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 年初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依然席卷全球,让人们再次认识到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判断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能够使人患病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 D.能够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B.北极熊身上长满厚厚的白毛
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D.睡莲有中空的叶柄
3.图为淋巴单核细胞迁移到血管外组织后的3种去向,这一过程称为( )
A.细胞分化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 D.细胞癌变
4.“垃圾分类,文明社会”一些小区将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变“废”为“肥”,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病毒
5.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表示消费者,包括人和各种动物
B.甲表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C.丙是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D.甲、乙、丙三类生物成分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6.如果一个足球俱乐部为备战比赛,长期高强度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球场地面干硬板结,草坪发黄甚至出现一定面积的死亡干枯。关于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草坪缺水导致草的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
B.土壤板结导致草根缺氧,不能呼吸导致细胞死亡
C.缺乏无机盐,导致草不能正常生长
D.由于踩踏导致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7.果园的油桃喜获丰收,使油桃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C.果园中施加的有机肥 D.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8.果园想扩大果树的栽种面积,且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能达到此目的措施是( )
A.扦插 B.嫁接
C.种子繁殖 D.组织培养
9.新冠肺炎的病毒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是( )
A.外界空气→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外界空气→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C.外界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外界空气→口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10.蛋白质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的部位及被消化后形成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
A.口腔、氨基酸 B.胃、氨基酸
C.食道、脂肪酸 D.小肠、脂肪酸
11.下列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与缺乏症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缺维生素C--坏血病 B.缺铁--缺铁性贫血
C.缺维生素A--佝偻病 D.缺碘--大脖子病
12.如图所示A、B、C、D为膈肌三种不同状态。司机被拦下做酒精呼气检测,当完成呼气时膈肌所处状态为( )
A.A B.B
C.C D.D
13.股骨是人体内最长的骨,其长度与身高有直接关系。青春期,促进股骨快速生长的腺体和激素分别是( )
A.甲状腺 生长激素 B.垂体 生长激素
C.性腺 性激素 D.甲状腺 甲状腺素
14.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输尿管的输送
C.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5.兴奋通过反射弧时( )
A.只能沿一个方向传导 B.要经过3个神经细胞
C.都要经过大脑皮质 D.都会引起肌肉收缩
16.排球是泰州中考项目之一,以下是对抛接排球时一系列动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动作主要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完成
B.维持运动协调、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大脑
C.通过训练可以熟练抛接球属于条件反射
D.看清运动中的排球需迅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17.体育考试后同学们面色红润,与此直接相关的血管主要是( )
A.小动脉 B.小静脉
C.主动脉 D.毛细血管
18.草履虫、蝗虫、家鸽、海豚四种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分别是( )
A.口沟、气管、肺、鳃 B.口沟、气门、气囊、鳃
C.表膜、气管、肺、肺 D.表膜、气门、气囊、肺
19.下列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鸿雁传书 B.蜘蛛结网
C.鹦鹉学舌 D.老马识途
20.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A.温度保持恒定 B.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C.增加光照强度 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21.某人听觉有障碍,经检査耳的结构无损伤,那么其发病部位可能是( )
①耳廓和外耳道 ②鼓膜 ③耳蜗 ④听神经 ⑤听觉中枢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④⑤
2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元 B.神经冲动
C.神经末梢 D.反射弧
23.鸟卵结构中可以孵化为雏鸟的重要结构是
A.卵白 B.卵黄 C.系带 D.胚盘
24.人类生命的起始点是( )
A.胎儿 B.精子 C.卵细胞 D.受精卵
25.下列有关青春期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B.开始出现第一性征
C.生殖器官发育和成熟 D.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26.能卷舌(A)与不能卷舌(a)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基因在人群中应该是( )
A.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Aa B.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Aa
C.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AA D.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aa
27.长颈鹿的颈很长的原因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经常吃树叶颈长长了 D.为了吃树叶颈长长了
28.下列表示植物根茎根毛细胞的图像是( )
