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

    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第1页
    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第2页
    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共27页。
    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0秋•商州区期末)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鼠妇的数量/只
    光照
    温度/℃
    土壤
    对照组
    20
    阴暗
    25
    湿润土壤
    实验组
    20

    25

    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
    A.阴暗、干燥土壤 B.阴暗、湿润土壤
    C.明亮、干燥土壤 D.明亮、湿润土壤
    2.(2021春•恩施市校级月考)如图图甲是阳阳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图乙是欣欣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②具有细胞核,能够吞噬病菌
    B.图乙中三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不同,血流速度为c>b>a
    C.图乙中判断b为毛细血管的主要依据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若a类型血管破裂,可以包扎伤口远心端止血
    3.(2021春•尤溪县月考)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水量(毫升)
    50
    50
    50

    上升温度(℃)
    2.2
    1.4
    3
    1.3
    A.表格中,①应该为20,②应该为50
    B.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C.从实验结果可看出,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D.不同食物中的能量测定值与该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值完全一致
    4.(2020秋•云梦县期末)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与其目的描述,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
    A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撕取的表皮在水滴中展平
    防止细胞重叠,便于观察
    B
    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中使用氢氧化钠
    检验二氧化碳
    C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使用碘液
    检验淀粉是否分解
    D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便于分辨血管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流动情况
    A.A B.B C.C D.D
    5.(2020秋•房县期末)如图表示把天竺葵进行暗处理后,用黑纸片将A处两面遮盖,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再经水浴加热脱色后滴加碘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B.滴加碘液后,A部分变蓝,B部分不变蓝
    C.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或运走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D.水浴加热过程中,小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酒精
    6.(2020秋•江陵县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时,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放入前要进行暗处理
    B.甲放黑暗处,乙放阳光下
    C.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D.该实验装置需要密封处理
    7.(2020秋•天门期末)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把叶片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来的营养物质
    B.将叶片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与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实验对照
    C.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是为了给叶片提供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D.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意识到,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
    8.(2018•阳谷县一模)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9.(2020秋•房县期末)“鱼戏莲叶间”描写小鱼在莲间自由游泳时的情景,为小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
    A.胸鳍和尾鳍的左右摆动
    B.尾鳍和臀鳍的左右摆动
    C.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配合
    D.所有鱼鳍的共同协调配合
    10.(2020•荆门)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加碘液后,②号试管不变蓝色
    C.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
    D.要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11.(2020•天水模拟)文文同学想要“探究光照对生态瓶中小虾和水草生长的影响”,她做了两个生态瓶,其中一个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那么,下述各项中,作为她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生态瓶应该是(  )

    A. B.
    C. D.
    12.(2020•恩施州)下列对生物学实验的相关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物像在视野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B.检测蛋白质﹣滴加碘液﹣呈现紫色反应
    C.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滴加双缩脲试剂﹣胚乳部分呈现蓝色
    D.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滴加生理盐水﹣保持细胞形态
    13.(2020•宜昌)为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大棚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甲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
    B.乙丙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C.甲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形成两组对照,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4.(2020•宜昌)关于实验设计的说法:
    ①要设计对照实验;
    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③求多组的平均值,可尽量减小误差;
    ④设计重复组或减少实验对象数量,可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
    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萨克斯实验是揭开光合作用之谜的终结实验。某生物组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2﹣3天把天竺葵放在暗处是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B.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
    C.水浴加热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滴加碘液后看到的现象是遮光部分变蓝色
    16.(2020•昆明)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B.实验前都不需要暗处理
    C.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D.可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产生
    17.(2020•安徽)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同学们在讨论如何测定发芽率时,提出不同的意见,其中合理的是(  )
    A.挑选10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测定
    B.挑选100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测定
    C.随机取10粒种子进行测定,再重复2次,取最大值
    D.随机取100粒种子进行测定,再重复2次,取平均值
    二.实验探究题(共9小题)
    18.(2021春•大悟县校级月考)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某兴趣小组同学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请分析回答:
    (1)某同学提出了实验的初步设想,经过讨论和交流,小组最终确定了如下实验方案:取新鲜且大小相同的馒头三小块和3支相同的试管,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处理后,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10分钟。
    ①选用1号和2号试管作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取出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理想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无颜色变化,其原因是   。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2)把试管放入37℃水浴的目的是   。
    (3)选用1号和3号试管作对照实验,变量是   。

