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基础课)
展开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基础课),共10页。
1.(2021·河源模拟)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 )
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S eq \(――→,\s\up7(O2/点燃)) SO3 eq \(――→,\s\up7(H2O)) H2SO4
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
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O2+O2 eq \(=====,\s\up7(高温)) 2CO2+2CaSO4
D.土壤中的闪锌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说明CuS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
解析:选C S和氧气点燃条件下只能生成SO2,A项错;硫元素以硫酸盐的形式进入土壤,B项错;CuS中S的化合价为-2价,具有还原性,D项错。
2.(2021·佛山模拟)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
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
C.上述硫循环中硫元素均被氧化
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和温室气体
解析:选A 由题图可知,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等在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作用下缓慢转化为植物中的R1SR2,促进了硫的循环,故A说法正确;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存在含硫有机物,故B说法错误;硫循环中硫元素既存在被氧化的过程,也存在被还原的过程,如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将硫酸盐还原为R1SR2,故C说法错误;烧煤时加石灰石,分解产生的CaO可以吸收SO2,但分解的同时会产生温室气体CO2,故D说法错误。
3.(2021·枣庄模拟)天然气因含有少量H2S等气体开采应用受限。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脱硫过程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
B.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
C.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FeSO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D.《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说明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
解析:选A 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Fe2(SO4)3可视为催化剂,该脱硫过程不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A错误;脱硫过程: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B正确;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的作用,若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需补充一定量的亚铁离子,C正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放出热量,井火为天然气燃烧出现的火焰,故说明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D正确。
4.(2021·衡阳模拟)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脱水性
B.若A为铁,则在图中的反应,X只起氧化的作用
C.若A为碳单质,则C不宜用来扑灭由钠引起的着火
D.将B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解析:选B 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确定X为浓硫酸;浓硫酸能使蔗糖脱水炭化,故A不符合题意;若A为铁,则在图中的反应中,X起氧化剂和酸性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若A为碳单质,则C为二氧化碳,不宜用来扑灭由钠引起的着火,故C不符合题意;B为二氧化硫气体,有漂白性,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故D不符合题意。
5.(2021·上海模拟)下列能够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SO eq \\al(\s\up1(2-),\s\d1(4)) 的事实是( )
A.取少量试液,加入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少量试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C.取少量试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少量试液,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产生,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选D SO eq \\al(\s\up1(2-),\s\d1(4)) 的检验,先用稀盐酸酸化,直到没有现象为止,排除Ag+、CO eq \\al(\s\up1(2-),\s\d1(3)) 等的干扰,再加入氯化钡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淀。直接加入稀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不能排除Ag+的干扰,A错误;先加氯化钡不能排除Ag+的干扰,B错误;加入硝酸钡,不能排除碳酸根、亚硫酸根等的干扰,C错误;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排除Ag+等的干扰,再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说明有SO eq \\al(\s\up1(2-),\s\d1(4)) ,D正确。
6.已知2FeSO4 eq \(=====,\s\up7(高温)) Fe2O3+SO2↑+SO3↑。下列有关操作、装置、原理及对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高温分解FeSO4,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N2
B.用装置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SO2,现象是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用装置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SO3,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D.用装置丁可吸收尾气,避免污染环境
解析:选A A项,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N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中氧气的干扰,正确;B项,装置乙不能检验分解产生的SO2,产物中有SO3会对SO2的检验造成干扰,并且SO2只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错误;C项,SO3易溶于水,当混合气体经过乙时,SO3会被吸收,所以要想检验SO3,应该把乙和丙的位置互换,错误;D项,装置丁中应该用饱和Na2SO3溶液,错误。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解析:选C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紫红色褪去,体现SO2的还原性,故A错误;酸性:H2S
H2SO4
C
向碘水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
上层褪色,下层变紫
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它在水中的溶解度
D
向装有蔗糖的烧杯中加入浓 H2SO4
出现“黑面包”现象
浓H2SO4具有吸水性
序号
Ⅰ
Ⅱ
Ⅲ
实验
步骤
实验
现象
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产生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产生白色沉淀
滴加的溶液
氯水
氨水
沉淀的化学式
BaSO4
BaSO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十) 钠及其化合物(基础课),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溶液中含有下列六种离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基础课),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基础课),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