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 (含答案)第1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 (含答案)第2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 (含答案)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 (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烟台市)“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多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2.(福州市)下列说法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理念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雅安市)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在下列所给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是一个大家族,所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B.所有酸中都一定含有氧元素
    C.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增加
    D.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4.(重庆市)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 B.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C. 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5.(巢湖市)下列措施不符合世博会“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是【     】
       A.“阳光谷”上采阳光、下蓄雨水,可给世博园区提供照明用电和生活用水
       B.主题馆的东、西两墙种植大面积的生态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
      C.用煤发电,以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
      D.在交通、建筑、生活设施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6.(达州市)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7.(南通市)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0与C02 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
    B.C0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C0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8、(无锡市)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为了节约用水,洗菜、淘米后的水用来浇花
    D.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回收废弃物
    9. (泰安市)“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尼古丁 D.焦油
    10.(内江市)“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
    A.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B.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D.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11.(武汉市)实验室里,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12.(湛江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符合该主题的是
    A. 焚烧废旧塑料解决“白色污染” B. 多用煤发电少用风力发电
    C. 把还未用完的作业本烧掉 D.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13、(襄阳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14.(日照市)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 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 
    15.(桂林市)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比空气重 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C.都有还原性 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16.(北京市)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
    A.O2 B.N2 C.CO D.CO2
    17.(北京市)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 D.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18.(陕西省)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19.(娄底市)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具有
    A.可燃性 B.还原性 C.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D.吸附性
    20.(河南省)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氧元素,它不可能是①酸②碱③盐④有机物中的【 】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宿迁市)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
    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 B C D
    22.(百色市)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可用烧碱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23.(百色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都很硬 B.单质碳具有还原性
    C.用活性碳可除去硬水中的氯化钙杂质 D.木炭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24.(绥化市)·“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黑火药”属于 ( )
    A.纯净物 B.化合物 C.单质 D.混合物
    25.(重庆市江津区)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 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到9nm,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纳米泡沫”是碳单质
    B.“碳纳米泡沫”是混合物
    C.“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化合物
    D.“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英钟的性质相同
    26.(上海市)本市公共场所已全面实施禁烟。香烟烟雾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
    27.(上海市)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水和双氧水
    C.金刚石和石墨 D.氧气和液氧
    28.(上海市)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29.(揭阳市)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A.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二、填空与简答:
    A
    +X溶液

    高温
    +澄清石灰水
    B
    D
    C
    F
    E


    30、(达州市)A-F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是无色气体,B、F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⑴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⑵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6分)⑴3CO+Fe2O3==(高温) 2Fe+3 CO2 ⑵Fe+CuSO4 = FeSO4+Cu 置换 ⑶氧气和水(写化学式也可)
    31、(达州市)食品着色剂、食品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而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是违法添加物。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丹丹同学发现妈妈做早餐包子、馒头时,向面团中加入发酵粉,蒸出的包子、馒头中有许多小孔,松软可口,丹丹同学对发酵粉产生了兴趣。
    ⑴提出问题: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物质?
    ⑵查阅资料:含钠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
    ⑶实验探究:下面是丹丹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帮她完成。
    ①将发酵粉取样,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
    ②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的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⑷小结与思考:
    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②发酵粉与面粉、水混合发酵产生CO2气体,这些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包子、馒头松软可口。
    ③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填字母序号,任写一组)。

    ④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E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氧气由 (填“a”或“b”)进入E中。
    ⑶实验探究:②CO32-
    ⑷小结与思考:
    ①Na2CO3 ③AD或AE ④2H2O2==(MnO2) 2H2O+O2↑ 量筒 b
    32.(巢湖市)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造成试管底被穿通,留下圆形小孔。在老师的启发下。兴趣小组变废为宝,将细铜丝揉成小球垫在试管底部,配上带单孔橡皮塞的导管和烧杯,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1)若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在试管内的铜丝球上方应盛放块状__________ (填药品名称。下同),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此装置制取氢气.在试管内的铜丝球上方应盛放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气体之前,都必须要捡查装置的气密性。写出你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⑴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锌粒  Zn + 2HCl =ZnCl2 + H2↑(以上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⑵关闭止水夹(或用手指堵住导管),将通底试管插入水中,观察试管内的液面是否缓慢上升(或将试管通底部分浸入水中,再用手握试管,观察通底处是否有气泡冒出)(方案可行即可得分)
    33.(巢湖市)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            ;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 + H2O = 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  验  操  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方案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
    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
    为Na2O
    方案2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物质
    是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请写出两条。(答对本小题将奖励4分,但全卷总分不超过60分)
    ①                                            , ②                                            。 
    【进行猜想】 炭[C]    Na2CO3或Na2O、Na2CO3  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探究】Na2CO3  
    【反思评价】Na2CO3 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
    【得出结论】4Na + 3CO2  2Na2CO3 + C
    奖励: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O2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金属Na与CO2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等,合理即可)
    34、(临沂市)几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完毕后,他们发现试管内仍有黑色固体物质存在。该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小玉同学:木炭。
    小兰同学:氧化铜。
    小华同学:木炭和氧化铜。
    【查阅资料】
    木炭、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Na2O、MgO、CuO、Fe2O3等金属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设计】
    方案一: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方案二:取少量该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
    他们对“方案一”进行了分析讨论,达成了共识:若试管内溶液无色、还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 同学的猜想正确。若试管中溶液呈蓝色、无黑色固体,证明 同学的猜想正确。若出现的现象是 ,证明小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他们按照“方案二”进行了实验操作,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黑色固体红热并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该黑色固体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5.(南充市)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①CO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
    ②实验开始时,先通人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

