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第3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59829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八 第3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59829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八 第3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59829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八 第3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598291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八 第3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598291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八 第3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598291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八 第3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598291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八 第3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598291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八 第3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八 第3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目怎么做,分类讲练提升技能,文言句读,题型一,题例精析,文言文句子翻译,题型二,提分怎么练,随堂演练进阶中考,善擅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
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是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读、文言句式和特殊句子的一种手段。文言句读是翻译文言句子的前提,而准确的文言句读必须在理解句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翻译文言文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译文要尽量符合原文意思;通顺是指译文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命题内容一般考查文章的主旨句、文眼句、精彩句及理解有难度或含有某种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和内容翻译。命题方式有标停顿处、直接翻译、辨析选择、判断正误几种方式。一般以标停顿处和直接翻译为主。
[题型解读] 给文言文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基本功。断句是否正确,能反映出学生对语句的理解程度和文言文的功底,因此,断句成为一种新兴的中考题型。学会断句,首先要理解所给文段的大意,其次要找出断句的一些标志词,最后根据文言文的一些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特点,做出判断。只要多读文言文,培养良好的语感,进行必要的积累,正确地给文言断句自然不在话下。
[知识要领] 关于文言文朗读能力的考查,一般有三种考查形式:“单句在朗读时语气上的停顿”“多个单句句读的点断”和“复句间单句的连读与读断”。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这类题目考查的根本目的。其次,要掌握一些文言句子朗读时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⑧语句倒装处要停顿;⑨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⑩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例一】 (2018·金华)文言文阅读。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 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③先君:这里指苏洵。④祥:吉祥之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是 天 砚 也 有 砚 之 德 而 不 足 于 形 耳。[教你答题] 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我的答案]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题型解读] 初中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对这些语句或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的翻译,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题目。翻译时需要联系上下文了解句子的结构特点,并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要以“字字落实,一一对应”为原则,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使翻译的句子能准确地表达原句的意思,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做到语言通顺流畅。
[知识要领] 文言文翻译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要抓三点:一是抓重点字词语法现象,即文中词类活用现象、通假现象、古今异义现象等;二是抓一一对应原则,也就是说,在翻译时,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应每一个词语将其逐一翻译出来,但是特殊的句式要将其还原为正常语序;三是对省略部分要作补充。
文言句子翻译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力求准确通顺流畅。 一对:一般指把原文中的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或多音词。 二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三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四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五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六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前四种方法是用于解词,后二种方法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
【例二】 (2018·烟台)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①存焉,献公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②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④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得贤之与失贤也。(节选自《淮南子》,略有增删) 【注释】 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渠:濠沟。⑤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教你答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翻译时要注意“而”“言”“用”等字词的翻译,以及“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省略部分的翻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我的答案] 宫之奇(向虞君)进谏可是(虞君)不听,进言(虞君)却不被采用。
一、(2018·湖州)文言文阅读。与子俨等疏①(节选)[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⑥仰止,景行⑦行止。”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注释】 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 (两小无猜)(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没齿难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无猜”:没有猜疑,没有猜忌。答案 (1)无猜:没有猜疑,没有猜忌。(2)没齿:终身,一辈子。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汝 辈 稚 小 家 贫 每 役 柴 水 之 劳 何 时 可 免?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答案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C项理解分析错误,“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要团结有爱。
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解析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是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答案 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
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并联系陶渊明的主要作品来分析。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答案 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
二、(2017·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下。(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 ①辇(niǎn):载运。②缗(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缗。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乙】敬之①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雅爱项斯②为诗,所至称之,繇③是擢④上第⑤。斯宇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推挹⑦,遍语公卿间。会愿死,敬之为敛葬。(选自《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 【注释】 ①敬之:杨敬之,唐代文学家。②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③繇(yá):人名。④擢(zhuó):提拔。⑤上第:前几名。⑥濮阳愿:人名。⑦挹(yì):提携。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 . (2)答曰:“余善此乐。” . (3)食毕,捧琴语曰 . (4)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辩者。(2)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1)重点词:价,卖价;辨,分辨。(2)重点词:毕:全,都;置:放。答案 (1)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2)等酒菜都准备好了,将胡琴放在桌上。
8.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斯 宇 子 迁 江 东 人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答案 斯/宇子迁/江东人
9.【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表现在:“得其文章,孜孜玩讽”“繇是擢上第”“阅其文,大推挹,遍语公卿间”,根据这些句子归纳出答案。答案 ①欣赏他们的文章;②大力举荐项斯;③欣赏濮阳愿的文章,向各公卿推荐他,并为他安葬。
10.【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下”,【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异同。解析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找出关键句进行分析比较即可。结合文意可知,陈子昂“声华溢都下”,是因为他花高价买琴,又当众摔琴,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是因为韩愈与李德裕两人对他文章的极力称赞。答案 陈子昂“声华溢都下”,是因为他用买琴,摔琴的方法,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是因为韩愈与李德裕两人对他文章的极力称赞,是借名人的称赞出名。
三、(2018·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
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释】 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ò):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若主纳忠谏( )(2)寻亦诛死( )(3)无为后所嗤( )(4)以匹夫比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纳,接受。
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朕 每 将 此 事 以 为 鉴 戒 常 恐 不 逮 为 人 所 笑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耻笑。答案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2)此亦帝王深耻也。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全,保全。耻,羞愧。要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答案 (1)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2)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
1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解析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答案 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四、(2017·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宋狄武襄青①征侬智高②,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甚灵,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左右谏之,倘不如意恐阻师。武襄不听,众方耸视,挥手一掷,百钱尽红。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纱笼覆,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谢神取钱。”其后破昆仑关,败智高师,还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选自孙能传《益智编》)【注释】 ①狄武襄青:狄青,北宋名将,谥号“武襄”。②侬智高:人名。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武襄驻节而祷之 . (2)俟凯旋 . (3)败智高师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1)句:便停下来入庙祷告;(2)句:等打了胜仗回来;(3)句:打败了侬智高的军队。
16.用“/”给文章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举 军 欢 呼 声 震 林 野 武 襄 亦 大 喜。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句意:全军欢呼,声音震动了山林、田野,狄青也非常高兴。答案 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解析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重点词:“乃”,并且;“果”,如果;“期”,希望。答案 (狄青)于是取出一百枚铜钱自己拿好,与神灵约定,如果能大胜,那么撒下这些铜钱,希望全都正面。
18.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纱笼覆,手自封焉。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这几个词都是动词,从动作行为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答案 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狄青不想让大家发现铜钱的秘密,表明狄青心思缜密,作事谨慎小心。
19.狄青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都借助神灵来谋事,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比较阅读。答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本文中可知,狄青利用两面一样的铜钱来占卜;从《陈涉世家》中可知,陈胜假借鱼腹中出现“陈胜王”的绸条和狐鸣“陈胜王”的喊声,让士兵相信他称王是天意。
19.狄青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都借助神灵来谋事,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答案 做法不同:狄青利用两面一样的铜钱来占卜;陈胜假借鱼腹中出现“陈胜王”的绸条和狐鸣“陈胜王”的喊声,让士兵相信他称王是天意。目的不同:狄青意在振奋士气,提振信心;陈胜意在制造舆论,树立个人威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文言文虚词和句子翻译课件-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及时巩固,素养提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文言文翻译和断句方法指导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翻译标准和原则,中考练笔,断句标准和原则,断句方法,试题举例,根据虚词断句,根据人物对话断句,真题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文言文断句复习-读准句读 读出精彩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