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后作业题
展开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人的一个细胞不可能独立完成的生命活动是( )
A.呼吸作用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D.反射
解析:反射是完整反射弧的功能。
答案:D
2.一片森林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A.种群B.群落
C.生态系统D.生物圈
解析:一片森林包含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应属于生态系统。
答案:C
3.在一台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组应是( )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5×)
解析: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答案:B
4.研究发现,一种名叫AD-36的腺病毒可导致人和动物发胖。AD-36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主要区别是( )
A.有无保护内容物的外壳
B.有无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有无细胞结构
解析:病毒与原核生物的最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
答案:D
5.组成人肝脏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分别是( )
A.水、蛋白质B.水、糖类
C.蛋白质、核酸D.核酸、水
答案:A
6.下列各组中的前项为需检测的物质,中项为使用的试剂,后项为产生的颜色,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B.脂肪、苏丹Ⅲ染液、红色
C.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蓝色
D.脂肪、苏丹Ⅳ染液、橘黄色
解析:葡萄糖和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与苏丹Ⅲ染液反应呈现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脂肪与苏丹Ⅳ染液反应呈现红色。
答案:A
7.大肠杆菌、玉米、HIV、酵母菌都有的糖类是( )
A.纤维素B.淀粉
C.糖原D.核糖
解析:各种生物体中糖类有所不同,核糖是核酸的成分,本题中所有生物都含有。
答案:D
8.下图表示蛋白质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的是不同的化学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化学键是( )
解析:蛋白质水解断开的是肽键。
答案:C
9.核糖、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参与形成的核苷酸分别有多少种?( )
A.4,2,2B.8,2,2
C.4,2,1D.1,1,1
解析:核糖能参与形成四种核糖核苷酸;腺嘌呤能参与形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只能参与形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C
10.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所起的作用依次是( )
A.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对口腔上皮细胞水解
B.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杀菌消毒
C.对口腔上皮细胞DNA进行染色、杀菌消毒
D.对口腔上皮细胞提供能量、使口腔上皮细胞破碎
解析: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和人的体液具有相等的渗透压,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能维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的结构和形态。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一段时间(水解),能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促进细胞核中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对DNA进行染色。
答案:A
11.鱼体内的核酸水解后,不可能得到( )
A.1种五碳糖B.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C.5种含氮碱基D.8种核苷酸
解析:鱼是真核生物,其体内的核酸有DNA和RNA两种,水解后,可得到8种核苷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2种五碳糖、5种碱基和磷酸,因此A项错误。
答案:A
12.2016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就业”。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B.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所有的物质都能溶于水
C.水可参与某些生物化学反应
D.细胞内结合水的含量增加,抗逆性会增强
答案:B
13.(2015江苏高考,1)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都是水溶性物质
C.都含C、H、O、N这4种元素
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答案:A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的一组是( )
A.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B.葡萄糖、淀粉和果糖
C.淀粉、脱氧核糖、乳糖
D.麦芽糖、果糖、乳糖
答案:A
15.导学号78190021如图表示由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可能是脂肪
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储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染色体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10分,每空2分)右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细胞,是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2)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 。
(4)若在视野中观察的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甲基绿染色后呈现绿色的核酸为 ,用吡罗红可使 呈现红色。
解析:(1)图示细胞棱角明显,表明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2)细胞偏向图像的右上方,表明细胞的实际位置偏向左下方,所以要将其移向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4)甲基绿的染色对象为DNA,吡罗红的染色对象为RNA。
答案:(1)不是 (2)右上 (3)细准焦螺旋 (4)DNA RNA
17.(8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以下是生物体内三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 ,物质E是 。
(2)组成物质B的共同化学元素是 。若a个B物质组成b条链,组成某种物质E,该物质E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2分)。
(3)细胞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图中的 (填字母代号)构成的。HIV体内物质F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 (2分)。
解析:(1)据题意可知:A表示葡萄糖,D表示糖类。
(2)B表示氨基酸,E表示蛋白质,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当侧链基团无氧原子时,蛋白质中氧原子的个数最少,即2a-(a-b)=a+b(个)。
(3)细胞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答案:(1)葡萄糖 淀粉
(2)C、H、O、N a+b
(3)G和H 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18.(10分,每空1分)下图所示为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检验物质a的常用试剂是 。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 。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是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则A是 。
(2)物质b是 。若某种B分子含有2条直链肽链,由18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 种,分子中 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
(4)物质d是 ,d和 、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解析:从图中信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储能物质”可判断A为淀粉,进而判断a为葡萄糖;从“核糖体的主要成分”这一信息及元素组成可判断B是蛋白质,C是核糖核酸,b是氨基酸,c是核糖核苷酸;从“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动物第二性征”这一信息可判断d是雄性激素。葡萄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验。动物细胞内与淀粉作用相似的物质是糖原。动植物体内都有的储能物质为脂肪。由18个氨基酸形成的2条多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8×128-(18-2)×18=2 016。人体内共有4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种类由含氮碱基决定。固醇类物质包括性激素、胆固醇和维生素D等。
答案:(1)葡萄糖 斐林试剂 糖原 脂肪
(2)氨基酸 2 016
(3)4 含氮碱基
(4)雄性激素 胆固醇
19.导学号78190022(12分,每空3分)对萌发的大豆种子进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a,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b颜色变化。
a. 。
b. 。
(3)实验结果: 。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鉴定原理以及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应先加A液振荡均匀,再滴加B液,摇匀,观察颜色的变化(呈现紫色)。注意与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进行区别。
答案:(1)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a:错。更正:双缩脲试剂A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试剂B b:错。不加热或直接观察
(3)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1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含解析 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1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含解析 人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