    ③实验中图A处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④实验中图B处发生的现象是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⑤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指出改正方法
    36、(无锡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气体收集装置是 。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 (填①或②)通入。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⑴ 长颈漏斗 、 集气瓶 。 ⑵ 略 B D
    ⑶ 略 A ② 。 ⑷ AC或AE
    37.(内江市)实验室若要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制备初中化学中的常见气体。
    可供选择的药品有:石灰石、二氧化锰、锌粒、双氧水、稀硫酸、稀硫酸;
    可供选择的装置如图所示:

    A B C D E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仪器名称:a ;b 。
    ②若要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要制备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 。
    ①试管 集气瓶 ②2H2O2 =二氧化锰= 2H2O + O2↑ ③BD

    38.(内江市)碳及许多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都要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它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通常采用燃烧法处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某同学对一氧化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反应后气体的组成可能是:①CO和CO2;②只有CO2;③ 。
    【实验探究】该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装置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②装置A中出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D中出现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猜想③成立。
    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
    【提出猜想】③CO2、O2
    【实验探究】①吸收二氧化碳(或除去二氧化碳)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 CO2 == CaCO3↓+ H2O 木条复燃
    39.(乐山市)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2.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3.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4.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 。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C中的药品为 。
    (3)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 ; 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 性。
    【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只 用下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 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1)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Ca(OH)2+CO2 ==Ca CO3↓+H2O
    (2)NaOH溶液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
    (3)氢气和一氧化碳,氧化
    2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有水珠(或水雾) 迅速将小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40{徐州市}化学实验室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图中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浓硫酸的作用是 ▲ 。
    (2)将接口a和c连接,可观察到,仅有下面玻璃管内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上面玻璃管内无明显现象产生。据此说明;①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 ▲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显 ▲ 性物质。
    (3)已知:①CaCO3+CO2+H2O= Ca{HCO3}2;②Ca{HCO3}2 易溶于水,能与澄清石灰水或碳酸钠溶液反应都生成碳酸钙沉淀,也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将接口a和c连接,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后,将试管静置,是固液分离,则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或 ▲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 ▲

    溶质为 ▲
    (1)CaCO3 + 2HCl == CaCl2 + 2H2O + CO2↑;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2)①大;②酸。
    (3)Ca(OH)2、Ca(HCO3)2;盐酸;放出气体;Ca(HCO3)2(合理答案即可)
    41、(襄阳市)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既有CO2生成,也有CO生成。若要证明两种气体都要存在,应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存在。写出CO2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CO存在。实验后向燃着的木炭上洒水使其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Ca(OH)2==CaCO3↓+H2O;黑色粉末变红色;把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
    42.(日照市)A是非金属,E是金属,B、C、D是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
    (1)在①②③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在实验室里,反应①选择下图中的
    (选填甲、乙、丙,下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②选择下图中的 实验。

    (1)③④ (2分,选两个且正确得2分,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不得分)

    (2)C+2CuO 2Cu+CO2↑(2分) (3)丙(1分) 甲(1分)
    43.(日照市)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里CO2的制备、净化、检验,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 (填序号)组药品,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把C、D中的液体名称填入下表:

    B(盐)
    C(碱)
    D(酸)
    液体名称
    碳酸氢钠溶液


    (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在A中看到的现象是 。
    (6)E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1)③(1分)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分)
    (2)C:澄清石灰水(1分) D:浓硫酸(1分)
    (3)NaHCO3+HCl==NaCl+H2O+CO2↑ (2分)
    (4)CO2 +Ca(OH)2==CaCO3↓+ H2O (2分)
    (5)A中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2分)
    (6)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1分)
    44、(孝感市) 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A、B、C是单质,甲、乙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甲 ;
    (2) 写出乙→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H2 O2 H2O
    (2) 3CO+ Fe2O32Fe + 3CO2
    45. (北京市))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O2。
    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猜想与实践】
    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实验Ⅰ: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II: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O2、CO2,并测其含量。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B是带有刻度的量气装置)