    19.(2021•湖北模拟)不少同学都观察过水生植物在阳光下逸出气泡的现象,这一现象很早就被科学家塞尼比尔用设计的实验装置开展过研究,他还巧妙地收集到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气体。某小组模仿科学家的实验设计,制作了下列装置;成功重复了这个实验。

    如图取甲乙两只相同的玻璃缸,内装足量的25℃清水,加入碳酸氢钠适量(可使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再取适量、相同的新鲜金鱼藻各一份分别放入清水中,用小木块垫起倒扣的短颈漏斗并罩住金鱼藻,然后用装满25℃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的短颈上,用黑色塑料盒罩住乙玻璃缸。将两套装置同时移入适宜的环境中,光照数小时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请思考并回答问题。
    (1)这个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
    (2)这个小组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甲装置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时,卫生香立刻重新燃烧起来,联系实验过程和已经掌握的知识,你认为该小组能够得到哪两个结论?   ,   。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建议该小组进行   。
    (4)为了充分利用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请你提出一个利用该装置继续探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
    20.(2021春•仙桃月考)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馒头形态
    加入的物质
    温度环境
    实验现象
    1
    碎屑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37℃;10分钟

    2
    碎屑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37℃;10分钟

    3
    小块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37℃;10分钟

    (1)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试管是   。
    (2)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是   。
    (3)分析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得出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与   有关。
    21.(2020秋•襄州区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豌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他们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置等量的棉花,每个培养皿的棉花上面都均匀放置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
    装置




    场所
    黑暗中
    黑暗中
    日光下
    日光下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种子萌发的数量/粒
    23
    0
    24
    0
    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研究小组设置四组实验的目的是想同时探究   和   两个变量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若将甲组和乙组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   ,比较这两组实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   组和   组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对豌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
    (4)上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乙组和丙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   。
    (5)每组随机选用25粒豌豆而不用1粒,目的是减少   。
    22.(2021春•黄冈月考)垃圾分类有利于节约使用资源。近几年,我国城乡公共绿地建设发展迅速,但枯枝落叶等垃圾也不断增多。为使这类垃圾物尽其用,人们主要采用粉碎后堆肥还田方法。在堆肥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细菌对落叶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
    实验材料及数量
    实验材料处理
    控制条件
    实验现象

    形状、大小相似的杨树落叶10片
    清洗、灭菌;置于无菌环境
    适宜的温度、湿度
    一周后杨树叶无变化

    同甲组
    清洗、灭菌;接种细菌;置于无菌环境
    A
    B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
    (2)请补充上述实验记录:表中A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3)该实验的变量是   。
    (4)实验时取10片杨树叶,而不是1片,目的是   。
    (5)预测乙组的实验现象,则B处该填   ,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3.(2020秋•荆门期末)有研究发现,部分植物叶片中的挥发性物质有抑菌、杀菌作用。某实验小组通过“比较裸地、草地、灌丛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探究不同园林植物对其生存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方案如下:
    ①将装有牛肉膏蛋自胨培养基的四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分别编号为1、2、3、4号。
    ②将1、2、3号的培养基分别放在裸地、草地、灌丛中打开,暴露5~10分钟,然后盖上盖,4号密封,不打开。
    ③将四组培养皿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结果,如下表。
    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菌落数
    30
    12
    7
    0
    (1)上述方案的第②步骤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一般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
    (2)将四组培养皿同时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说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   。
    (3)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你认为应怎样改进该探究方案?   。
    (4)在观察和记录时所看到的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那么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分别是   、   。
    (5)比较1、2、3号培养皿内菌落数的差别,你得出的结论是   。
    24.(2020秋•莫旗期末)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该小组同学的讨论对话,请帮他们完成实验并回答;
    甲: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乙:利用培养基,怎样证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呢?
    丙: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接种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1)若以甲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那么你所做出的假设应是   。
    (2)请你帮他们将下面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培养
    B.接种
    C.观察
    D.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其中培养基主要为细菌提供   。
    (3)依据丙同学的叙述,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设计: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标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①设计3号的目的是   ,它最适合与   号实验组形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   。
    ②科学的讲,3号能否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   ,理由是   。
    (4)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   (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25.(2021•盐池县一模)蚯蚓是常见的一种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后面的探究活动。
    (1)蚯蚓是   (选填“变温”或“恒温”)动物,只能生活在深层的土壤中。
    (2)探究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
    ①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的速度快吗?
    ②作出的假设是   。
    ③制订计划:
    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
    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
    如此进行3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
    对比结果,得出结论。
    ④实施计划(按实验计划进行)在观察过程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这是为了使蚯蚓能正常   。
    ⑤预测结论是   。
    ⑥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蚓?   
    26.(2020秋•雁江区期末)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因洗手不彻底,导致细菌传播而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为调查医院使用的含不同抗菌成分洗手液的抑菌效果,研究人员在无菌固体培养基表面涂布细菌,然后放置经灭菌处理并分别滴加了无菌蒸馏水、含不同抗菌成分洗手液的圆形滤纸片甲、乙、丙、丁。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提示:滤纸片周围出现的抑菌圈越大,反映其抑菌效果越好。)

