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突破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突破课件,共20页。
分别从空间和时间(或者距离和行程)两个角度来写两地之间距离遥远。
(2)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羁旅漂泊、夜不能寐的孤寂之愁和独处异乡的思乡之情。诗人夜宿京口,想到故园千里,感慨身世飘零,彻夜难眠,孤寂、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6.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汤舜民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漂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1)这首散曲开头两句是从哪两个角度写游子与家乡距离遥远的?
(二)景物形象1.景物形象介绍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中的景和物,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是纯自然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它就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而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都是诗歌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
六、关注注释小序。借助注释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写作的背景、原因和内容。七、关注诗中典故。读透典故,能读出诗人隐含在典故中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本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而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
(2)诗歌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你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反衬,首句点染出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次句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前两句写足了春景,后两句转而写诗人的愁恨,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方法。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春日偶成程 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1)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
徐徐春风、飘飘淡云、依依杨柳、簇簇春花。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诗歌前两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中“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不奈“马不前”。“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诗歌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2)全诗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沙湖傍晚的景色,说说你发现了哪些角度、哪些层次。
①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作者看到了傍晚的落雁、炊烟、红蓼花,听到了摇橹声。②动静结合。动态的船橹摇动蓼花与静态的山野、茅屋相结合。③由远及近,由上到下,随着视线的移动描写出山野、茅屋的远近,再到近处的湖景;由天上的落雁,到空中的茅屋,再到水面,由上而下。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的鉴赏。解答此类题,要结合写作手法、描写顺序等方面进行鉴赏。诗中,既有看到的山野、落雁、炊烟等,也有听到的橹声,所以有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既有不会动的山野,也有会动的船、落雁等,所以是动静结合。写景的顺序是先写远处的山野,接着写了近处的湖面,所以是由远及近;先写了上面的落雁,再写湖面的船,所以是由上到下。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三、四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蝴蝶无忧无虑地陶醉在暖洋洋的东风和草花香气里的状态,给人以无忧无虑之感,借以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的心境。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名句的赏析。解答此类题,先确定赏析角度,再抓住关键词去赏析。通过“烂醉”二字,可以看出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只有人才会醉,这里用来说蝴蝶。“烂醉”在这里是陶醉的意思,因什么陶醉?因为东风是温暖的,野草花也散发出香味。这里表面上指蝴蝶陶醉,实际上是诗人自己陶醉其中。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边城思何 逊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①。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注】 ①苔:植物名。又名地衣、水衣。(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展现的画面。
柳枝已隐隐透出鹅黄,细细瞧来,却还未吐出茸芽细叶;河水已微微染上翠绿,原来是苔衣初生,晕染开来。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充实画面内容,语言通顺。“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句意:柳色黄而已,尚未吐出细叶;水色绿而已,苔衣尚未长成。注意抓住“柳色”“水色”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秋来处处割愁肠”中“割”的意思是分割截断,是根据“似剑铓”的比喻而来,是由山形产生的联想。“愁肠”本已写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却还要把这份“愁苦”从中割开,真有刺人心肠、肠肠寸断的感觉啊!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友的眷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中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最后一句中的“望故乡”一个“望”的动作,把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之情表露无疑。它不但准确传达了诗人眷念故乡亲友的真挚感情,而且不落窠臼。
(2)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友人乘舟远去,两岸美景迅速后退,“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酒醒后的朦胧景象更显凄黯孤寂。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根据诗句内容,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本题可据此回答。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此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概括画面,抓住意象“树叶”“秋”进行描述即可。第二问要求分析作用,诗句开头作用一般有: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点明时令、地点,交代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奠定某种基调;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营造某种氛围等。作答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即可。“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句意:洞庭湖畔树叶还没有掉落,潇湘一带秋天正要来临。洞庭湖边树叶虽然尚未凋零飘落,而秋意似乎已先来到了诗人的心上,他已感觉到凉秋的逼近了。营造了一种秋未至而情欲悲的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2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军城早秋严 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描绘了初秋阴沉凝重的边关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及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前两句的意思是: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衬托边境局势的紧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重点突破复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卷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重点突破复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卷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专项突破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什么,真题引领,题型一鉴赏形象,鉴赏人物形象,怎么答,鉴赏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炼字”,鉴赏“炼句”,品味语言风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