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富贵不能淫
展开
这是一份六、富贵不能淫,共4页。
[真题链接]
(2017·广西桂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胡广《丞相传》)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居天下之广居 居: 居住
(2)与民由之 由: 遵从
(3)贫贱不能移 移: 使……改变、动摇
(4)此之谓大丈夫 谓: 称作,叫作
(5)俄有使使止之 俄: 不久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得志,独行其道。
不能实现志向时,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3.下列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表现出一身浩然正气,最终从容就义,这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3分)
【参考译文】
【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的是:“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文天祥)不慌不忙地对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文天祥)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中考预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①,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②奚③宜至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下》,有删改)
[注]①横逆:横暴不顺理。②此物:指上文所说“横逆”的态度。③奚:为什么。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 怎么,哪里
(2)父命之 命: 教导,训诲
(3)必敬必戒 戒: 谨慎
(4)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异: 差别,不同
(5)人恒爱之 恒: 经常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定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一朝一夕的祸患。
3.【甲】文中的“大丈夫”与【乙】文中的“君子”有什么共同点?(3分)
示例:二者都积极倡导并努力践行“仁”“礼”的思想。(3分)
4.对于孟子在文中提出的相关观点,古今许多仁人志士和革命者都把它奉为行为准则。请你举出一位仁人志士或革命者及其言论。(3分)
示例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例二: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任选一例即可,3分)
【参考译文】
【乙】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假设)有个人,他以横暴不顺理的态度对待我,那么君子必定会反省自己:我(对他)一定还有不仁的地方、无礼的地方,不然这种态度为什么会冲着我来呢?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一朝一夕的祸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①矣。故士穷②不失义,达③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④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⑤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注]①嚣嚣:同“闲闲”,自得其乐、无欲无求的样子。②穷:不得志。③达:显达。④得己:自得。⑤见:同“现”。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真正,确实
(2)丈夫之冠也 冠: 行冠礼
(3)必敬必戒 敬: 恭敬
(4)以顺为正者 正: 准则,标准
(5)泽加于民 泽: 恩泽,恩惠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我的心志)惑乱,贫贱不能使(我的节操)改变,威武不能使(我的意志)屈服。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不能实现志向时,独自修养身心;显达时,就要给天下人带来好处。
3.【甲】文中的哪句话与【乙】文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思一致?(2分)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2分)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对比分析“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区别。(4分)
①“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因惧于秦王的权威,选择顺从秦王的一切意思。②“大丈夫之道”则是指心怀仁德、践行礼义之人,在不得志时独善其身,在显达时坚持施以仁政,不会因为外界的因素而改变自己的追求,其本质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乙】尊崇道德,乐行仁义,就可以自得其乐了。因此,士人不得志时不丧失道义,显达时不偏离自己所遵循的正道。不得志时不丧失道义,所以士人自得其乐;显达时不偏离自己所遵循的正道,所以百姓不会失望。古代的人,实现志向时,施予百姓恩惠;不能实现志向时,修养自身,并显现在世上。不能实现志向时,独自修养好身心;显达时,就要给天下人带来好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优秀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课时计划,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交流点拨,附: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