    (1)该研究人员提出的问题是:   。
    (2)甲、丙组成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   ,甲滤纸片的作用是   。
    (3)“在无菌固体培养基表面涂布细菌”相当于细菌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含   成分的洗手液抑菌效果最好。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7.(2021•黄梅县模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某校“多彩的生命世界”兴趣小组选用子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实验装置





    处理措施
    种子情况
    煮熟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环境条件
    适量水
    适量水
    过量水
    适量水
    无水
    25℃
    25℃
    25℃
    4℃
    25℃
    实验现象





    (1)上表所示探究活动可以构成   组对照试验。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可以归纳出影响种子萌发的非生物因素有   。
    (2)请分析出现甲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3)请根据乙、丁、戊三组实验,提出你对农业生产中粮食储存条件的建议。   。
    (4)一段时间后,兴趣小组的同学拔掉甲、乙两瓶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蜡烛继续燃烧、乙瓶中蜡烛立刻熄灭。此实验说明   。
    (5)南瓜属于被子植物的一员,试分析被子植物广泛分布的原因:   。
    28.(2020秋•黄冈期末)“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建成多个草莓生产基地,开展休闲采摘,带动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了探究草莓的生理作用,小苏同学在温室大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1)将草莓植株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照下,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②,挤压黑色塑料袋,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   。
    (2)取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叶片变成蓝色的是   。
    (3)实验后,他发现两个塑料袋的内表面都有水珠,这是由于草莓植株进行   导致的。
    (4)草莓根系分布较浅。在种植过程中,注意不能积水,否则会烂根死亡。原因是   。

    29.(2020秋•孝南区期末)图甲中字母A、B、C分别代表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小奥同学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步骤,请分析回答:([]填字母,横线填文字)

    (1)小奥探究的是图甲中的[   ]生理活动。
    (2)实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该步骤主要是利用了图甲中[   ]生理活动来达到目的。
    (3)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   ]。
    (4)叶片经水浴加热脱色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叶片未遮光部分变   。
    (5)植物体内的水分大多数通过[   ]生理过程散失到空气中,参与了水循环。
    30.(2020秋•青白江区期末)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如图1):

    A、叶片不作处理;
    B、在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
    C、叶片的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
    D、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
    将这四株嫩枝插到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并在清水的上面滴加油,同时放在阳光下.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到80克,其后每隔4小时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曲线图如图2:
    (1)曲线Ⅰ代表的两组装置是   、   .
    (2)曲线Ⅱ代表的装置是   ;曲线Ⅲ代表的装置是   .
    (3)如果对叶片上下表面气孔的相对数目作出合理的推断,请将C组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

