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活性炭净水
C.煤制煤气 D.干冰降雨
2.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主要成分不一致的是( )
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B.石灰桨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3.某成年人长期不吃瘦肉、鱼、蛋等食物,结果出现脸色苍白、头晕等症状,该成年人缺少的营养素最可能是
A.糖类B.蛋白质C.无机盐D.油脂
4.下列图标与燃烧、爆炸无关的是
A.B.C.D.
5.“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6.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4B.属于非金属元素
C.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7.下列实验操作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A.取固体B.称固体
C. 量取水D.写标签
8.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加水C.加KCl固体D.倒出部分溶液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AB.BC.CD.D
10.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B.②的粒子符号为Na
C.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④中x可能为8
11.丙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其化学式为 C3HxO2N,相对分子质量是 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氨酸属于无机化合物B.丙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1
C.丙氨酸化学式中 x=7D.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1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8.6%
B.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能析出晶体的是丙
C.t1℃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g
D.t3℃时,将20g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5g乙未溶解
二、简答题
13.今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抗疫过程我们用到了多种材料。
(1)医用口罩、隔离服、防护罩中的材料大部分是______(填“天然”或“合成”)材料。
(2)修建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时,用到了大量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铝合金中主要含有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
实验甲中铝丝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甲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的金属活动性更强,另一位同学认为实验乙、丙中均无明显现象,对完整的结论没有作用,都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 乙、丙都可以省去 B 乙、丙都不能省去
C 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 D 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
三、实验题
14.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用A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用C装置进行氧气性质实验时,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到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若用E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H2 B 、CO2 C、 O2
四、流程题
15.菱镁矿中主要含MgCO3、FeCO3和SiO2.以菱镁矿为原料制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菱镁矿属于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流程中滤渣a主要成分是_______。
(3)写出菱镁矿中Mg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溶液c调pH使Fe3+完全沉淀为Fe(OH)3从而与Mg2+分离,则调pH的范围应为2.8﹣_______。
已知:物质沉淀的pH见表:
五、科学探究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实验后在整理实验室时,得到白色固体药品,查阅药品记录单可知,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硫酸钠中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针对其组成:
猜想一:含有Na2CO3和 Na2SO4;
猜想二:含有Na2SO4和 NaHCO3;
猜想三:含有______________。
(实检探究)
实验Ⅰ: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Ⅱ:取加热后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盐酸后,再滴加氯化钡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分析及结论)
(1)实验Ⅰ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实验Ⅱ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Ⅰ中可判断猜想_________不成立。
综合实验Ⅰ、Ⅱ,可判断猜想____________不成立。
(拓展延伸)
若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HCO3,提纯Na2SO4溶液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
六、计算题
17.“蛟龙号”是我国研制出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为保证载人潜水器长时间潜水,需要在潜水器里配备供氧装置。过氧化物供氧是一种常见的供氧技术,原理是用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若用这种方法制取96g氧气,则至少需要多少克过氧化钠?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氯化钾(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B
碳酸钙(氧化钙)
高温煅烧
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氢气(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入稀硫酸
物质
Mg(OH)2
Fe(OH)3
开始沉淀的pH
8.9
1.5
完全沉淀的pH
10.9
2.8
参考答案
1.C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
A、海水晒盐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活性炭净水是将水和一些颜色、异味等可溶性杂质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煤制煤气是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了一氧化碳等物质,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干冰降雨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吸热使水蒸汽变成液态的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正确;
B、石灰桨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正确;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正确;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错误。
故选D。
3.B
【详解】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因此,红细胞之所以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是因为在红细胞里具有血红蛋白,氧气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携带。若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含量过少,将会出现脸色苍白、头晕、疲乏等症状状,这种病症称为贫血。贫血患者要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
故选B。
4.C
【详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与燃烧爆炸有关,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与燃烧爆炸无关,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堆放易燃物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5.D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2NO2CO2+N2;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氮气属单质,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错误;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为+2价,氮气中氮元素为0价,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故选D。
6.A
【详解】
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正确;B. 铬属于金属元素,错误;C. 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错误;D.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错误。故选A。
点睛: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把握住这一点,此题就不难解答,另外相对原子质量是易错点,它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
7.D
【详解】
A、取用固体时,瓶塞应倒放,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不符合题意;
C、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写标签时,应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
A、因为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不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选项A不正确;
B、不饱和KCl溶液中加水得到的溶液仍然是不饱和溶液,选项B不正确;
C、不饱和KCl溶液中加KCl固体至不再溶解,溶液就变成饱和KCl溶液,选项C正确;
D、溶液是均一的,倒出部分溶液不会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选项D不正确。故选C。
9.C
【详解】
A、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可加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然后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除去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D、将混合气体通过稀硫酸,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干燥氢气,应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分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原子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非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化学性质相似。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在阴离子中:质子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吕氏春秋》记载“金,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皋城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紫花前胡醇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