A. B.
C. D.
29.下列有关食品腐败和保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日常生活中,要分开存放生、熟食品
B.盒装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是巴氏消毒法
C.冰箱可以保鲜食品,因为低温可以杀死细菌
D.食品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生长和繁殖
30.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三个层面是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基因、细胞、生态系统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细胞、物种、生态系统
3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中,显微镜下观察经稀碘酒染色后的装片,看到细胞核呈( )
A.无色 B.灰色 C.黄色 D.紫色
32.进行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首先要明确提出实验的假设,其主要目的是( )
A.得出实验结论 B.明确实验方向 C.确定实验材料 D.延长实验过程
33.设计对照实验来获得证据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设计对照实验的是( )
A.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B.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
C.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测定人的反应速度
34.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需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包裹起来,目的是( )
A.维持鱼的正常呼吸 B.维持鱼体温的稳定 C.防止鱼乱动 D.防止与血液的凝固
35.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为了确定其所在的位置,某同学进行了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
①换用目镜 ②转动反光镜 ③移动玻片标本 ④换用物镜 ⑤转动遮光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二、填空题
36.人类是生物圈内的最高等动物。人类如与其它灵长类相比,具有_____中枢,能完成更为复杂的_____反射;与爬行类相比,_____是由完全分隔的四个腔构成,携氧能力增强:与两栖类相比,幼体在_____中发育,属于_____,后代成活率高;与水生动物相比,皮肤的表层由致密的_____细胞组成,非常适应陆生生活。
三、综合题
37.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此消息迅速引起全球关注。
(1)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会对_____生态系统造成放射性污染。
(2)若福岛附近海域存在如下食物链:硅藻→浮游动物→鲱鱼→鳕鱼,这条食物链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____,核污水流入海水中一段时间后,_____体内的污染物浓度最高。
(3)污水排入大海之后的数十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这说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具有_____。
38.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中和、碳达峰中的“碳”,就是指二氧化碳。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分析后回答。
(1)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_____进入生物体,生物体内的碳主要通过微生物_____和动植物_____两条途径返回到大气中去。(本小题用图中序号填写)
(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会消耗大气中的_____,并释放出_____。
(3)可以通过_____、_____等措施实现碳中和,以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稳态。
39.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空间站建成后将促进太空育种等技术的发展。太空育种是精选动植物的遗体地下的煤和石油的作物种子通过航天飞行器搭载到太空,在空间特殊环境下使种子发生变化,然后再到地面进行优选的育种手段。
(1)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在太空条件下,改变种子的_____,使种子发生_____变异。
(2)太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它将发育成幼苗的_____。
(3)经太空搭载的作物种子,后代一定是优良品种吗?_____。说明理由_____。
40.2021年5月7日,中国国药灭活新冠疫苗获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这是世界上第六个,也是中国首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认证的新冠疫苗。截止5月13日,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36691万剂次。
(1)_____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的方法。
(2)疫苗通常是用灭活或减毒的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相当于_____,这种免疫过程属于_____免疫。
(3)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_____产生相应的_____抵抗新冠病毒的侵害。
(4)给符合条件的普通人接种疫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
A.能够使人患病不是判断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不合题意。
B.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合题意。
C.新型冠状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即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符合题意。
D.能够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不是判断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不合题意。
【点睛】
解题关键是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C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蚯蚓可以改良土壤等。
【详解】
A.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
B.北极能身上长满厚厚的白毛,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
C.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符合题意。
D.睡莲又称子午莲、水芹花,是属于睡莲科睡莲属的多年生水生植物。睡莲根、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里面储存着空气,以满足根、茎、叶对氧气的需要;又有长长的叶柄、叶片能漂浮在水面上,与水中生活相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3.A
【分析】
细胞分化就是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过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详解】
图中淋巴单核细胞迁移到血管外组织后,有的变成了巨噬细胞,有的变成了树突状细胞,有的细胞凋亡了,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细胞,这个过程为细胞分化。
故选A。
【点睛】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结果。
4.C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一些小区将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变“废”为“肥”,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
故选C。
【点睛】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5.D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甲和乙的遗体和排出物都会被丙利用,所以丙是营腐生生活的分解者;乙以甲为食,则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分解者。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乙表示消费者,包括人和各种动物,A正确。
B.甲表示生产者,生产者自己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供给自己所需,还养活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B正确。
C.丙是分解者,一般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将甲、乙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进入生态循环,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所以甲、乙、丙三类生物成分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阳光、空气等非生物成分,D错误。
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关键。
6.B
【分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
A.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草坪缺水不会导致草的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错误。
B.掌握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土壤板结导致草根缺氧,不能呼吸导致细胞死亡,正确。
C.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每种无机盐的作用是不同的,错误。
D.踩踏草坪会导致土壤板结,导致土壤中氧气含量减少,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植物三大生理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有机肥需要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盐才能够被植物所吸收。
【详解】
油桃增产主要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原料来自于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D正确。
【点睛】
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8.C
【分析】
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利于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
【详解】
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都没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利于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而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繁殖速度慢,发生变异的几率大,因此,为了保持果树的优良特征,加快果树的繁殖速度,果农通常不采用的繁殖方法是种子繁殖。
故选C。
【点睛】
只要掌握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及优点,即可作出正确的答案。
9.C
【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详解】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故选C。
【点睛】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
10.B
【分析】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是胃,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为氨基酸。
故选B。
【点睛】
掌握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1.C
【分析】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一旦缺乏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据此解答。
【详解】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甚至引发疾病。如人体如果缺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等;缺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等。而无机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