    (1)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关闭止水夹a~f。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b、c、d,向B中吹入一定量
    气体后关闭d,并冷却到室温。
    B中液体进入到A中,B中液体
    减少500ml。
    收集500ml气体

    关闭b,打开a、e、f,用打气筒向A中缓缓充气,直到B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
    ___________,D中液体为475ml
    反应到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关闭e、f,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呼出到气体中含有O2。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f。
    ________,D中剩余液体为400ml
    呼出到气体中含有N2。
    (2)数据处理
    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N2
    O2
    CO2
    体积/ml



    体积分数/g



    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实验反思】
    (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难溶于水 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C.无色无味的气体 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II操作⑤中,若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猜想与实践】(2)玻璃片表面有一层水雾
      实验记录(1-3)A中液面下降,B中液面上升至最高,C中左侧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C中液面下降,液体沿导管流入D中。 CO2+2NaOH= Na2CO3+H2O
      (1-5)D中液体到吸入C瓶中,C瓶中液面上升
      数据处理(2)400、75、25;80、15、5
      实验反思(1)ABD (2)偏小
    46.(娄底市)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m
    n
    浓硫酸

    A B C D E F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 49 b 50 c 51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52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3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用的发生装置是 54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5 ,其中二氧化锰起 56 作用。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试写出验满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结论) 57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58 ,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59 ,若要收集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将发生装置与F装置的 60 (填“m”或“n”)相连。
    (5)能用E装置收集的气体有 61 (任举一例)。
    49. 试管 50. 酒精灯 51. 集气瓶
    52.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53. 2KMnO4 K2MnO4+MnO2+O2↑
    54. B 55. 2H2O2 2H2O+O2↑
    56. 催化 57.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反之则没有收集满)
    58. CaCO3+2HCl=CaCl2+H2O+CO2↑ 59. BD 60. m
    61. 氢气(或H2)(或甲烷、氨气等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一氧化碳不给分
    47.(河南省)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力。程式为 。


    (4)右边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5)利用下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①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
    (1)CO2 (1分) (2)C (1分)
    (3)CaCO3 (1分) CaO+H2O=Ca(OH) 2 (1分)
    (4)CO2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的气压成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气球胀大。 (1分) 2NaOH+CO2=Na2CO3+H2O (1分)
    高温
    (5)①Fe2O3+3C0=====2Fe+3CO2 (1分) ②C→D→B (1分)
    ③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 (1分)
    48. (大连市)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铜粉下部出现了一层红亮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
    (1)写出硬质大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B装置的作用是 ;
    (3)实验后要从硬质大试管的剩余固体中回收金属铜,写出操作步骤(要求过程中要用到“湿法冶金”的原理)。
    49.(宿迁市))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2O3二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Cu;②只有 ;③是Cu 、Fe2O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 == 2FeCl2+CuCl2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
    溶解。甲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填“甲”或“乙”)。
    (2)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

    红色粉末
    少量澄清石灰水
    CO


    A
    B
    右下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 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 g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 g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
    的总质量为183.1 g
    【交流讨论】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 。
    (2)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 组(填序号)。
    (3)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 。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
    【反思评价】丁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上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
    【提出猜想】② Fe2O3 【实验探究】(1)乙
    高温
    【交流讨论】 (1)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2) Ⅰ , ③ (3)3CO + Fe2O3 2Fe + 3CO2 部分红色粉末变黑
    (4)不需要,因为一直通入CO气体,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
    【反思评价】在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或用塑料袋收集等)。
    50.(哈尔滨市)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稀硫酸和紫色石蕊溶液及相关的仪器和用品,小辉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请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A和B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在一般情况下仪器C的作用是

    51.(天津市)现有木炭、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稀盐酸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可用“A+B→ C+D”表示。
    (1)若A为单质,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B是   ,其反应类型为    。
    (2)若A为气体化合物,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B是      。
    (3)若A溶液pH

    相关试卷

    [化学]2024北京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综合:

    这是一份[化学]2024北京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综合,共13页。

    2022~2024北京初三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综合:

    这是一份2022~2024北京初三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综合,共29页。

    中考化学真题汇编第3期06 碳和碳的氧化物: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汇编第3期06 碳和碳的氧化物,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