分析中,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实验探究中,1.取上述红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溶液红色褪去,假设2成立;2.取上述红色溶液,隔绝空气,冷却至室温(或放置一段时间至室温),观察现象,红色褪去,假设③成立;故答案为:二氧化碳;降低;①溶液红色褪去;②隔绝空气;③冷却至室温(或放置一段时间至室温);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因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答案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钾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因为钾比钠活泼;故答案为:钾;
【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四、计算应用题
21.(12分)长期使用的热水锅炉会产生水垢。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水垢中CaCO3的含量,将6g水垢粉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4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都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试计算:
(1)表中有一数据是不合理的,该数据的测得时间是第 3 min;
(2)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加入盐酸后烧杯中因为生成二氧化碳,总质量应该慢慢减少,而不存在增加,所以测定时间为第3min的时候数据不合理,偏大了。
设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6gx 46g﹣43.8g=2.2g
x≈83.3%
故答案为:
(1)3;
(2)83.3%。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2SO4溶液(NaOH)
滴加适量的稀硫酸
B
金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O(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D
NaCl溶液(CaCl2)
通入过量的CO2,过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上述红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①
假设2成立
2.取上述红色溶液,② ,③ 观察现象。
红色褪去
假设③成立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烧杯内所盛物
质的总质量/g
46.0
45.2
44.8
45.1
44.1
43.9
43.8
43.8
43.8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2SO4溶液(NaOH)
滴加适量的稀硫酸
B
金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O(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D
NaCl溶液(CaCl2)
通入过量的CO2,过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上述红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① 溶液红色褪去
假设2成立
2.取上述红色溶液,② 隔绝空气 ,③ 冷却至室温(或放置一段时间至室温) 观察现象。
红色褪去
假设③成立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烧杯内所盛物
质的总质量/g
46.0
45.2
44.8
45.1
44.1
43.9
43.8
43.8
43.8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3(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3(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06(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06(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压轴型)(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压轴型)(word版 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