所以,C的观点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维生素和无机盐对人体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甚至引发疾病。
12.A
【分析】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详解】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图中当膈肌由状态A向状态C转换时,膈的顶部下降,因此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廓扩大,此时膈肌收缩,肺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吸气。图中当膈肌由状态C向状态A转换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完成呼气。因此,当呼气时,膈肌内应处于A状态。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呼吸运动的吸气过程中膈肌、膈的顶部位置、肺的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关系。
13.B
【分析】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详解】
青春期是身高增长的关键期,股骨是人体内最长的骨,其长度与身高有直接关系。因此,在青春期,垂体泌的生长激素量增加,作用于股骨,促进股骨快速生长。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分清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是解题的关键。
14.D
【分析】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水分较少,导致尿液中的尿素浓度增加。
【详解】
血液由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后,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部分水、葡萄糖、无机盐、尿酸、尿素等就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吸收,所以,正常人的原尿中含葡萄糖而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需熟练掌握尿液形成的过程。
15.A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详解】
A.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A正确。
B.最简单的反射弧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细胞组成,B错误。
C.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生来就有的反射,C错误。
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所以不一定能引起肌肉收缩,D错误。
故选A。
【点睛】
掌握神经元和反射弧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B
【分析】
本题综合人体的运动系统及神经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详解】
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运动员娴熟的动作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下,由骨、关节、肌肉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A不符合题意。
B.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B符合题意。
C.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核心内容,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C不符合题意。
D.眼睛是在看近处的物体,此时睫状体内的平滑肌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人的眼睛是在看远处的物体,此时睫状体内的平滑肌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因此当我们用眼睛看清运动中的排球,主要靠睫状体来随时调节晶状体的曲度,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熟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D
【分析】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动脉一般分布较深;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有的分布较浅,有的分布较深;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分布最广。
【详解】
体育考试跑完后,面色红润是因为跑步的时候,心跳加快,体温升高,血流加快,导致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而出现脸红的症状,一般过半个小时左右,可以逐渐恢复。
故选D。
【点睛】
解题关键是理解掌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人体的分布特点。
18.C
【分析】
生活环境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生物体的呼吸器官各异。肺和气管是陆地呼吸的器官,鳃能够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有的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动物,用皮肤呼吸。
【详解】
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的动物,用表膜呼吸;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用气管呼吸;
家鸽为鸟类,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进行双重呼吸;
海豚是哺乳动物,虽然生活在水中,但用肺呼吸。
故草履虫、蝗虫、家鸽、海豚四种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分别是:表膜、气管、肺、肺。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的呼吸器官。
19.B
【分析】
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老鼠打洞、蜘蛛结网等。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小狗算数、大山雀偷喝奶等。
【详解】
ACD.鸿雁传书、鹦鹉学舌、老马识途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ACD不符合题意。
B.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是蜘蛛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
20.A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要想提高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让合成的有机物多而分解的少,就会有更多的有机物剩余,就会增产。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增加原料二氧化碳。温度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夜晚适当降温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分解的有机物少,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积累,进而增产。
【详解】
A.适当增加温室中的昼夜温差,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到了夜间温度降得比较低的话可有效地抵制蔬菜进行呼吸作用,减少因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使有机物得到更多地积累,提高产量,所以保持棚内温度恒定不能到达增产的目的,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B不符合题意。
CD.光是光合作用不可少的条件,没有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增加光照强度,适当延长光照时间都可以提高作物产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学生要能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21.D
【分析】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详解】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由上可知,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22.A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
故选A。
【点睛】
解题关键是知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3.D
【分析】
鸟卵结构图:
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详解】
A.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卵黄具有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B不符合题意。
C.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题关键是明确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24.D
【分析】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
【详解】
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高等动物和人体生长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故选D。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的形成。
25.B
【分析】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详解】
A.身高、体重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A正确。
B.第一性征是出生就有的,是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不是青春期的特征,B错误。
C.生殖器官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C正确。
D.青春期心理特点的一些表现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
26.D
【分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详解】
AC.题意可知,能卷舌是显性性状,因此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AC错误。
B.由题意可知,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a,Aa表示能卷舌,B错误。
D.由选项B可知,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a,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27.B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
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颈长的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故选B。
【点睛】
生物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环境的选择是定向的,古代长颈鹿的生活环境反生了改变,又正好产生了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异,这是长颈鹿长脖子形成的原因。
28.A
【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尖各部分细胞特点如下:
【详解】
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所以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会向外突出。
故选A。
【点睛】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根尖的结构和特点。
29.C
【分析】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可知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详解】
A.生菜、生肉上常带有病菌,如果混合存放生、熟食品,就可能污染熟食,并且在熟食品上大量繁殖,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要分开存放生、熟食品,A正确。
B.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牛奶常用的保存方法是巴氏灭菌法,这样既保证杀死牛奶中的病原体,又不破坏牛奶品质,B正确。
