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教学设计
展开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城市通常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
2.城市功能: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3.城市的辐射功能
(1)概念: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城市的功能。
(3)衡量指标:城市腹地范围。
4.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5.城市体系
(1)概念: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
(2)作用
①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②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判断
1.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 )
2.青海省格尔木市具备多种功能,是综合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 )
二、纽约的发展
港口→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过1 000万的城市。
三、纽约的辐射功能
判断
1.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是均衡的,可以同步发展。( × )
2.交通干线连接的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交通干线沿线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轴,这样具有“点—轴”结构的区域,经济发展往往迅速。( √ )
探究点 城市的辐射功能
材料一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和地区生产力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对周边城市在科技、就业、投资、产业迁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一个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根据1998~2007年长三角主要城市GDP变化图(单位:亿元),可知上海GDP的增长对苏州、杭州、无锡等城市GDP的增长有带动作用。
材料二 2019年12月,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以上海、南京、无锡、苏州等27个城市为中心区,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多种发展轴延伸的“一核九带”空间发展格局,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
材料三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图。
1.说明上海对苏州、无锡等城市GDP增长的辐射带动作用。
答案 上海与苏州、无锡等城市之间交通运输网络发达,联系强度大,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便捷,上海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苏州、无锡等城市经济的发展。
2.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答案 距离上海更近,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联系更为紧密,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更大。
3.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上海市的核心作用,首先需要加强上海市________中心、______中心等城市职能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沿发展轴延伸的“一核九带”空间发展格局,除沿长江黄金水道外,还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展轴实现上海市对外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答案 金融 贸易(或航运) 铁路线、公路、沿海、沿湾、沿湖、沿运河
4.指出为顺利推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 ①提升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②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③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④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基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下的大都市辐射功能示意图
(2020·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月考)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伴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
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
A.逆城镇化现象
B.工业化水平下降
C.城市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伴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先增强后减弱,故选C。第2题,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工业化水平继续增加;城市集聚效应开始减弱,城市规模增加速度放缓,但不会萎缩;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后期可能出现逆城镇化现象,但不会使农业人口增加。故选A。
(2019·全国文综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4.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5.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 3.D 4.B 5.A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宁波,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宁波有海港,选项A错误;这些城市中,仅南京和上海沿长江分布,选项B错误;这些城市中,仅上海位于长江口,选项C错误;这些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南京、合肥、杭州为省会城市,苏州和宁波为地级市,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故选项D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以上海为核心,这些城市均分布在长三角的外围,距上海市较远,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的特点,故选B。第5题,读图可知,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这些城市在空间位置上邻近上海。在上海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下,这些城市与上海市进行产业整合与区际协作,有利于这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了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故选项A正确。上海市是全国性的中心城市,与这些城市的性质不同,选项C错误;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首位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这些城市若选择与上海市相同或相近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部门,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不利于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选项B、D错误。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第Ⅲ阶段( )
A.以小城镇为主导
B.城乡一体化地带初步形成
C.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减弱
D.向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发展以小城镇为主导,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人口、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逐步发展成为城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区域中心的城市,充分发挥它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周边工业卫星城的发展,在城市周围出现了许多与城市有密切联系的小城镇,并形成城市群。故选A。第2题,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第Ⅲ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A、B两项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表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故选D。
历史上,法国政体长期高度中央集权,而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在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高度不平衡的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完成3~5题。
3.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资源 C.交通 D.政治
4.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 )
A.服务门槛 B.服务种类
C.服务等级 D.服务范围
5.“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
A.空间结构 B.规模结构
C.产业协作 D.城镇化进程
答案 3.D 4.D 5.B
解析 第3题,巴黎是法国的首都,是法国的政治中心,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完善,经济发达,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故选D。第4题,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在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主要是为了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服务范围,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从而能够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高度不平衡的问题。故选D。第5题,“平衡城市”规划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高度不平衡的问题,从而缩小巴黎和法国其他城市规模的差异,优化法国城市的规模结构,故选B。