    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小强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数量、温度、湿度、土壤干湿度等。因此表中实验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明亮、湿润土壤。
    故选:D。
    2.【解答】解:A、图甲中的②白细胞具有细胞核,能够吞噬病菌和体内衰老细胞。A正确;
    B、c动脉中的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b毛细血管的血液流动的速度最慢,a静脉介于二者之间。图乙中三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不同,血流速度为c>a>b,B错误;
    C、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且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图乙中b中的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因此属于毛细血管,C正确;
    D、动脉是把心脏里的血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因此,若a类动脉血管破裂,可以包扎伤口远心端止血,D正确。
    故选:B。
    3.【解答】解: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20,A正确;
    B、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多测几次,以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B正确;
    C、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C正确;
    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所以不同食物中的能量测定值与该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值不完全一致,D错误。
    故选:D。
    4.【解答】解:A、用镊子把撕下的内表皮在水滴中展平是为了防止细胞重叠,便于观察.A正确
    B、由于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能够变浑浊,所以检验二氧化碳是将植物呼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看变化情况,B错误
    C、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所用的试剂是碘液,现象是变成蓝色,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时,用碘液检验淀粉,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能够分辨血管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流动情况,D正确
    故选:B。
    5.【解答】解:A.用黑纸片将A处两面遮盖,这样叶片上就形成了不见光的黑暗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对照,故该实验的变量是光,A正确;
    B.滴加碘液后,叶片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未见光部分不变蓝,即:B部分变蓝,A部分不变蓝,B错误;
    C.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把叶片里的淀粉运走耗尽,C正确;
    D.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D正确。
    故选:B。
    6.【解答】解:A、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C、该生物兴趣小组是想以二氧化碳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其他条件要相同,所以甲与乙均放在阳光下,B错误;C正确;
    D、该实验装置需要密封处理,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D正确。
    故选:B。
    7.【解答】解:A、在进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对叶片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A正确;
    B、此实验中将叶片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与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实验对照,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B正确;
    C、淀粉遇碘变蓝色,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是为了检验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C错误;
    D、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需要光,D正确。
    故选:C。
    8.【解答】解:A、叶片A中间与边缘,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
    B、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而不是“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B错误;
    C、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而不是“叶片B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错误;
    D、叶片A只有中间变蓝而不是叶片A变蓝;叶片A中间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D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胸鳍的摆动主要是维持平衡、尾鳍的摆动主要是控制方向,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因此为小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配合。
    故选:C。
    10.【解答】解:AC、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C正确;
    B、①号试管中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B错误;
    D、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5﹣﹣10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在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能量最强,D正确。
    故选:B。
    11.【解答】解:此题中文文要研究的是:“探究光照对生态瓶中小虾和水草生长的影响”,因此在设置对照实验时,变量应该是光照,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A、此设置跟题干中的生态瓶存在两个变量,一个是有无小虾,一个是阳光。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A错误;
    B、此设置跟题干中的生态瓶存在两个变量,即螺蛳和光照。B错误;
    C、此设置跟题干中的生态瓶存在两个变量,即水草和光照。C错误;
    D、此设置跟题干中的生态瓶存在一个变量,即光照。D正确。
    故选:D。
    12.【解答】解:A、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看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应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方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A正确;
    B、双缩脲试剂可以验证蛋白质的存在。如果溶液中含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看到溶液变成紫色。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碘液是验证淀粉的存在,B错误;
    C、淀粉等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检测玉米种子淀粉可用碘液,C错误;
    D、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D错误。
    故选:A。
    13.【解答】解: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错误;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错误;
    C、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错误;
    D、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正确。
    故选:D。
    14.【解答】解:①如果需要研究一个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则只需设置一个对照组,正确;
    ②一般来说,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一个对照只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正确;
    ③为尽量减小误差,设计重复实验,求多组的平均值,正确;
    ④实验材料要足够,否则太少会有偶然性,错误。
    故选:A。
    15.【解答】解:A、实验前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或运走,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与叶片光照部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B正确;
    C、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这表明是叶绿素溶于酒精。C正确;
    D、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16.【解答】解:A、甲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就要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甲组形成对照实验,所以上述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A正确;
    B、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错误;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C正确;