C.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杀死微生物是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方法,微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有机物,低温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而不是杀死微生物,C错误。
D.食品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品的腐败原因和食物的保存。
30.C
【分析】
(1)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
【详解】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故选C。
【点睛】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题型多变,要注意掌握。
31.C
【分析】
碘酒可以将蛋白质染成棕黄色。细胞核里有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里有非常多的蛋白质所以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细胞质里也有一些蛋白质所以细胞质被染成浅黄色,而碘化钾是便于碘进入细胞内部,因为细胞表面有着一种蛋白质叫做钠钾泵,可以将钾离子泵入细胞内。
【详解】
细胞核里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非常多的蛋白质,碘酒可以将蛋白质染成棕黄色,所以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中,显微镜下观察经稀碘酒染色后的装片,看到细胞核呈棕黄色(黄色)。
故选C。
【点睛】
解题关键是熟记实验中碘酒染色后的细胞核颜色。
32.B
【分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可以据此解答。
【详解】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经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要进行探究实验,首先必须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明确实验方向,B正确。
【点睛】
掌握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本题解题关键。
33.D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
A.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是对照实验,变量是水温,需要设置高温、常温和低温来形成对照说明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探究“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实验需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便形成对照,来表明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不同,B不符合题意。
C.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变量是种子是否活着(有无进行呼吸作用),设置有无进行呼吸作用来形成对照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不符合题意。
D.测定人的反应速度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学探究,“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34.A
【分析】
根据鱼用鳃呼吸,需要呼吸水中溶解的氧气。
【详解】
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35.C
【分析】
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详解】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换用物镜,污点移动就在物镜,不动就不在物镜。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知道小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并会判断。
36.语言 条件 心脏 母体(子宫) 胎生 上皮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人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详解】
人类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大脑越来越发达,在大脑皮层形成了语言中枢,于是人类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这是人类所特有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例如望梅止渴。
人的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房和右心房由房间隔分开,血液互不流通;左心室和右心室由室间隔分开,血液互不流通。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这就可以使它们的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减小这些动物对环境的依赖程度。
人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人的皮肤是由各种组织构成的器官。皮肤是个体最大的器官。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构成的。皮肤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由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点睛】
熟知人体的生理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7.海洋 硅藻 鳕鱼 全球性
【分析】
(1)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高。
(2)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首先是植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随着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一部分能量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所以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
(1)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会造成大海里的海水污染,从而影响到生活在海里的动植物,会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放射性污染。
(2)根据分析可知,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营养级最低的硅藻含有最多的能量;因为生物体无法分解污染物,污染物会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累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越高,所以营养级最高的鳕鱼体内的污染物浓度最高。
(3)污水在10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的具有全球性。
【点睛】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
38.⑤ ① ②③ 氧气 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 使用清洁能源(少开私家车)
【分析】
(1)物质循环就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在生物群落中和在无机环境中两方面。
(2)生物和大气之间的碳循环: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再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
(3)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温室效应。
【详解】
(1)绿色植物通过⑤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动植物通过②③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细菌、真菌的①分解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生物体内的碳主要通过微生物的①分解作用和动植物的②③呼吸作用两条途径返回到大气中去。
(2)近年来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它们的燃烧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3)为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稳态,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以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来实现,比如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所以也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降低二氧化碳含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气体二氧化碳,需要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气体。
39.遗传物质 可遗传 胚根 根 不是 变异有的有利,有的有害
【分析】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开始萌发,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储存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被细胞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输送给胚芽、胚轴、胚根。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为幼苗的根,随后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发育成根与茎的连接部分,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与此同时,贮存养料的胚乳或子叶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而逐渐萎缩。
【详解】
(1)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因此太空育种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首先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3)太空育种是使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太空育种产生的变异既有对人类都是有利的,也有对人类有害的。
【点睛】
熟知生物变异的知识及种子萌发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0.预防接种(接种疫苗、计划免疫) 病原体 抗原 特异性 淋巴细胞 抗体 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
1.传染病: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如蛔虫病(寄生虫性传染病)、肺结核(细菌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传染病)等。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能流行,必须同时具备这三点。①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③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①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②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戴口罩出门等;③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
【详解】
(1)预防接种是把疫苗(用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所以,预防接种(接种疫苗、计划免疫)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的方法。
(2)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它能刺激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属于抗原。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3)由上述分析可知: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新冠病毒的侵害。
(4)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所以,给符合条件的普通人接种疫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二模八年级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二模八年级生物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生物pdf、八年级期中生物答案522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