(2020·山东临沂模拟)波鸿市是德国西部鲁尔区内的城市,市区内地势起伏和缓。下图示意波鸿市不同年龄段儿童游戏场地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波鸿市不同年龄段儿童游戏场地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
A.0~6岁 B.6~12岁
C.0~12岁 D.12~16岁
7.波鸿市的南区和西南区,最可能是( )
A.居住区 B.商业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8.推测波鸿市( )
①城市空间形态为组团式 ②中心城区儿童数量最多 ③按人口数规划游戏场地 ④游戏场地布局较为合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6.D 7.A 8.C
解析 第6题,儿童游戏场地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0~6岁儿童游戏场地最多,说明服务范围最小;12~16岁儿童游戏场地数目最少,说明服务范围最大。故选D。第7题,波鸿市儿童游戏场地在南区和西南区分布比较集中,尤其是0~6岁、0~12岁儿童游戏场地最多,因为儿童出行距离较短,儿童游戏场地应靠近儿童分布较多的地区,因此南区和西南区最可能是居住区。第8题,组团式城市多因地形或河流阻隔,形成多个核心。材料中显示波鸿市市区内地势起伏和缓,且图示道路为环路和干线交叉分布,只有一个中心区域,因此,城市形态应为团块状,①错。中心城区儿童游戏场地数量最多,因此中心城区儿童数量最多,②正确。儿童游戏场地是面向儿童,而不是全部人口,③错。波鸿市的南区和西南区最可能是居住区,南区和西南区游戏场地最多,布局较为合理,④对。C正确。
城市扩散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读“大连市核心区2000~2009年扩散度统计图”,回答9~10题。
9.大连市核心区扩散度升高带来的影响为( )
A.拉大城市核心区与郊区的差距
B.人口空间布局趋向市中心
C.带动郊区经济发展
D.逆城镇化进程延缓
10.图示期间大连市核心区扩散度出现两个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②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 ③政府政策干预 ④郊区农业发展加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9.C 10.D
解析 第9题,据材料分析可知,城市扩散度升高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市核心区和郊区的差距,部分人口向城市外围迁移,逐渐出现逆城镇化现象,故选C。第10题,大连市核心区扩散度出现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说明城市核心区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快速上升,说明核心区和城市外围的联系更加方便,可能是由于城郊间的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也可能是政府政策干预的结果。故选D。
“卧城”即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也称睡城。其特点是与母城距离较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下图为“某大城市的卫星城昼夜人口变化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四地最可能为“卧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关于“卧城”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型商场、专科医院等基础设施非常齐全
B.居民绝大多数为上班族
C.城内房租、房价相对较低
D.难以真正起到分散大城市人口规模的作用
答案 11.B 12.A
解析 第11题,由材料可知,“卧城”又称为睡城,睡城人口昼少夜多,由图例可看出,乙地人口昼少夜多,最可能为“卧城”,故选B。第12题,“卧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如商业休闲、教育、娱乐、医疗等成熟区域功能的城市配套,房租、房价较低,人口虽大量入住,但局限于晚上休息,白天仍乘坐交通工具去往市中心上班,难以真正起到分散大城市人口规模的作用。故选A。
(2020·辽宁大连月考)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4月8日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文件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应突出强调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据此完成13~14题。
13.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有利于( )
①解决中心城市城镇化问题 ②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 ③扩大中小城市服务范围 ④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4.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B.中小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显著
D.中小城市交通拥堵加重
答案 13.D 14.C
解析 第13题,该模式不是以解决中心城市城镇化问题为目标;城市圈内的不同城市优势不同、定位不同,该模式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扩大中心城市的服务范围,将周边中小城市整合为一个整体,可以使生产要素在城市间得到最优配置,有利于促进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第14题,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发展,成长为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时会导致医疗、教育等资源向中心城市高度集中,同时还会从周边劣势地区吸引人才、资金、信息等优势资源。这一现象被称为城市“虹吸效应”。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市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是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具备较强聚集扩散、服务和创新功能的区域经济中心。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以下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郑州、合肥、长沙都曾积极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最终花落武汉和郑州。郑州在航空港实验区、郑东新区、郑(郑州)汴(开封)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建设将受益。下图为我国中部六省区位置示意图。
(1)说明郑州、武汉当选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共同原因。
(2)推测与郑州相比,合肥未能获批国家中心城市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对郑州发展的意义。
答案 (1)都位于中部省区的中间位置,承接东西、连通南北的枢纽地带,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大;所在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商业、金融业发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均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能有效组织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
(2)与郑州相比,合肥位置偏东,邻近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对于中部省区崛起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相较于郑州的立体交通枢纽而言,合肥的交通枢纽地位不突出;与郑州相比,合肥的经济实力较弱,中心城市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3)促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一步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和现代化产业基地;推动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郑州与开封等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力度,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创新体系,打造城市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解析 (1)根据材料“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市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是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具备较强聚集扩散、服务和创新功能的区域经济中心”,说明中心城市在地理位置、交通、经济、辐射能力方面都有较高要求。(2)与郑州相比,合肥未能获批国家中心城市,说明合肥未满足设立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实力等方面分析。(3)根据材料“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对郑州在航空港实验区、郑东新区、郑汴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建设将受益”,可从航空港实验区、郑东新区、电子商务、区域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分析。课程标准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2.结合实例,学会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说明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影响地区
具体表现
周边地区
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
城市带
与其他城市之间通过便利的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紧密联系,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美国
通过便利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以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世界
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精品教案设计,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纽约的发展,纽约的辐射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