    D、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制造淀粉,因此加碘不变蓝;甲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加碘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D正确。
    故选:B。
    17.【解答】解:种子的发芽率是指发芽的种子数占供检测的种子数的百分比。由于抽测带一定的偶然性,为了避免测试的误差,提高可信度。一般取测试次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因重复测3次,故应该取3次的实验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故选:D。
    二.实验探究题(共9小题)
    18.【解答】解:(1)①1号试管与2号试管形成了一组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号试管加入的是馒头碎屑,且与唾液充分混合,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变成了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如果1 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则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时间不足(或者唾液的量偏少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因此将试管放入37℃水浴的目的是模拟口腔里的温度。
    (3)1号试管与2号试管形成了一组以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1)①唾液;
    ②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转变成了麦芽糖;水浴时间不足;
    (2)模拟口腔里的温度;
    (3)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19.【解答】解:(1)甲乙装置唯一不同的条件是有无光照,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发生的实验现象是甲装置试管有气泡产生,乙装置试管没有气泡产生,同时甲装置试管液面下降,乙装置试管液面不下降。
    (2)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甲装置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让即将熄灭的竹签立刻重新燃烧起来,这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并且甲装置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乙没有产生氧气,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也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3)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可以进行重复实验,这样可以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条件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此该装置还可用于探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其他问题:如水温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加入碳酸氢钠)会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
    故答案为:
    (1)光照;甲装置试管有气泡产生,乙装置试管没有气泡产生,同时甲装置试管液面下降,乙装置试管液面不下降
    (2)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或“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氧气”,意思相近即可);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或“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氧气”,意思相近即可,两空答案不限顺序)
    (3)重复实验(或“设置重复组”)
    (4)水温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加入碳酸氢钠的量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光照强度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金鱼藻数量的多少影响氧气的释放量吗?哪种水生植物释放的氧气较多?)
    20.【解答】解:(1)1号试管和2号试管,实验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和3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1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3号试管没有咀嚼,因此滴加碘液变蓝;
    (2)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得出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3)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分析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1号试管,得出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与牙齿的咀嚼有关。
    故答案为:
    (1)2;3;
    (2)唾液;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3)1;牙齿的咀嚼。
    21.【解答】解:(1)甲、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能形成对照实验;甲、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能形成对照实验;丙、丁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能形成对照实验;甲丁、乙丙都有两个变量光和水,变量不唯一,不能形成对照实验;乙、丁种子都不萌发,不能形成对照实验.实验该研究小组实验的目的是想同时探究水分和光照两个变量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若将甲组合乙组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甲组潮湿(含一定水分)种子萌发,乙组干燥种子不萌发,因此比较这两组实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一定的水分是豌豆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
    (3)甲、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甲组黑暗中组组长萌发,丙组日光下种子萌发.因此根据甲组和丙组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对豌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
    (4)上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乙组和丙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变量不唯一.
    (5)在此实验中,每组用25粒种子而不用1粒,是因为1粒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
    故答案为:(1)光照; 水分
    (2)水分;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3)甲;丙
    (4)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变量不唯一
    (5)误差
    22.【解答】解:(2)据表中内容可见:甲与乙形成以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除变量外,其他条件要相同,所以表中A处是“适宜的温度、湿度”。
    (3)(4)甲与乙形成以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为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每组用10片树叶而不是一片。
    (5)一周后乙组杨树叶出现腐烂,据实验现象可见: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故答案为:(2)适宜的温度、湿度;
    (3)细菌;
    (4)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一周后杨树叶出现腐烂(类似答案给分);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23.【解答】解:(1)方案第②步骤中,把三个地点的培养皿盖打开,暴露5﹣10分钟,然后盖上盖,相当于把三个地点的细菌、真菌接种到培养皿上。
    (2)将四组培养皿同时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说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3)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应该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
    (4)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其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其生殖方式主要是孢子生殖。
    (5)在观察和记录时所看到的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比较1、2、3号培养皿内的菌落数:裸地处的菌落数最多,草地次之,灌木丛最少。说明灌木丛的杀菌能力最强,草地次之,裸地处杀菌能力最弱,故得出结论:植物对其生存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1)接种;
    (2)适宜的温度;
    (3)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4)植物对其生存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24.【解答】解:(1)根据甲提出的问题“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我们可以做出假设: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不一样多或吸收前细菌较洗手后多等合理的假设。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为:首先,配制适合细菌、真菌生活的培养基;第二步,进行高温灭菌后冷却,杀死培养皿、培养基内原有的细菌真菌;第三步,把要培养的细菌或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最后,把培养皿放到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即D→B→A→C
    (3)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1号和2号是实验组;3号是对照组。故设计3号的目的是形成对照。3号和2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否接种细菌。
    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设计3号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它最适合与2号实验组合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否接种细菌。
    ②严格讲,对1号的操作是不正确的,因为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进入,因此必须在无菌环境中操作。
    (4)细菌的菌落特点为: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大,绒毛状或絮状,呈现红、黄、黑、褐等颜色。
    故答案为:(1)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不一样多
    (2)D→B→A→C;有机物
    (3)①对照;2;是否接种细菌
    ②不可以; 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会进入培养皿内,因此有两个变量
    (4)细菌
    25.【解答】解:(1)蚯蚓属于变温动物,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深层,因为土壤的深层温度变化不大,蚯蚓的体温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的生活。
    (2)①探究的是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的问题,因此可提出问题: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的速度快吗?
    ②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蚯蚓在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的速度快。(蚯蚓在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的速度慢。)
    ④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在观察过程中,要用湿棉球经常擦拭蚯蚓,这样就能保证蚯蚓的正常呼吸。
    ⑤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人士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在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在粗糙的纸上,刚毛能固定和支撑身体。因此蚯蚓在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的速度快。
    ⑥实验完成后,放回其原先的生活环境中。
    故答案为:
    (1)变温
    (2)②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的速度快(或慢);④呼吸;⑤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玻璃板上运动的速度快;⑥将蚯蚓放归自然环境中
    26.【解答】解:(1)“根据实验过程”,该研究人员提出的问题是含不同成分洗手液的抑菌效果一样(相同)吗?
    (2)甲组用浸泡过无菌的蒸馏水,丙组用浸泡过含碘伏的洗手液,所以甲、丙组成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含碘伏的洗手液,甲滤纸片的作用是形成对照实验;
    (3)“在无菌固体培养基表面涂布细菌”相当于细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乙组用浸泡过含笨扎氯铵的洗手液,抑菌圈最大,含苯扎氯铵成分的洗手液抑菌效果最好。
    故答案为:(1)含不同成分洗手液的抑菌效果一样(相同)吗?
    (2)含碘伏的洗手液;形成对照;
    (3)接种;
    (4)苯扎氯铵。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7.【解答】解:(1)甲瓶的胚是死的,种子不萌发;丙瓶缺少空气,种子不萌发;丁瓶没有适宜的温度,种子不萌发;戊瓶缺少水分,种子不萌发;图中共有4组对照实验,乙号瓶与甲瓶对照,变量是胚的死活;乙瓶和丙瓶对照,变量是空气;乙瓶和丁瓶对照,变量是温度、乙瓶和戊瓶对照,变量是水;以归纳出影响种子萌发的非生物因素有空气、温度、水分;
    (2)甲瓶用煮熟的种子,胚已经死亡,所以不能萌发;
    (3)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及供胚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外部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所以贮藏种子应该在低温、干燥、少氧的条件下,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种子寿命;
    (4)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乙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甲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乙的多,因此蜡烛会继续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
    (5)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其次有些果实的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传播;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诱使动物来吃,利于播种.
    故答案为:
    (1)4;空气、温度、水分;
    (2)胚已经死亡;
    (3)低温、干燥;
    (4)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5)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其次有些果实的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传播;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诱使动物来吃,利于播种.
    28.【解答】解:(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叶片A见光,叶片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产生了淀粉,B叶片不见光,处理后不变蓝,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3)实验后,他发现两个塑料袋的内表面都有水珠,这是由于草莓植株的蒸腾作用导致的,水蒸气是从气孔散发出来的。
    (4)蓝莓根系分布较浅,对水分缺乏比较敏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又不能积水,否则会烂根死亡,原因是积水会影响草莓根的正常呼吸,即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根烂掉,导致植物就会死亡。
    故答案为:(1)草莓(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2)A
    (3)蒸腾作用
    (4)草莓(植物)根部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积水后,根部细胞因为缺氧慢慢就会死亡从而出现烂根现象(类似合理表述即可)
    29.【解答】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示甲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图乙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步骤,因此小奥探究的是图甲中[A]活动,实验变量是光。
    (2)实验前先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甲中[C]呼吸作用活动,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3)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b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变成绿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4)用碘液染色后,比较叶片,没有遮盖的叶片遇碘变蓝,遮盖的叶片遇碘不变蓝,因此遮盖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5)B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故答案为:(1)A
    (2)C
    (3)b
    (4)蓝色
    (5)B
    30.【解答】解:(1)装置C中叶子的上、下表皮都用凡士林涂抹,和装置D没有叶子一样所以植物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的水不减少.由此可知:曲线Ⅰ代表的是装置C、D内水的变化情况.
    (2)装置A由于叶子未处理,所以能正常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的水减少的比较快,装置B中叶子的下表皮被用凡士林涂抹,所以下表皮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而上表皮照样可以进行,所以试管内的水减少的比较慢,所以曲线Ⅱ代表的是装置B内水的变化情况;曲线Ⅲ代表的是装置A内水的变化情况.
    (3)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B装置在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所以C装置在叶片上表面涂上凡士林,通过C与B两装置内水分减少的多少,可以推测叶片上下表皮气孔的相对数量.
    故答案为:(1)C、D
    (2)B、A
    (3)在叶片上表面涂上凡士林


    相关试卷

    2022年湖北省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4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4生物与环境解析版,共21页。

    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7人体健康: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7人体健康,共23页。

    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5生物多样性: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5生物多样性,共2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